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第一部分)进入壁垒:能够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或者因素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马歇尔冲突:指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的冲突价格歧视:指厂商对同一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的定价行为范围经济:指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或经营两种以上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限制性定价:指在位厂商通过当前价格策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的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其进入决策掠夺性定价:是在位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的低价(甚至低于在位企业成本)策略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市场进入壁垒X非效率: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状态规模经济: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策略性进入壁垒: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有效竞争:指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二:名词解释(第二部分)产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经济性规制:指防止资源低级配置,确保服务供给公平性的规制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社会性规制:以确保国民生命安全,防止灾害,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规制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开始上升,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政府规制: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产业集群: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或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以某一特定产业中的大量企业高度集聚为标志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战略产业: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前向关联关系: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提供产品或劳务发生的联系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直接消耗系数:生产单位j产品所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三:简答题(第一部分)1:什么是有效竞争?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哪些?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市场结构标准:集中度不太高;市场进入容易;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市场行为标准:对于价格没有共谋;对于产品没有共谋;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市场绩效标准: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2:简述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卖方或买方各自的供求规模及其分布情况,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产品差异:是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进入和退出壁垒:指能够阻止新企业进入或退出的障碍或者因素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3:形成结构性进入壁垒的因素有哪些?构成结构性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有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异化和政府管制等4:简要回答X非效率及其产生原因X非效率指: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状态原因(1)企业内部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2)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公司绩效与职工物质利益不易直接挂钩,垄断企业缺乏竞争压力而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3)企业规模大导致的组织成本增加5:简述企业并购的类型、动机与企业并购效应类型:横向(水平)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动机:(1)发展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控制力;降低进入壁垒;实现多元化经营,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减少交易费用(2)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动机:股东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利益驱动并购效应:协同效应:简单地说,就是“1+1>2”的效应市场份额效应:提高市场控制力量和垄断性市场结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6:简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
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7:市场绩效的含义以及评价市场绩效的微观指标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利润率(收益率)指标;贝恩指数;勒纳指数;托宾q值8:产品差异化的含义、分类以及衡量产品差异化的方法含义: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分类:水平差异;垂直差异衡量方法:需求的交叉弹性;广告密度;产品差异测度因子;四:简答题(第二部分)1:简述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2:什么是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主导产业: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此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的产业部门特征:(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
(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产业关联基准(赫希曼基准);罗斯托基准;筱原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防止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其他基准3:简述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该理论认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等供给方面的原因,无法首先开发和生产一些较为先进的产品,其产业发展可遵循国外引进--国内生产--产品出口--重新进口的循环使后起国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学说。
4: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和表现形式是什么?一般动因:供给、需求、环境、创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直接动因)直接动因:创新表现形式: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产业结构的升级就是通过主导产业的更替,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新的阶段5: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含义与机制含义: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
或者说是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机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替代来实现的6: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要点:1.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2.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产业间协调发展和最高效率原则;3.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内容:1.供给结构的优化;2.需求结构的优化;3.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4.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7: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与判断标准含义: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判断标准:1.国际基准,即与“标准产业结构”的差异2.需求结构基准3.产业间比例协调基准4.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8:简述产业关联的方式和类型1、按产业间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不同分类前向关联联系:前向关联联系是指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提供产品或劳务发生的联系。
后向关联联系:后向关联联系是一个产业通过需求与其它产业发生的关联。
环向关联联系:环向关联联系是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环”形产业链2、按产业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分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产品供求关系。
间接联系: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产品供求关系和技术联系,而是通过一些其他产业的中介作用才有联系9:简述产业集群的含义、特征以及形成方式含义: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或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以某一特定产业中的大量企业高度集聚为标志特征:空间聚集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学习和创新性;社会网络化;社会植根性形成方式:(1)由产业横向关联而形成的产业集群(2)由产业纵向关联而形成的产业集群(3)由区位优势决定的产业集群10:简述产业集群的社会经济效应产业集群对区域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刺激企业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经济效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经济效应(2)分工效应(3)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4)学习与创新效应(5)竞争与合作效应(6)品牌与广告效应(7)协同与溢出效应11: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手段有哪些?目标: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手段:1.间接诱导手段2.直接干预手段3.法律规则12: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假设是什么?主要观点:认为政府规制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是政府对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的反应,规制的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基本假设:1、存在市场失灵2、政府是仁慈的3、政府是无所不能和无所不知的13:简述规制俘虏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观点:不管规制方案如何设计,规制机构对某个产业的规制实际是被这个产业“俘虏”,其含义是规制提高了产业利润而不是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