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2分)1、虚温2、焚风效应3、热岛效应4、青藏高压5、位温6、大气常数二、填空题(12分)1、城市气候的特征为热岛、、、、等五岛效应。
2、雨层云国际简写为,卷云国际简写为。
3、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最大特点是与交替出现。
4、山地垂直气候带分异主要取决于和两个因素作用。
5、年平均总射最高值位于,在广阔的大洋表面,年平均总辐射等值线大约与平行。
6、阻塞高压一般位于以北,能维持时间。
7、锢囚锋两侧均为区,其中锢囚点上最大。
8、海陆风以为周期,白天风向,夜晚风向。
9、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纸小数部分为、、。
10暗筒式日照计日照纸上当感光迹线为通过筒身横切面的一条直线时为时间。
11、干湿球温度计差值愈大,说明空气湿度,干湿球温度计差值愈小,说明空气湿度。
三、判断题(10分)1、毛卷云属于低云属。
()2、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靠显热交换作用。
()3、温室气体是指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
()4、其他条件相似前提下,纬度愈高,雪线愈高。
()5、在山地迎冈坡,由山脚开始,降水量随着高度增加而不断递增。
()6、成对龙卷风的旋转方向往往相反,一个是气旋式,另一个是反气旋式。
()8、气象卫星一般选用极地、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9、当等压线通过锋线时,应有明显折角或气旋性曲率增加,折角尖端指向低压一侧。
()10、锋面两侧,气团属性一般有一定差异,冷区较为干燥,因此露点较低,暖区潮湿,露点较高。
()四、选择题1、下列有关东风波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槽前吹东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B、槽前吹东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C、槽前吹东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D、槽前吹东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
2、西太平洋副高具有季节性移动特征()A、夏季北移,东伸,冬季南撤,西退B、夏季北移,西伸,冬季南撤,东退C、夏季南移,西伸,冬季北进,东退D、夏季南移,东伸,冬季北进,西退3、大气长波温压场形式为()A、冷槽,暖脊,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B、冷脊,暖槽,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C、冷槽,暖脊,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D、冷脊,暖槽,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五、计算题(15分)1、若未饱和湿空气流经3000m一座高山,已知山脚处t。
=20℃,对应的Td=15℃,r m=0.5℃/100m,r d=1℃/100m,试求:①凝结高度是多少?②高山顶温度是多少?③气流越高山后在背风坡山脚处温度是多少?2、某气象站测得本站气压为1000hpa,气温为-0.3℃,本站海拔高度为100m,假定本站与海平面间的气温平均直减率r=0.6℃/100m,求当时的海平面气压。
3我国部分城市大陆度如下:广州:ψ=23°08′N A=15.2℃上海:ψ=31°10′N A=25.0℃呼和浩特:ψ=40°49′N A=35.5℃吐鲁番:ψ=42°56′N A=41.3℃海拉尔:ψ=49°13′N A=46.8℃试计算上述城市的大陆度,并说明我国气候大陆度的分布特点。
六、问答题(20分)1、试举例说明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补偿作用。
2、试用气象学原理解释什么是“霜重见晴天”。
3、试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4、试述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一、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20分)1、相对湿度是不可以由仪器直接测得的,因为湿度的各种表示量在观测以后均需查湿度查算表()2、日照时间不是可照时间,而是实照时间。
()3、气温变化的特点通常用平均温度和极端值——绝对最高温度和绝对最低温度表示()4、太阳常数是大气上界当太阳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
5、气候变化就是指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6、雾凇和雨凇是地表的水汽凝结现象,不是天气现象。
()7、通常所说的小雨、中雨、大雨等均是以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8、观测空气湿度的仪器有干湿球温度表,通风干湿表和阿斯曼。
()9、气旋、反气旋是天气系统,不属于大气环流的范畴。
()10、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
()二、填空(30分)1、将气压表的读数订正到()、()、()后的值即为()。
2、环流因子作为气候的形成因素,是通过输送()显著的影响着各地的气候。
3、气候是用()的()来表示的。
4、气旋就是(),反气旋就是()。
前者是从()的角度定义的,后者是从()的角度定义的。
5、气候学是研究()、()、()的学科。
6、气象观测中,气温的观测项目有()、()、()和()。
7、天文辐射主要决定于()、()、()。
8、根据云的形状、结构、云底高度及形成云的上升运动特点可将云分为三大类()、()、()。
其中三大类云中,每类最常见的云有()、()、()。
三、单项选择题(在被选名词下划横线)(10分)1、在空气湿度查算中,P为(气压表读数、海平面气压、本站气压)2、当干球温度t=15℃,露点温度T d=-2℃时表示空气(比较干燥,比较湿润,空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空气中水汽远离饱和。
