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旅游业
旅游业是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主要来自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斯内战曾一度影响旅游业,但自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以来,游客人数有所回升。
斯2003-2005连续三年年到访外国游客数量突破50万人。
自2005年底,斯政府军与“猛虎”冲突对旅游业造成一定冲击。
斯政府为适应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1966年开始建立锡兰旅游促进局,并授权该局协调、组织和旅游促进等职能,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酒店、旅行社、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等旅游部门。
该局具有相当行政管理权力,并且具有为斯旅游部门提供政府、一般行业组织所不能提供的旅游促进与服务的社会职能。
1966年开始,斯旅游业开始迅速发展,当时赴斯旅客的主要消费内容是海滩休闲、游泳、冲浪和潜水,但同时也有很多旅客游览斯历史遗址,如Kandy古城、殖民统治期间留下的茶叶、橡胶和椰子种植园等。
到1976年至1982年之间,赴斯旅客人数增长较快,平均每年增长24%,到1982年达到407,230人次。
1982后期斯国内民族冲突开始,安全形势急剧下滑。
1983年,赴斯旅客骤减至337,342人次,较1982年下降17%,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问题导致斯主要旅游来源国西欧国家赴斯旅客大幅减少所致。
国内民族冲突对斯旅游业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斯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就是斯国内民族冲突历史的影射。
自1983年开始的整个80年代,斯旅游业直线下降,1986年下降到230,106人次,到1988年下降到180,000人次。
面对这种情况,斯政府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如为旅游部门提供优惠贷款,减少税赋等来恢复旅游业的增长。
锡兰旅游促进局也在世界各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促销活动,但到1987年仍然没有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反而较10年前下降了23%。
90年代开始斯国内安全形势有所缓和,旅游业开始复苏。
1990年赴斯旅客从1989年的200,000人次上升到310,000人次,到1994年达到415,000人次,已经恢复并超过1982年的水平。
1996年在科伦坡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斯旅游业再度受挫,赴斯旅客由1995年的403,101人次大幅下降到302,265人次,之后又开始恢复并快速增长,到1999年达到整个90年代的最高峰440,000人次。
并在1999年,斯旅游业对斯GNP的贡献率开始达到2%,创汇2.749亿美元,成为全国创汇最高的四大部门之一,仅次于纺织服装出口、劳务和茶叶出口三个主要部门。
2002年斯政府和泰米尔猛虎组织达成历史上的第一个停火协议,斯国内赢得短期的安全和平局势。
旅游业在此背景下,从2003开始高速增长一直到2004年11月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
由于受海啸影响,2005年赴斯旅客人次下降,但由于国际援助组织、政府观察团、志愿者等访斯旅客大幅上升,较2004年相比下降幅度很小。
2006年斯旅业小幅回弹,达559,603人次。
但2007年以来,由于安全形势的开始恶化导致主要旅客来源国西欧国家赴斯人数大幅减少,2007年1-5月间,赴斯旅客人次同比共下降40%。
2008年,斯到访外国游客数43.8万人,旅游业收入370.94亿卢比,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2.9%。
2009年,随着斯局势转好,旅游业有所恢复,全年到访外国游客44.8万人,旅游业收入402.29亿卢比,同比增长2.3%和8.5%。
2010年前9个月入境人数同比增长44%,旅游业收入同比增长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