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纱原料选配

纺纱原料选配


中长化纤
化学纤维性能指标及检验
性能指标
断裂强度
检验条件
断裂伸长 线密度偏差 长度偏差 超长纤维 倍长纤维 卷曲率 疵点含量 标准温湿度: 温度:20℃±2℃ ,
相对湿度:65%± 3%
预调湿用标准大气:温度不超 过50℃ ,相对湿度10~25%
(二)化纤选配的内容
1.纤维品种的选择
2.混纺比的确定
第一讲
原料选配
魏雪梅


一 纱线的规格、代号及用途 二 三 四
原棉选配 化纤选配 原料混和与混料计算
一、纱线的规格、代号及用途
(一)棉纺纱线产品名称
结构外形:单丝、复丝、捻丝、复合捻丝、变形丝、单纱、
股线、花式线、包芯纱; 纤维种类:纯纺纱、混纺纱、交捻纱; 纤维长度:长丝纱、短纤维纱; 染整加工:原色纱、漂白纱、染色纱、色纺纱、烧毛纱、 丝光纱; 纺纱工艺:精梳纱、粗梳纱、废纺纱;
原棉品级 纤维长度 原棉杂质 疵点 纤维线密 度 原棉含水
1~2级 2~4mm 1%~2% 0.07~0.09dtex(200 ~300公支) 接近
不超过1级 不超过2mm 含杂率不超过1%, 疵点粒数接近 0.12~0.15dtex(3 00~500公支) 接近
回花和再用棉的使用
回花:回花、回条、粗纱头、皮辊花。可与混合棉混用,
(一) 化

纤 维 的 种 类
涤纶(普通涤纶、高强涤纶、改性涤纶) 腈纶 锦纶(锦纶6、锦纶66) 合成纤维 丙纶 氯纶 维纶 氨纶(又名:莱卡)
绒线、毛毯、人造毛皮、絮制品 袜子、围巾、衣料 服装面料、地毯、土工布、过滤布、人造草坪 针织内衣、绒线、毯子、絮制品、防燃装饰用布 低档的民用织物紧身衣、袜子 低档的民用织物紧身衣、袜子
纬纱:纤维品级高、长度长、色泽白、结杂少,强力可以 低些。
针织用纱:纤维强力高、长度长、品级高、色泽洁白、结 杂少。
特种用纱:缝纫线、帘子线、刺绣线、医疗缝合线。
按坯布加工方法
本色布用纱:对布面条干、外观疵点的要求比漂色布、
印花布高,可选配成熟度较好、品级较高、杂质疵点和
短绒较少的原棉。 染色布用纱:应选配成熟度好、僵棉死纤维少的原棉, 以保证色泽均匀,同时要注意塑料丝等异性纤维。 漂白布用纱:可混用一些品级稍低、杂质稍多的原棉, 但要注意头发等有色纤维。 印花布用纱:对原棉的要求最低。
公(英)制支数表示,股线细度表示为:Nm(Ne)/n。
线密度指标间的换算

线密度和公制支数:Tt×Nm=1000 线密度和纤度:Nden=9Tt 线密度和英制支数: Tt C 100% Ne 常数C:纯棉为583.1,纯化纤为590.5,棉与化 纤混纺时,根据混纺比进行计算。

直径与线密度:
JK
Q G T/C
棉/丙混纺纱
氨纶纱 棉/氨包芯纱 低比例棉/涤混纺纱
C/P
L C/PU C.V.C
(四)纱线的规格参数
线密度指标:
线密度Tt(tex) 纤度(Nden,旦尼尔) 公制支数(Nm) 英制支数(Ne)
股线细度的表示
线密度表示,股线线密度为:Tt×n;若组成股线的单纱线密
度不同,则表示为:Tt1+Tt2+……+Ttn。
常见化学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 腈纶A 聚丙烯纤维 丙纶O 聚酯纤维 涤纶T 聚酰胺纤维 锦纶N 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 维纶V
合成纤维
化学纤维
人造纤维
粘胶纤维R
醋酯纤维
铜铵纤维
人造蛋白纤维
按纤维长度分为长丝和短纤
棉型化纤
长度30-40 mm,适用棉纺设备纯纺或混纺
短纤
毛型化纤
长度70-150 mm,适用毛纺设备纯纺或混纺 长度51-65 mm,适用棉纺或化纤专纺设备 纺仿毛织物用纱
(三)常用纱线产品的代号
纱线产品 代 号 纱线产品 代 号
经纱线
纬纱线 绞纱线 筒子纱线
T
W R D
涤/粘混纺纱线
棉/维混纺纱线 粘/棉混纺纱 有光粘纤经纱
T/R织用纱线
J
OE K
无光粘纤纬纱
棉/腈混纺纱 锦/粘混纺纱
RD
C/A N/R
精梳针织用纱线
起绒用纱 烧毛股线 涤/棉混纺纱线
按纺纱系统 普梳纱:一般用于中低档产品,原棉的各项指标
可适当地低于精梳纱。
精梳纱:多用于高档产品,要求纱线条干均匀,
棉结杂质少。因此,应选择色泽洁白、品级高、
纤维较长、棉结杂质较少的原棉。
按成纱股数
单纱
股线:原棉的各项指标可适当低于同特数
的单纱。
按成纱用途
机织用纱:
经纱:纤维强力高,原棉品级、色泽和含杂要求可低些。
棉花分级 细绒棉分为七级 一至七级,一级最好,七级最差,低于七级标 准者为级外棉。 其中:三级为标准级,一至五级为纺用棉,六 级以下为废纺原料或民用絮棉。 长绒棉分为5级,1~3级为纺用棉。
棉纤维的性能指标 长度——手扯长度、主体长度、 品质长度、平均长度
线密度
成熟度 短纤维率 含杂率 含水率 马克隆值
长度级代号:25 mm至31 mm,用“25”~“31”标示。
配棉和配棉的目的 配棉:多种原棉搭配使用的方法。 配棉的目的:
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相对稳定 ; 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质量要求; 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配棉依据 纱线的种类和要求
成纱的质量指标
纱线的种类和要求 特细特纱(60s以上) 细特纱(30s ~60s) 中特纱(20s ~30s) 粗特纱(20s 以下)
交叉替补

