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复垦施工组织设计

土地复垦施工组织设计

XXXXXXXXXX墩组村庄复垦项目土地复垦施工组织设计XXXXXXXXXX二零一七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第二章、施工部署 (2)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 (5)第四章、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20)第五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22)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25)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8)第八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及施工网络图 (35)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9)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45)第十一章、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及保证措施 (51)第十二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5)第十三章、施工组织设计整体 (58)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第一节、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XXXXXXXXXX墩组村庄复垦2、工程地点:XXX3、建设单位:XXXXXX人民政府4、工程概况: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及田间道路等,具体详见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5、标段划分:共分为1个标段6、工期要求:180个日历天7、预计开工日期:2017 年4月12日(具体开工时间以开工令为准)8、工程质量:合格第二节、编制依据1、XXXXXXXXXX墩组村庄复垦;2、详见图纸目录;3、XXXXXXXXXX墩组村庄复垦清单招标补遗;4、《建筑法》、《工程建筑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5、国家、XX省及XX市颁发的有关建设的法律、法规、施工规程、规定及标准;6、建筑业推广的十项新技术;7、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相关管理文件;8、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X。

第二章、施工总体布署一、施工部署1、技术准备工作:(1)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

(2)根据《工程管理制度》要求,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制定特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3)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指导工程施工。

(4)做模板设计图,进行模板加工。

(5)认真做好工程测量方案的编制,做好测量仪器的校验工作,认真做好原有控制桩的交接核验工作。

(6)编制施工预算,提出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2、劳动力及物质、设备准备工作:(1)组织施工力量,做好施工队伍的编制及其分工,做好进场三级教育和操作培训。

(2)落实各组室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3)根据预算提出材料供应计划,编制施工使用计划,落实主要材料,并根据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安排,制定主要材料、半成品及设备进场时间计划。

(4)组织施工机械进场、安装、调试,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

3、施工现场及管理准备工作:(1)做施工总平面布置(土建、水、电)并报有关部门审批。

按现场平面布置要求,做好施工场地围挡和施工三类用房的施工,做好水、电、消防器材的布置和安装。

(2)按要求做好场区施工道路的路面硬化工作。

(3)抓紧与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接洽,疏通关系,办理开工前各项手续,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完成合同签约,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合同内容,按合同条款要求组织实施。

二、拟为本工程设置的组织机构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特点,我公司将该工程列入重点工程项目,以公司的整体实力为后盾,加强组织领导,从人才、财力、物力和安全上确保工程各方面的需要,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成立现场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工地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做到有计划的组织施工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取得高水平好效益,把本工程建成业主满意工程。

1、项目经理部主要人员及部门配置本项目经理部拟设具有二级建造师资质的项目经理一名,具有工程师职称的项目总工程师一名;具有工程师职称及助理工程师职称的各专业工程师若干名。

均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2、项目经理部人员分工及职责划分(1)项目经理:代表本单位实施施工项目管理。

(2)项目技术负责人:是本项目工程技术总负责人,并对本项目工程质量拥有一票否决权。

(3)施工员:负责整个合同段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4)质检员:负责工程的质量检查督促工作;(5)材料员:负责机械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维修保养;(6)造价员:负责施工过程工程量统计管理、预算合同管理;(7)安全员:负责施工路段的安全及治安管理;(8)资料员:负责本标段工程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队伍安排及施工任务划分本工程安排三个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其中一个施工一队,一个施工二队,一个综合施工队。

项目管理机构图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第一节施工测量(一)施工方案本标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及其他工程。

施工时,各分部分项互不影响,按照工程量大致相等的原则将分部工程划分工区,组织分段流水作业,施工时要加强现场管理,各工区统筹兼顾,充分合理调配人、材、机。

(二)施工测量本标段的测量工作可分为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两部分,控制测量是指关系本工程的导线点,水准点的建立与检测;施工测量是指施工过程中随工程进度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1.控制测量根据建筑区域地形图、建筑物测量精度要求及《测量技术规X》,确定首级施工控制网的等级。

首级控制网以能够充分控制整个工程工作面为宜,同时,充分考虑网形的优化。

在拟选方案进行必要的精度估算后,最终确定控制网形。

并且根据施工控制网的等级选择相关的测量仪器。

①平面控制测量✓在收到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等基本数据后,进行复核验算,并以此为基点进行测量工作。

✓根据实地情况,参照平面布置图,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在场区内(施工干扰区外)布设导线桩,沿该导线定出各建筑物平面控制点。

