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参建单位 (3)1.2 地理位置 (3)1.3场地及周边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工程地质条件 (3)1.5水文地质概况 (5)1.6建筑和结构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降水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编制依据.. (6)第三章降水井施工方案 (10)3.1施工流程 (10)3.2 施工工艺 (11)第四章施工机械配备及进度计划 (13)第五章降水井质量要求 (14)第六章降水过程的控制 (14)第七章成品保护及环保措施 (15)第八章降水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分析 (16)第九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7)第十章基坑降水应急预案 (18)第一章工程概况1.1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降水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1.2 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新津县兴平镇兴园11路,交通便利。
1.3 工程地质条件经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由人工填土(Q4ml)、粘土(Q4al)、粉土(Q4al)、砂土(Q4al)、冲洪积卵石层(Q4al+pl)及白垩系灌口组泥质粉砂岩(K2g)组成:(1)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干~稍湿。
以碎砖、砼块等建筑垃圾为主,偶见生活垃圾;岩土类别为Ⅲ类(部分地段表层为砼板),岩土类别为Ⅴ类。
该层局部分布于场地表层,揭示层厚1.00~3.60m。
(2)素填土(Q4ml):灰色,松散,稍湿。
以粘性土为主,粉土次之,含少许植物根系;岩土类别为Ⅱ类。
场地内均有分布,揭示层厚1.00~3.30m。
(3)粉质粘土(Q4 al):黄、褐色,硬塑,稍湿,以粘粒为主,含铁、锰、钙质结核,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夹灰白色高岭土,偶夹2-5cm的碎石。
该土为中压缩性土。
(4)细砂(Q4al):褐、灰色,松散,湿。
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含较多云母片及少量粉粒,摇振反应迅速;岩土类别为Ⅲ类。
该层在场地局部分布,揭示层厚0.40~2.30m。
(5)卵石层(Q4al+pl):灰色,松散~密实,湿~饱水。
以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变质岩等硬质岩石为主,表层卵粒物多呈中等风化状态;磨圆度较好,呈圆~亚圆形;级配一般,粒径以20~100mm为主,最大可达200mm;充填物以中、细砂为主,局部夹中砂层透镜体或条带,其顶界埋深介于5.30~9.50m。
根据钻探取芯观测及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结果,依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的规定,本场地卵石层可分为以下四个亚层:①松散卵石: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2~4击(修正后)。
在场地内呈条带状或透镜体分布;岩土类别为Ⅳ类。
②稍密卵石: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4~7击(修正后)。
呈透镜体或层状分布;岩土类别为Ⅳ类。
③中密卵石: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N120击数为7~10击(修正后)。
分布较稳定,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岩土类别为Ⅴ类。
④密实卵石: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击数大于10击(修正后)。
分布连续、稳定;岩土类别为Ⅴ类。
(8)白垩系灌口组泥质粉砂岩(K2g):红褐色、棕红色、紫红色,湿,主要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颗粒为主,含少量粘土矿物,砂质结构,泥钙质胶结,厚层状构造,倾角近于水平。
裂隙较发育,裂隙间由粘土和少量砂粒等矿物充填,回转钻进较易,在勘察过程中揭示强风化及中风化层,现分述如下:①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结构和构造层理较清晰,风化程度高,风化裂隙很发育,冲击钻进较困难,取芯率可达85%左右,岩芯呈碎块状或短柱状;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Ⅴ级。
揭示层厚0.40~0.60m。
②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其间由粘土充填,回转钻进较易,岩芯采取率约为94%,岩芯呈短~长柱状;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Ⅲ级。
该层未揭穿。
1.5水文地质概况(1)根据所搜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显示,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型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并通过地下径流、蒸发等方式排泄。
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浅,含水层厚度大、渗透系数大,地下水丰富的特点。
(2)由于场地旁施工工地的影响,根据走访调查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临近场地勘察资料,多年最高稳定水位为471.50m,地下水变化幅度为1.50~2.50m。
卵石含水层渗透系数可按24m/d考虑。
1.6编制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120-99);《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J08-61-97)《成都东航基地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都东航基地项目基坑降水、支护与土石方工程施工图设计》。
