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小学语文杂志有哪些篇一:优秀报刊和书目推荐2008年6月7日广东语文状元:学会阅读和选书。
我向大家推荐几本书:《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两年以来的阅读让我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句和素材,它们对我帮助甚大,更是让我的语文成绩节节升高。
刘倩以716分的高考成绩成为河北2004理科状元。
刘倩高考语文140分,作文58分以上《红楼梦》是刘倩最喜欢的书之一,看过多少遍自己也不知道了。
《古文观止》史小楠(2005年北京市文科状元)《读者》、《文摘》等各类书报杂志上看到。
林丽 (一)多读一般说来,我会把大本头的名著放在假期去读,一方面是因为平时的空闲时间太少,不允许我们用很多的精力来钻研这个;另一方面,假期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体会书中的精华。
平时我就多看一些报纸杂志。
一本高品位的1杂志,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文章的美感,还有心灵的愉悦和启迪、视野的开阔与知识的丰富。
在我看来,《读者》、《视野》、《青年文摘》都是很不错的杂志,《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语文报》都是很好的报纸,我基本上是每期必读。
另外,还有当今的一些散文和小品文,如余秋雨、刘墉、乔叶、史铁生、林清玄等人的作品,对于我们的中学生来说,称之为一大金矿也不为过。
这些文章,或微微到来、或鞭辟入理、或给人启迪、或发人深省,但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辞精美,读来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枯燥的学习之余,读读这些文章,既可以调节大脑,又能够陶冶性情,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啊~200熟读《三国》数十遍《赤兔之死》一挥就广泛阅读,下笔如有神助1南京消息以一篇《赤兔之死》(原文见7月21日本版)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这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
从5岁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小小的半导体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一天要听七八场书。
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2国演义》,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
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
北京101中学理科实验班高三(一)班的耿亮终于愿意公开承认,《转折》,那篇得满分的文言作文五年级的时候,他第一次捧起了大部头的《西游记》。
“高考之后他就自己买了一套《史记》来读上初中之后,耿亮又断断续续读了两三遍《红楼梦》。
“上海高考三年来首篇满分作文作者已经找到。
昨晚,记者来到该考生的高中学校——上大附中,满分作文作者就是该校高三(3)班的黄莎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作者得满分秘笈揭秘作文满分秘笈爱看书“说她是书虫或书迷,一点都不为过,她还曾因为看书而没写完作业。
”说到好友为何能写出满分作文,小李说,黄莎爱读书,读杂书。
黄莎的藏书是“班级之最”,不仅寝室里的两层书架上放满了书,连衣橱里都塞满了书,除了学习,黄莎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读书上。
小李说,黄莎的藏书中以文学书居多,她爱看张爱玲的小说、看有关演讲与辩论方面的书,爱看电视上的访谈类节目,每期《读者》3必买,最爱其中文字优美的散文。
“碰上什么好书,她都要推荐给我看,曾特别推荐过一本张爱玲的《心经》。
”优秀报刊和书目推荐电视节目:新闻类:本港台:中午12:30下午6:00翡翠台:下午6:30。
专题类:百家讲坛、艺术人生、社会纵横、实话实说、东方时空、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元旦晚会、春节晚会、元宵晚会等优秀报刊:《美文》《读者》《杂文报》《杂文选刊》《时文选萃》《名作欣赏》《中学生》《中学文科》《中学生阅读》《报刊文摘》《青年文摘》《海外文摘》《文史知识》《百科知识》《文汇读书周报》《南方周末》《人物》《青年科学》《中国青年报》《咬文嚼字》《读书》《博览群书》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史记》《古文观止》《论语》《孟子》《庄子》《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国现当代作品:《鲁迅杂文选》《鲁迅小说选》4《家》《围城》《雷雨》张爱玲小说(《金锁记》)梁实秋、林雨堂的散文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王蒙《王蒙散文选》《红楼启示录》金庸的武侠小說舒婷的诗李泽厚《美的历程》外国作品:《老人与海》《鲁滨孙漂流记》《麦田里的守望者》《堂?吉诃德》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苏菲的世界》《泰戈尔诗选》《爱因斯坦谈人生》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人物传记:《袁隆平传》《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巨人三传》《渴望生活——梵高传》《居里夫人传》《林肯传》《富兰克林自传》《比尔.盖茨传》《无畏的希望——奥巴马自传》等你在北大 - 家长买得最多的书之一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5本书收集了48位来自全国各省考区的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和前五名优秀生,在进入高考倒计时的临战状态下,备战的“个人秘诀”和感慨的“七月经历”。
由北京大学历届状元向你倾露高考秘诀:高效率复习方式;独特的心理平衡法;倒计时备战锦囊等,本书的每一篇文章,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内容尽其所能地为高考中的处境提出了解决方法,其中不乏精辟而独道的见解。
在风雨来临之前,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否值得借鉴,让你有所感触?这里的经验来自刚刚过去的高考,是最适合今天考生借鉴、参考的。
A怎样进行高考复习,B怎样正常临场发挥;C怎样合理填报志愿。
北京大学历届全国高考中的文理科状元告诉你多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教你如何调整应试心态,怎样处理在中学时代困扰你的恋爱、交友、代沟等问题,告诉你如何奋进,让你领先独闯北大之门。
篇二:语文十大名师语文十大名师文学院11级中师二班刘敏 201140210561.钱梦龙简介:男,上海嘉定人,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他多年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6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
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教学主张:针对传统的讲读教学摸式,钱梦龙老师最突出的就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导读教学模式“三主四式”。
“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
“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
“基本式”即基本课型,7表现形态为“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
“自读式”是在课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
在训练过程中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
“教读式“是教会学生自读。
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
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练习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目的是为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
“复读式”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
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指导学生读、想、议、练,达到温故而知新,复读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知识归类为目的的复读;二是以比较异同为目的的复读;三是以发现规律为目的的复读。
实际教学中,钱梦龙老师把一堂堂语文课当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去精心地雕琢、刻画;他的学生,也把他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看成了自己的乐土。
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钱老师采用的是“激励、唤醒、鼓舞”。
2、窦桂梅简介: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从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博士。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8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提名十杰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
从“三个超越”的实践理念,到“主题教学”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相关奖项。
《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作过系列专题介绍。
教育理念:理想课堂:“理”“想”并蓄。
“理”字当头先说“理”字。
理字可以组词为“理念”。
现在我觉得不是缺乏理念,而是缺少怎样把更好地转换理念为课堂行为的逻辑能力。
因此,理念要具有“理性”。
“理想的课堂”在我眼里第一条就是要有“理性”。
没有了理性的课堂,盲目随着时代的风向游走,忽视了课堂本来固有的不变的东西,那就成了天上的飘絮、水上的浮萍,再怎么改革最终会成为空中的楼阁、海市的蜃楼。
“想”跟其后,说到这个“想”,要组词那可就多了,什么“想象”、“想法”、“思想”啊等等等等。
就我自己的理解,我把这个“想”理解为一种思考。
这也许是理想课堂的一个重要的翅膀,还可以理解为像刚才张家港实验小学校长说的“智慧”。
9她说: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无论如何最后要给孩子们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欲望,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说明他在思考,有了欲望说明他有了进一步想探究的热情,渐渐就生成了自己头脑中的智慧。
我在想,我们的课堂怎样让她既有“厚度”——语文的扩展,还要有“温度”——情感态度,更重要的还要有深度——也就是我们的思考。
3、黄厚江简介:男,1958年出生,江苏盐城人。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市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带头人,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长助理兼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