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专项训练之介词病句中高考病句题的命题材料大多取自报刊,鲜活、丰富、多彩。
考生辨析修改病句应该从寻找其中的标志性词语入手:如否定词、关联词语、介词结构、并列短语、正反两面词等,否则很难得分。
不同标志性词语常有不同的“病症”表现,下面类说关于介词结构的高考病句。
一、介词的概述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引介关系的词,介词是用来连接名词、代词以构成介词结构的,在句子成分中,介词结构充当状语来修饰谓语。
“对”“和”“对于”都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①对于的近义词:对付、对待、看待;②“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指的是相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关系。
①在一般情况下,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改用“对”;②由“对”和“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做状语;“对于”可用在句首。
③在一般情况下,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改用“对”,例如:他对(对于)集体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十分地关心。
④由“对”和“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做状语。
加“的”以后,也可以做定语。
例如: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状语)。
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定语)。
⑤用“对”和“对于”的时候,有一个谁“对”谁的问题。
动作行为的主体要在“对”的前边,客体要在“对”的后边。
例如“墨西哥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墨西哥的电影对我国的观众并不陌生”,这个句子正相反,应改为“我国观众对墨西哥电影并不陌生”。
⑥不要滥用“对”和“对于”。
因为滥用,往往会造成应做主语的词做了介词“对”或“对于”的宾语,句子就缺了主语。
例如,“对于那些参与分裂活动的人,当然不能选进领导班子里”,这个句子由于滥用“对于”结果导致了缺主语。
应删去了“对于”。
但“对”和“对于”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首先,“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向”等意思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老师对我就像对待她的亲生孩子一样”。
“他对我说:‘你要当心啊!’”其次,当“对”用在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
例如:“对事不对人。
”再次,“对”多用于口头语体,而“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于书面语体。
但“对”和“关于”又有明显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
例如:“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
”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例如:“关于牵牛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
如“我对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关于”①近义词:有关、相关、关系②关于是一个汉语词汇,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定语。
介词结构:就是介词加宾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结构形式。
③“关於”文言。
亦作“关于”,关系到。
生活中常见的介词结构如“我在家吃饭”中的“在家”就是介词“在”加上宾语“家”所以又叫做“介宾结构”因为介宾结构的作用是用来引出动作的所以在句中应该放在谓语动词前面。
比如前面的“在家”就放在“吃”这个动词前了那么这个介宾结构就充当状语了,这个句子就是这样的:我在家吃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古代汉语里,人们习惯于把介宾结构放在句末,这样的话,上面那句话就成了:我吃饭在家(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这就是状语后置句,也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举个文言文中的句子:(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主语谓语宾语介宾结构做状语改病句方法:1、长句紧缩,抓住干。
(缩句划成分)2、修饰语多,理枝叶。
(成分不缺看搭配)3、语句是复句,注意关联词。
(一看位置而看搭配三看是否恰当)4、代词指代,要清楚。
5、一面两面,要搭配。
(是否、能不能、能否、与否、要不要、该不该、好坏、高低、成败、优劣等表示正反两个方面的词,要看前后有没有与之呼应、搭配的词)6、语句通顺,看逻辑。
(如:分类、矛盾之类)二、现代汉语常见介词结构的病句类型出现了介词,就很可能造成:介词使用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等语病。
1、介词滥用或错用①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4年全国Ⅳ卷第 6 题 D项 )②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20o5年浙江卷第 5 题 B项 )③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6年江西卷第 5题 A 项 )简析:当句子以介词“为了、通过、经过、由于、关于、对、对于”等开头时,要注意句子是否缺少主语,是否出现介词结构掩盖主语的语病。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直接删掉“介词”即可。
这种病句在中高考卷中较常见。
①、②、③都因为“介词结构掩盖了主语”,造成缺少主语的语病,应分别删去“对”、“在”、“中”、“由于”。
④3月17日。
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做了详细报道。
(1999年全国卷第 5题 D项)介词的使用有时需考虑介词结构后的动词情况。
④介词结构后的动词“报道”不能支配(搭配)介词宾语“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因此介词“关于”应改为“对于”。
或者,介词使用不当。
“关于……报道”,搭配不当,应该为“对于……报道”,滥用介词。
2、介词宾语残缺或错用⑤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2006年安徽卷第 3题 D项)简析:当介词后的短语较长并且显然不能作为介词宾语时,要注意介词是否缺少宾语。
⑤的介词“以”缺少宾语,应在“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后加上“的精神”。
本句子还要考虑“关联词残缺”的语病。
⑥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2004年北京春招卷第 5题 A项)简析:如果句中有“和、与、对、对于”等词,则要考虑介词宾语是否错用,与句子主语的位置是否倒置。
⑥的“大多数中学生”应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互换位置。
3、介词结构位置不当⑦某些商家违背商业道德,利用中小学生具有的好奇心理和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为“隐形笔”大做广告。
(2006年北京卷第 5题 D项)简析:介词结构常作为状语,且不可与其他结构并列。
⑦的“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应放在“利用”前,并去掉“心理”后的“和”。
4、介词结构和其他结构杂糅介词结构常与其他结构杂糅,导致语病,这在中高考卷中也较常见。
⑧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20o4年福建卷第 5题 B项)简析:“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是“由于事物……种种外因的影响”和“由事物……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两种结构杂糅的结果。
“这是……所决定的”与“由于……原因”两句杂糅。
可删除“影响”⑨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20o4年辽宁卷第 6题 B项)简析:“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是“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和“不到一小时”两种结构杂糅的结果。
改:“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⑩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20o5年全国Ⅲ卷第 4题 C项)简析:“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是“当我幸福和快乐时”和“如果我……幸福和快乐”两种结构杂糅的结果。
“如果…就…”、“当…的时候”、“…也…”结构混用,最通顺的是改为“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幸福和快乐,我就也很幸福,很快乐。
(11)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介词使用不当。
“关于”应该改为“对于”。
(12)我这个人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志也能交朋友。
简析:介词省略不当。
应该在“和”字后加上另一个介词“与”“跟”或“同”。
注意:这种情况最易忽略,要特别小心!32.从中西医结合到完成新医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西医结合的力量,使它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宾语残缺。
应该在句末加上“的过程”。
由于宾语前面的定语较长,命题人故意将宾语中心语抽掉,致使宾语残缺。
33.有的文章深入浅出,似乎一读就懂,但当你深入探究下去,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有新的体会。
——介词的宾语残缺应该在“为什么”后面加上“时”。
34.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有重大突破。
——介词的宾语残缺。
应该在“形象”后面加上“上”。
35.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介词残缺。
应该在“动物”与“长期”中间加上“在”。
36.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选手组成的。
——介词残缺。
后一分句有两套搭配,即“由------组成”和“从------中挑选”,所以应该在“由”后面加上“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