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部总应急预案

项目部总应急预案

工程项目部应急总预案1. 目的为预防和减少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潜在的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对本工程造成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及油品、化学品等危险品泄露、上(下)水及污水管道的破裂等重大环境危害、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确保发生意外事件发生后,能够有效处理,保证人员安全,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总应急总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项目部3. 引用相关文件《法规和要求的控制程序》《环境因素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策划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绩效测量和监视程序》等4. 应急准备管理体系4.1. 项目部成立应急工作小组组长:手机:副组长:手机:组员:4.2. 应急指挥流程图如下所示:在建项目紧急响应指挥流程图担架医药箱(止血绷带、急救药品等)等5. 应急准备项目部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义务消防演习,并做好演习的记录,以持续改进。

项目部应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医护人员,定期开展体检和各项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5.1. 项目部的教育培训5.1.1. 培训教育内容a)、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教育和消防知识、其他安全知识教育;b)、对疏散、救护人员进行灭火、急救的知识宣传和教育;c)、进行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和培训;d)、进行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知识培训。

5.1.2. 培训教育计划和记录a)、由项目经理或副经理制定项目部培训计划。

b)、安全员和施工员进行配合,做好相应培训记录。

6. 应急响应6.1. 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6.1.1. 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随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6.1.2. 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组织应急工作小组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6.2. 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6.2.1. 重大事故安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立即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同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阻止事态的继续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6.2.2. 项目经理组织应急小组人员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有效处理,严密保护好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寻求支持,将事故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6.3. 报警:紧急事故发生时,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6.3.1. 向内部报警,简述:出事地点、事态状况、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

6.3.2. 向外部报警,详细准确报告:出事地点、单位、电话、事态状况及报警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

地形复杂的地区要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和急救车。

6.4. 上报:事故结束后,事故发生所在项目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填写“事故报告表”,一式两份,自留一份,一份报送项经部工程科。

7. 各类安全事故及环境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与响应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以及脚手架坍塌事故等。

各种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按公司《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并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

7.1. 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应急措施a)、重点做好施工现场的“外防护、内封闭”各项防护设施,加强“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并正确使用“三宝”;b)、高处坠落可能造成的伤害有:颅脑损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等;c)、当发生物体打击事件和有人自高处坠落摔伤时,应注意保护受伤部位,尤其是摔伤的骨折部位。

避免因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及时向工地负责人报告,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送医院救治;送医院途中不要乱转病人的头部,应该将病人的头部略抬高一点,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

7.2. 防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a)、有人触电时,抢救者首先要立刻断开近处电源(拉闸或拔插头);若触电者距开关太远,用电工绝缘钳或干燥木柄铁锹、斧子等切断电源;用绝缘物如木板等不导电材料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之脱离电源;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直接去拉电线和触电的人,以防再次触电。

b)、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如果触电的人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触电人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人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c)、触电人失去知觉,但心脏还在跳动,还有呼吸,应使触电人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舒适、安静地平躺,解开妨碍呼吸的衣扣、腰带,若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并迅速急救或打120。

如果人已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尽快把他仰面放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触电人呼吸和心脏跳动完全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急救,随即送往急救中心急救。

7.3. 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措施各种机械设备必须按照规定配置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做好验收工作。

a)、发生断手(足)、断指(趾)的严重情况时:现场要对伤口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将断手(足)、断指(趾)放在无泄露的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周围放些冰块,或用冰棍代替(切忌直接放入冰水中浸泡),速将伤者送医院抢救。

b)、发生头皮撕裂伤时,必须及时对受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拨打120或送医院进行治疗。

7.4. 防脚手架坍塌事故的应急措施a)防止脚手架坍塌的主要方法是:脚手架搭拆必须按审核、审批的单项施工方案进行,加强日常检查维护,重点检查架体的各种支撑及结构连接的受力情况。

b)一旦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要积极做好抢救工作,尽快与医院联系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7.5. 由化学危险品造成身体伤害的应急措施7.5.1. 酸碱(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氨水等)烧伤眼睛等:a)、烧伤后冲洗患眼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b)、酸碱烧伤后必须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15分钟;c)、如现场无清水可用,池塘水、沟水、井水均可。

无人协助的情况下,可倒一盆水,双眼浸入水中,用手分开眼睛,做睁眼、闭眼、转动眼球动作,一般冲洗30分钟。

7.5.2. 若眼睛被柴油、煤油、汽油、热油等烧伤,立即送伤者到附近医院急救。

7.6. 皮肤性烧伤的应急措施7.7. 食物导致中毒的应急措施7.7.1. 亚硝酸盐常作为工业用防冻剂,在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因此施工现场要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警惕误食亚硝酸盐中毒,并注意:a)、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瓜果;b)、不用温锅水和钻井水煮粥、做饭;c)、不吃未腌透的咸菜。