交叉抵补:当接批混合棉某一唛头某项指标太差 或太好时,应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或较差的 原棉同时接批以便互相弥补。

注意:同一天内接批的原棉批数,一般不超过两
批,比例不宜超过25%。
勤调少调

勤调少调又叫分段增减,即接批时每次调动的比例应小些, 调动的次数可多些,使混合棉性质稳定。

棉线的品等指标

单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单线断裂强度 百米重量偏差 一克内棉结粒数 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 品质评定时按以 上六项中最低的 一项品等评定。
棉纱乌斯特水平指标

单纱断裂强度


单纱强力变异系数(单强CV值)
百米重量偏差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乌斯特条干CV值 千米粗节、千米细节、千米棉结
C13tex纱线横向结构
C13tex纱线纵向结构
(五)纱线质量评定

回潮率


线密度
均匀度 捻度 强力 棉结杂质 毛羽 十万米纱疵

混纺比
棉纱的品等指标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单纱断裂强度 百米重量偏差 条干均匀度 一克内棉结粒数 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 十万米纱疵 品质评定时按八项中 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 只有优等纱和一等纱 考核十万米纱疵,二 等纱等不考核十万米 纱疵。
分类排队
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的原棉分成几个
队,把地区、性质基本接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 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同一个队内另一个批号的 原棉接替上去,使混合棉的性质无显著变化。
排队时应注意的问题
主体成分: 安排若干队性质接近的原棉作为主体,一般以地区为 主体,或以长度或线密度为主体。主体原棉在配棉 成分中应占70%左右。 队数和混用百分率: 目前配棉队数一般为5~8队。最大混用百分率 应控制在25%以内。
但混用量不超过5%。 再用棉:开清棉机车肚落棉(俗称统破籽),梳棉机车肚 花、斩刀花和抄针花,精梳机落棉。
开清棉机的车肚落棉 一般是处理后混于低支纱或转杯纺的
副牌纱;
斩刀花一般降级混用; 精梳落棉一般在粗特纱中混用5%~20%,也可在中特纱中混
用1%~5%。
三、化学纤维的选配
化纤种类 化纤名称 粘胶纤维 再生纤维素 纤维 再生纤维 竹浆纤维 再生蛋白质 纤维 大豆纤维 牛奶纤维 夏季服装、运动服、贴身衣物 高档衬衫、内衣 儿童服饰、女士内衣 衣着、装饰 醋酯纤维 Tencel纤维 用途 服装、家庭装饰、产业用纺织品 衬衣、领带、睡衣、高级女士服装、裙子 牛仔布、套装、休闲服、色织布、衬衫、内衣
线密度:粗特纱、中特纱、细特纱、超细特纱;
(二)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纱线产品的名称
1.合成短纤维称为“纶” ;纤维素短纤维一般称为“纤”;
长丝一般在纶或纤的末尾加称“丝” 。
2.纯纺纱线在品种前面标明纯纺化纤原料的名称。 3.混纺纱线在品种前面标明原料名称时,则按混和比例的大小 顺序排列,比例大的在前面。若混和比例相等,则按天然纤 维、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的顺序排列。混纺所用的原料之 间以“/”表示。
棉花唛头质量标识、类型代号及品级代号
标识内容按棉花类型、主体品级、长度级、主体马克隆值级 顺序标示,六级、七级棉花不标示马克隆值级。 类型代号:黄棉——“Y” ,灰棉——“C”,白棉不作标示。 品级代号:一级至七级,用“1”~“7”标示。 马克隆值级代号:A级、B级、C级分别用A、B、C标示。
d 0.04 Tt
纱线捻度、捻系数和捻向

捻度:纱条单位长度所具有的捻回 数,单位为捻/10cm。 捻系数 :

t Ttex Tt
式中:αt——纱线特数制捻系数
Ttex——特数制捻度
Tt——纱线线密度

捻向:纱条加捻后表面纤维的倾斜 方向,有Z捻和S捻之分
纱线结构 纱线原料或纺纱方法不同,结构就会有差异。
排包图
(二)混纺比计算 1.棉包混和、称量混和时的混比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