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中美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中美新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中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行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1999年发表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2000)》。

以下是对中美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

1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已于新世纪第一年正式颁布。

它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到2005年,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

1.1《标准》中的总体目标简述
中国《标准》首先论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根据时代的发展,改革需要提出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应突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全面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是一个开创性的成果。

1.2《标准》中的目标内容简述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标准》对各个目标领域的内涵及其四个方面目标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作了详细的阐述。

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标准》明确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列为课程目标领域,并且对它们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

这是又是《标准》的一个特色。

1.3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
中国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突破:
一、确定了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改变了学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的特点;
四、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突破,有些方面与美国教育的相似之处。

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正在相互靠拢。

2 美国2000年《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
美国2000年的新数学课程标准,即《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简称《标准(2000)》)是在总结了1989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推出的《学校数学的课程与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来。

2.1 《标准(2000)》中的总体目标简述
美国《标准(2000)》继续坚持1989标准提出的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少数人学习的学科的基本理念。

数学指导原则:(1)学会认识数学的价值;(2)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3)具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4)学会数学交流;(5)学会数学推理。

2.2 《标准(2000)》中的目标内容简述
在《标准(2000)》中,为每个学段所设立的标准使一致的。

其中前5条标准是关于数学内容的,后5条是关于数学过程的。

新标准正是围绕着这10条标准,对各学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作了规划,并对各年级的侧重点给出了具体说明。

数学内容标准:(1)数与运算;(2)代数;(3)几何;(4)测量;(5)数据分析与概率。

数学过程标准:(1)问题解决;(2)推理与证明;(3)交流;(4)关联;(5)表述。

2.3 《标准(2000)》的特点
在不断的改革与探索中,美国的教育逐步完善和发展,特别是2000年实行的课程标准后,美国的教育更是上了一层楼。

主要有如下特点:
(1)十分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非常强调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3)重视数学的交流;
(4)常见学生合作学习或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数学活动;
(5)强调技术的使用。

3 中美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3.1 共同点
(1)目标要求大致同。

两国《标准》的目标要求都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特点;又例如美国的“过程性标准”提供的“特定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许多方面与中国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相近,它们直接表述出目标的要求。

(2)目标表述结构大致同。

中国义教标准的课程目标体系是由两个方面各三个层次的目标构成的,即“总体目标”层次—“学段目标”层次—“具体目标(内容目标)”层次。

而美国标准也是层次化的结构,但与中国标准比起来,只是一个“单方面”层次化体系。

(3)学段数大约相同。

类似于分为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3.2 不同点
(1)课标表述方式不同。

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由两个方面各三个层次构成,而两方面的目标都落实在“内容标准”中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内容标准自身是按数学教学领域的内容来表述的。

落实“另一方面”的目标上是规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美国数学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概括的提出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因此没有采用这种表述方式。

(2)数学教育体系不同。

美国的数学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主,其数学教育体制灵活多变,美国有关的教育决策主要由州和地方等层次做出,尽管也有数学教育的国家标准,但课程标准是宽泛的,供学校自愿采纳。

(3)课程标准的作用不同。

美国的课程标准是编写教学大纲的指南,而中国的课程标准就是的教学大纲。

(4)关于数学能力的提法不同。

中国关于数学能力提法包括三点: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美国《标准(2000)》中提出6项能力:数的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联结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表示能力。

4 总结与发展
综上,从两国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共性,即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教育,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都是向着一个方向来努力的,那就是教育平等、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问题解决中合作的力量。

其中,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与美国相比,有两个长处:
(1)教材的系统性较强,叙述简明扼要;
(2)较重视基础知识即基本训练,重视学生的作业,使学生在教学操作中得到较好的训练。

当前我国正处在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对国外好的数学教育经验的借鉴应当采用“扬弃”的态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发展,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等为数学教育目标。

(1)在实现统一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提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

(2)重视思想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如作业的布置应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课外活动时间更加充足,并且注重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3)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即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数学在今日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的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奠宙.教学教育学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