7.7.2. 发现饭后多人有呕吐、腹泻等不正常症状时:a)、要让患者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往医院;b)、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保留剩余食物以备检验。

7.8. 油料及化学品泄露的应急措施7.8.1. 汽油、柴油等油料以及各类化学品应防止泄露,一旦发生泄露现象应及时清理干净被污染场所。

7.8.2. 油品及化学品在采购、运输、储存、发放中发生的泄露由材料部门进行清理,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泄露由使用部门(班组)进行清理,情况严重可迅速向当地环保部门汇报。

7.9. 火灾、爆炸与爆燃7.9.1. 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作业条件:a)、制定各项消防措施,成立义务消防队伍,落实各级消防管理责任制;b)、按照不同作业条件和有关消防规定,配备足够消防器材;c)、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设专人监护;d)、建筑工程高度超过30m时,每层应增设有消防水源接口管。

7.9.2.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a)、分库存放,设有专职保管员;b)、储存易燃易爆的仓库严禁吸烟,严禁烟火;c)、存放应分类、分堆,并标明名称;(易燃易爆的物不能露天存放。

)d)、库存内设置防火标志,仓库外要留出不小于3.5m宽的消防通道,并结合储存物品性质,配置相应消防器材。

7.9.3. 在重大节日、大型活动时,提前做好节日保卫、防火、防爆的工作安排:a)、制定项目值班表报项经部备案;b)、检查物资仓库及其他重点部位;c)、加大对安全、保卫、防火工作重点部位的值班或巡视;d)、加强夜间巡逻,包括相关方安排的大型活动:必要时与辖区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视活动的项目、内容、周围的社区治安状况,配备警卫人员维护活动现场;限制参加活动人员的活动范围,活动的场所,设治安防范、防火、防爆标识牌;设置专用安全通道、吸烟室,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7.10. 防火灾事故的应急措施7.10.1. 火灾按照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A、可燃气体火灾B、可燃液体火灾C、固体可燃物火灾D、电器火灾E、金属火灾7.10.2. 注意下列火灾不能用水扑救:a)、三酸(硫酸、硝酸、盐酸)引起的火灾;b)、轻于水和不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c)、高压电器装置的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引起的火灾,具体应急措施为:发现者立即向周围的人发出警报;在安全的情况下,设法灭火和抢救伤员。

7.10.3. 及时疏散被火围困人员,并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抢救,控制火势蔓延:a)、建筑物起火,一端向另一端蔓延,应从中间控制;b)、中间着火,两侧控制;c)、楼层着火,上下控制,以上层为主。

7.10.4. 火势严重的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时应注意:a)、说明起火场所的详细地址,火势大小,着火物品,有无爆炸危险。

b)、是否有人被困,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c)、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7.10.5. 尽快与上级部门及医疗部门取得联系,以便迅速、妥善地得到治疗。

7.11. 爆炸与燃烧的应急准备与响应7.11.1. 爆炸与爆燃物质主要有;柴油、汽油、油漆、氧气、乙炔气、天然气等。

7.11.2. 存放易燃易爆液(气)体的仓库或化学危险品的场所:a)、要按国家规定采取有效隔爆、阻燃措施;b)、严格控制各类火源;c)、配备好应有的灭火器材、防毒面具,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随时都能有效使用。

7.11.3. 发生爆炸爆燃事故后:a)、迅速将烧伤人员脱离火源,剪掉着火衣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员休克、窒息。

b)、可用止痛剂,喝淡盐水等方法进行急救。

在现场被化学烧伤,有水疱一般不要弄破,用洁净衣服覆盖,把重伤员及时送医院救治。

C)、迅速通知上级部门和消防部门、急救中心等,以便及时有效的控制爆炸爆燃事故,减少事故损失。

7.12. 上、下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破裂应急准备与响应7.12.1. 由专人负责上、下水管道的检查与维修,排除事故隐患。

一旦发生泄露,立即同主管部门联系,及时关闭上流总阀门,并对泄露水进行疏导进入其他排水管道,同时应急人员对泄露管道进行维修,排除险情。

7.12.2. 污水管道破裂后,对溢出地面的污水进行疏导,使其进入其他污水管道,严禁污水四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报告市政污水管理维修部门,派人进行及时维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