控制桩的设置方法:埋设有钢筋头十字刻线的砼桩。

在施工现场附近的永久建筑物体用钎子凿刻十字线,用红漆标记,统一编号。

✓用全站仪对所有导线控制桩按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规X要求进行测量,并校核各控制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绘制导线控制成果图,上报监理工程师,待批准后,方可施工测量中应用。

②高程控制测量✓根据高程施工平面布置图,结合施工测量的需要,在各渠系建筑物及道路沿线,间隔适当距离埋设高程控制桩(带钢筋头的砼桩)。

✓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用四等测量的方法测出各个高程控制桩的高程,作为施工中水准测量的依据。

水准点的观测工作应埋设两周后进行。

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复测,以查明水准点,高程是否变动,如果变动,应及时校正。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待批准后使用。

2.施工测量在各施工部位开工前,按监理人要求,对施工X围内的原始地形进行实地测量。

并按现场施工的精度要求,绘制相应比例的原始地形图。

待原始地形图经监理人认可后,及时绘制原始的纵、横断面图,断面图的布置依据设计图的布置方式在设计断面间加密布置。

断面中心桩间距按工程结构特征和地形变化情况在5m~20m之间选择。

实测原始地形测绘完成后,再依据发包人提供的原始地形线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比,并将比对计算出的结果在工程开工前28天内,报送监理人复核、审批。

3.竣工测量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制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应准确无误的收集各方面原始资料,结合竣工测量绘制竣工图。

①设计总平面图,单位工程平面图,纵、横断面图和设计变更资料。

②定位测量资料:施工测量资料,沉降观测资料及竣工资料。

为了全面反映竣工成果,把与竣工资料总平面图有关的资料分类装订成册,作为竣工总平面图的附件保存,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及附近的坐标控制点、位置及高程一览表;建筑物或构筑物沉降及变形观测资料;工程定位,检查及竣工测量资料;设计变更文件;⑤建设场地原始地形图。

第二节各分项施工方法一、土地平整工程根据施工图进行施工测量放线确定平整标准(准备阶段)→利用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等机械设备清理树根→利用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进行挖高填低(粗平)→利用平地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土地平整(精平)→土地翻耕→垃圾外运。

1、施工测量及土方平衡计算按照技术条款的要求,结合实际地貌,利用已建好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对所有田块进行测量放线,要求相邻田块尺寸误差不偏离±30cm,高程允许误差±20cm。

放线时要求测量技术人员测算出每个田块的工程量,进行土方平衡分析,明确土方调配计划。

2、表层垃圾清理1、事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

将废料统一进行堆放,配备专业清运工人进行清运处理。

且分类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避免雨淋和减少扬尘。

(2)建筑垃圾堆放区应至少保证3天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

如无专用提升设施,建筑垃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m。

(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场地不小于15cm,堆放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

(4)放区应设置明显的分类堆放标志。

2、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必须经当地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核准,并应满足如下要求:(1)运输车辆、船舶应有合法的行驶证,并通过年审;(2)运输单位应具有当地主管部门颁发的准运证或营运证;(3)具有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服务资质。

3、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核准的路线和时间行驶,并到核准的地点处理处置建筑垃圾。

具体要求如下:(1)建筑垃圾运输车运行时间安排应避开交通高峰时段,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2)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应由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管理部门规定;(3)运输单位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核准的处理地点后,应取得受纳场地管理单位签发的回执,交送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查验。

4、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型式和载重量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1)工程渣土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式货车;(2)装修及拆迁垃圾运输宜采用载重量5~15t的密封式货车;(3)工程泥浆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罐车。

5、建筑垃圾运输车厢盖应采用机械密闭装置,开启、关闭时动作应平稳灵活、无卡滞、冲击现象。

(1)厢盖与厢盖、厢盖与车厢侧栏板缝隙不应大于30mm;(2)厢盖与车厢前、后拦板缝隙不应大于50mm;(3)卸料门与车厢栏板、底板结合处缝隙不应大于10mm。

6、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容貌整洁、外观完整、标志齐全。

(1)车辆车窗、挡风玻璃、反光镜、车灯应明亮,无浮尘、无污迹;(2)车辆车牌号应清晰、无明显污渍,距车牌15m处应能清晰分辨车牌上的字迹;(3)车厢厢体、厢盖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凹陷和变形。

车厢外部锈蚀或油漆剥落单块面积不得超过0.01m2,总面积不得超过0.05m2;(4)车辆底盘无大块泥沙等附着物,轻轻敲打时,应无块状泥沙等污渍脱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