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六、注射机参数的校核---------------------------22
6.1注射压力的校核------------------------23
6.2注射量的校核--------------------------23
6.3锁模力的校核---------------------------23
2.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最大处。
3.必须尽量减少熔接痕。
4.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排出。
5.考虑分子定向影响。
6.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
7. 浇口处避免弯曲和受冲击载荷。
8.注意对外观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分型面的比较,分型面应选择在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的端平面上,则分型面的选择如上图方案。
4.2 型腔数的确定及排布
4.3.2注射机和浇口衬套的设计-----------13
4.4型腔、型芯的设计----------------------14
4.5推出机构的选择------------------------15
4.6模架的选用标准------------------------16
4.7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16
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套管注塑成型
前言--------------------------------3
一、塑件的工艺性分析-------------------------------7
三、塑件的模塑工艺卡片-------------------------8
一 塑件的工艺分析
1.1 材料分析:
该塑件采用ABS材料成型,是一种常用的热塑性塑料。ABS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及耐化学稳定性;还有较强的冲击强度和弹性;优良的介电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
1.2 用途分析:
由于ABS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并易于成型,所以在机械、电器、轻工、汽车、飞机、造船以及日用品等工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如电视及外壳、电话电器、汽车仪表盘、把手、管道、电池槽及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计算机外壳等。
1.3 成型性能分析:
制件性能稳定;容易出现裂纹,故塑件壁厚应均匀,脱模斜度不宜过小;
升温时制件的精度高,因此就采用高注射压力,高温模具。
1.4 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塑件尺寸精度:该塑件体积较小,外形简单。该塑件均未标注公差,属于自由尺寸。精度为MT5级塑件精度,查《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公差表3-2。精度要求不高,采用注射成型精度能给予保证。
型腔的排列方式有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两种。前者要求分流道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各个型腔同时均衡的进料填充,同时充满。适用于成型同一种制品的多型腔模。 后者非平衡式则要求分流道截面形状尺寸相同,但分流道长度不同,成型过程中充满型腔有先后,难以实现均衡进料。控制比较麻烦,需多次试模、修正才能实现。
该塑件为套管,采用的精度为IT14级,生产的批量较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但又要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故不宜采用一模多腔的形式:每增加一个型腔,由于型腔的制造误差和成型工艺误差的影响,塑件的尺寸精度要降低约4%~8%,因此多型腔模具(n>4)一般不能生产高精度的塑件。因此,本模具可采用一模一腔的形式。
采用SZ-40/25型号注射机。
三、模塑工艺卡片
套管注射工艺卡
资料编号
车间
共页
第页
零件名称
套管
材料牌号
ABS
设备型号
SZ-40/25
装配图号
材料定额
每模件数
1件
零件图号
单件质量
25.8g
工装号
套管,大批量生产。精度MT5。材料ABS
材料干燥
设备
温度
80~85
时间
2~3
料筒温度
后段
150~170
中段
165~180
6.4安装尺寸的校核-------------------------24
6.4.1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24
6.4.2模具开模行程的校核-----------------24
参考文献:----------------------------------25
设计心得:---------------------------------26
该制件的要求工艺不高,精度等级需求低。材料为ABS,该材料成型温度在200-270之间,该材料密度为p=1.05g/cmэ初步估算零件的体积为:
利用proe软件分析单件制品的质量m=25.8g
体积v=23.7cmз
流道凝料的质量为塑件的20%,故m′=10.32g
采用一模一腔生产设计制造,根据注射量选择注射机:
塑件表面质量:该塑件要求不能有飞边、毛刺、缩孔、气泡等划伤外形缺陷。
塑件结构工艺:从图纸上分析,该塑件的外形为回转体,壁厚均匀,都为5-6mm,且符合最小壁厚要求。结构简单,塑件型腔不大,底部有Φ8的两孔,型腔为35mm.
综上分析,该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所以零件采用注射成型工艺最佳!
二 成型设备初选
前段
180~200
喷嘴
170~180
模具温度
50~80
时间
注射S
20~90
保压S
0~5
冷却S
20~120
压力
注射压力MP
60~100
背压MP
后处理
温度
时间定额
辅助min
时间
单件min
检验
编制
校对
审核
组长
车间主任
检验组长
主管工程师
四、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
4.1 分型面的选择
根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 尽量缩短流动距离。
理论注射容量/mm 40g
注射压力/MPa 200
锁模力/KN 250
拉杆间距/(H×V)(mm×mm) 250×250
模板行程/mm 230
模具最小厚度/mm 130
模具最大厚度/mm 220
喷嘴球面半径/mm 10
顶出行程/mm 55
顶出力/KN 6.7
螺杆直径/mm 30
螺杆的转速/(r/min)0~220
4.7.1冷切系统的设计计算----------------16
4.7.2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16
五、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19
5.1尺寸的计算----------------------------19
5.2导向原件的选取------------------------21
四、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9
4.1分型面的选择-------------------------9
4.2型腔的确定---------------------------10
4.3浇注系统的设计-----------------------11
4.3.1主流道的设计---------------------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