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其中第Ⅱ卷第43~44题为地理学科选考题,45~47题为历史学科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请考生在第43、44二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大题共35道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
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公元前627年秦国袭郑,路遇行商弦高。
凡袭人之国多选僻远小径。
而秦军还能路遇行商。
从中可推知A. 井田制的瓦解是行商发展的必然结果B. 秦国袭郑的战略部署存在着严重问题C. 行商盛行是小农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D. 行商积极参与着春秋征伐的物资补给【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凡袭人之国多选僻远小径。
而秦军还能路遇行商”可知秦军选择的僻远小径仍然碰到了商人,说明当时行商数量很多,原因是行商大多是小商人,携带的是农业生产必需品,贩卖给农民,所以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井田制的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行商数量多,即使是僻远小径也有,不是秦国战略部署有问题,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行商参与物资补给,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春秋战国商业的发展。
可以采取排除法,井田制的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与秦国战略部署无关,也未体现行商参与物资补给。
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
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C. 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D. 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汉武帝之后……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和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民营工商业受政府约束小;为加强对经济的管控,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专卖制度,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迫使商人将部分资本转向农庄,形成混合经营模式,故A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土地兼并现象,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落后,故C错误;材料现象的原因是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的,不是高额赋税,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汉武帝重农抑商政策。
西汉初年,社会经过长期的战乱,政府对商业的管理变弱,民营工商业发展迅速;为加强对经济的管控,推动农业的发展,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国家垄断经营和专卖制度,商人被迫转向农庄与工商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3.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
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
这反映了宋代A. 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B. 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C. 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D. 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可知,文官对皇权非常维护,防止皇权被外戚所掌控,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官,不是舆论,故A错误;B项“集体统治”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分散相权,故D错误。
4.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
”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
”这从侧面说明A.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可知,嘉庆、道光皇帝都认为小说影响了民风,导致社会上违法乱纪现象增多,说明小说在社会影响力增加,故B正确;理学一直是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故A错误;材料只体现小说影响民风,并未体现社会混乱,故C错误;材料表达的是清代查禁小说的原因是影响民风,未体现文化专制阻碍小说发展,故D错误。
5.在18、19世纪之交成书的《御制五体清文鉴》,是清朝特地撰修的一部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
清政府撰修辞书A. 旨在加强政府政策传达效果B. 注意提升各族人民文化素质C. 强调各民族文化平等D. 便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可知此举推动了五族的文化交流,解决了语言沟通的障碍,故D正确;材料与政策传达无关,故A错误;修书的目是要加强各族文化交流,不是提升各族人民文化素养,故B错误;修书不能体现各民族文化平等,故C错误。
6.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
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D.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可知,材料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深入,工人阶级不断觉醒而诞生的,故A正确;而BCD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故BCD不选。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
采用排除法比较简单,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而BCD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所以排除。
7.1937年“满洲电影股份公司”成立(简称“满映”)。
到1945年“满映”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宣传片和纪录片189部,宣扬“人类的伟大之爱”“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等思想。
这说明当时A. 电影引导人性向善B. 殖民思想不断渗透C. 大众娱乐丰富多彩D.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满洲电影股份公司”是日本扶植的在伪满建立的电影公司,其主要目的是宣传日本“大东亚共荣”的殖民思想,故B正确;“满映”是宣传日本殖民思想的,不是引导人向善,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大众娱乐,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儒家思想,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满映”是日本建立的宣传其殖民思想的电影公司,明白此主旨本题即可。
8.1952~1978年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左右提高到44.4%。
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
据此可知建国30年来工业化建设A. 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 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C. 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D. 为中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A项“世界强国”错误,故A错误;B项“扭转”错误,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发展迅速,不是农业,故D错误。
9.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
帝国建立以前,法律规定:“除了约还嫁妆以外,婚姻存续期间妻子对嫁妆没有任何权利。
”《民法大全》规定:“嫁妆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都应归还给妻子。
”由此可知A. 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B. 罗马法仍掺杂着原始的习惯法C. 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D. 罗马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嫁妆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都应归还给妻子”可知,罗马法保护妇女的婚前财产(嫁妆),符合社会发展对财产保护的需要,故D正确;罗马公民法保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是关注妇女,故A错误;材料与习惯法无关,故B错误;罗马女性和男子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故C错误。
10.下表为德、英、美三国不同时期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1913年的工业指数为100),这表明A.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 美德逐渐取得工业垄断地位D. 垄断导致大国经济竞争激烈【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表可知,1860—1913年间德国、美国工业指数增长较快,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是因为美德大力发展科技,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德的垄断地位,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垄断导致竞争激烈,故D错误。
11.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症》、《1953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
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A.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B.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C. 勃列日涅夫的军备竞赛D.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答案】D【解析】《斯大林综合症》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结合所学,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因此,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D正确;A只能反映《斯大林综合症》,排除;B只能反映《1953年寒冷的夏天》,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勃列日涅夫的军备竞赛”,排除C。
12.下图是2014年的一幅漫画《美国患上贸易保护依赖症》。
该漫画表明A. 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B.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增强C. 世界贸易缺乏制度构建D. 贸易壁垒危及自身利益【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为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的措施最终伤害到了自己,由此可以得出贸易壁垒危及美国自身利益,D正确;A与材料无关;材料旨在反映的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与经济危机的影响无关,B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44题为地理学科选考题,45~47题为历史学科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
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
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
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