(3)第二章.降水井设计2.2.1参数取值地下静水位ho=-6.00m(实测)含水层厚度Ho=12.00m渗透系数K =25.00m/d基坑降水设计降深So=6.00m降水井半径:r w=0.29m降水井设计深度:20.00m (线路上深度为20米)降水井井内水位设计降深:Sw=14.50m2.2.2主要计算公式按照稳定流公式进行计算,相关公式如下:⑴设施引用半径 ro =⑵降水井影响半径: R1=2×S 井⑶设施引用影响半径 R2= R1+3+ ro⑷总涌水量:Q 总=1.366K 1(2H-S)S/(nlgR-lg(r 1r 2…r n ))⑸单井出水量:Q =⑷降水深度验算 h =ho+H-2.2.3计算结果 设计井深15.00m ,设计井径 r w =0.29m ,井降深 Sw=7.50m ,降水井影响半径 R 1=106.9m ,设施引用半径r o =8.0m ,设施引用影响半径 R 2 =114.9m 。
根据井数与降水深度的相互关系,当降水井数量 N=27时:新增单井出水量 Q=221.5m 3/do lg(R /n r r )w o 1.366K(2H -S )S 2w n-1w井群出水量Qn=2865.82m3/d基础积水坑井点初算水位Ho=5.89m布设将27口,如“降水井平面布置图”所示。
经验算27眼降水井能够将顶坑的水降至5.89米以下,。
2.2.4降水设计验算管井出水能力:q=24l’d/α’=1721.5m3/d>Q2478.8m3/d,满足单井出水量的设计要求。
2.3降水设计说明2.3.1降水井布置本工程布置27口降水井,降水井布置详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2.3.2降水井井径设计及结构设计开孔钻头直径:580mm终孔钻头直径:560 mm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m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降水井井结构设计为:上部5根井壁管,下部3根缠丝间距3mm过滤管(注:每根井管长度均为•2.5米)。
设计过滤器为填砾过滤器,填砾规格8~10毫米砾石,填砾厚度大于100mm;砾石填至距地面3.00m时,用粘土封孔。
成井时要求井孔应圆整垂直,井管焊接牢固,安装垂直。
洗井采用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确保洗井质量,达到正常抽水时含砂率小于1:10000,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
2.3.3抽水设备的选择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潜水泵流量为600m3/小时,扬程不小于18.00m,功率为5。
5.5kW。
2.3.4排水系统设置降水井抽取的地下水,用钢管排入沉砂池中,经沉砂池沉砂以后,排入指定位置。
沉砂池采用砖砌筑,砖墙厚240mm。
共设沉砂池多个(位置见图),二级沉淀,内空尺寸为3000×1500×1500(见图),水沟采用明沟,坡度为0.2%,度,宽度为400㎜,长度为150M。
2.3.5抽水供电系统设计降水系统供电采用三级配电装置,及“总配电房→二级配电房→抽水设备配电箱”,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
供电系统全部采用电缆送电,电缆全部按照规范采用“三相五线制”,决不采用不合规范的电缆、电线。
2.3.6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要求a抽水前应统一测一次各井静止水位;b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c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后,可每天观测一次水位;水位观测允许误差为:±5cm。
d绘制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
e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取保达到降水深度。
f抽水设备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g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沟,防止渗漏。
h更换水泵时,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
i现场应准备备用电源(不小于110KW),当发生停电时,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
⑶抽水设备选择各输水管线布置原则: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选择QY型潜水泵,流量为50m3/小时,扬程不小于18.00m。
输水管线的长度不能超过50米,弯头不宜过多,否则对泵的水流量有影响。
第三章降水井施工方案3.1施工流程测量定位→钻孔→桩机就位→钻井→下管→填料→洗井→下泵3.2 施工工艺(1)测量定位按施工图设计放出井的中心点。
井位应设立显著标志。
(2)钻孔定位以定好的井位点为中心,600mm为直径作圆,向下开0.50m作为井口。
深度以见原状土为准,确认无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后放护筒,护筒外侧填粘土封隔好表层杂填土,以防钻井冲洗液漏失。
(3)桩机就位桩机就位时需找平,做到稳固、周正、水平,以保证钻进过程中的钻机稳定。
起落钻塔必须平稳、准确。
钻机就位偏差应小于20mm,钻塔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
(4)钻井钻进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冲洗液的流损变化,水的补充要随冲洗液的流损情况及时调整,一般应保持冲洗液面不低于井口下1米,当钻遇卵石层,冲洗液大量流失时,应加大补水量,必要时应投入适量的泥土形成一定粘度的泥浆以控制冲洗液漏失,防止塌孔事故。
在以粘土为主的地层中钻井时,由于钻井自造浆较稠,钻进效率低,此时可排走一部分泥浆,补充清水,调整泥浆密度到适宜状态。
钻进中发现塌孔、斜孔时应及时处理。
缩孔时应经常提动钻具修扩孔壁,每次冲击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卡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