)3、未饱和空气在上升(下降)过程中,单位距离的温度降低值(升高)为(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4、海平面气压图中的等值线是(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5、暗筒式日照计所观测的日照时间是(可照时间、昼长、实照时间)四、多项选择题(试题中有多个备选答案,选出其中几个正确答案,少选、多选或不选均无分)(10分)1、热带气旋包括(A赤道辐合带、B副热带高压、C台风、D热带风暴、E强热带风暴、F热带低压、G飓风)2、温的仪器有(A干球温度表、B湿球温度表、C地面温度表、D浅层地温表、E深层地温表、F温度计)3、空气接近饱和或远离饱和的湿度表示方法有(A绝对湿度、B露点、C水汽压、D饱和差、E相对湿度)六、简要回答(8分1.用侯平均温度划分四季的基本方法。
七、论述题(14分)1、青藏高原对我国及东亚气候的重大影响。
2、我国长江流域(30゜N左右)也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但为什么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青山绿水的鱼米之乡呢?答案一、1、同温,同压下 P温<P< SPAN>干,若压强不变,升高干空气温度,P干逐步减小,当P温=P干时,此时干空气的温度为Tv=(1+0.378e/T)T2、未饱和湿空气,受山地阻挡被迫作动力抬升后,沿背风坡下滑时形成的干热风,在坟风作用下出现气候生态环境迎风坡麓与背风坡麓截然不同的自然植被景观。
3、由于人为热的释放,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活动和城市的特殊环境,使城市的气温比四周郊区气温高,以市中区向郊外递减,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岸上。
4、南亚高压,暖季出现在亚州大陆南部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大型暖高压系统,因高原的加热作用而成,它的存在和加强可加太平洋副高的势力,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
二、填空题1、混浊岛干岛湿岛雨岛2、Ns Ci3、冰期间冰期4、纬度高度5、热带沙漠地区纬线6、50°N 5-7天7、降雨区降水量8、1日海洋→陆地陆地→海洋9、0 3 710、二分日11、愈小愈大三、1、× 2、√ 3、×4、× 5、× 6、√ 7、√ 8、√ 9、× 10、√四、1、A、 2、D 3、B 4、C六、1、当地面温度升高时,蒸发加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由于水汽对地面长坡辐射的不透明性,产生“温室效应”,从而使地表进一步变暖,蒸发增大,这是正反馈过程。
另一方面,当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时,云层增厚,云量增多,能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使地表降温,这是负反馈过程。
此外,云也有阻挡地表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的作用,若此影响胜过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正反馈过程。
因此,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有相互补偿的作用。
2、①霜的概念②霜的形成条件③霜的形成原因3、①成因不同②区域范围不同③风向变化不同④影响的气压中心不同⑤季风势力强弱不同:东亚冬季风强于南亚,南亚夏季风强于东亚4、①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②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③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④低中纬度环流与气候⑤环流差异导致气候异常一、1、× 2、√ 3、√ 4、√ 5、× 6、× 7、× 8、√ 9、× 10、√二、1、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本站气压2、热量3、天气过程综合4、低压高压大气流场气压场5、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6、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露点温度温度计7、日地距离太阳高度白昼长度8、高云中云低云卷云高层云积云三、1、本站气压2、空气中水气远离饱和 3、干绝热直减率 4、等压线 5、实照时间四、1、C D E F G 2、A F 3、A B C D E五、略六、2、候均温≥22℃为夏,<10℃为冬,10℃-22℃间为春、秋,候温为10℃之候的第一日春季开始,候温为22℃之候的第一日为夏季开始,五天一候。
七、1、①阻挡作用冬:北来冷气流西风绕流夏:南来的暖湿气流阻挡②热力作用对行星风系产生影响冬、夏高低压中心,季风环流2、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强大的东亚季风区②所处副高的部位不同,形成准静止风③青藏高原高压加大了副高势力计算题:有一山体,山底海拔100米,气温28摄氏度的气流沿山地上升,到600米时达到饱和,并产生降水,上升到1200米时,降水停止。
继续上升,当气流过山顶(山顶海拔2200米)后,沿背风坡下降,到达山麓时(山麓海拔50米高),气温为多少?(γd=1度/100米,γm=0.5度/100米)答;正常情况下是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但此题难就难在要考虑非正常情况。
首先,由山底100米上升到600时按正常情况计算,得到600米时温度为25度。
其次,600米到1200米时,用公式yd=0.5度100算(因水汽放热液化导致降温幅度较正常时小),得1200米时温度为22°(25°—6×0.5°)。
再者,1200到山顶2200是又恢复正常计算,得山顶时温度16°(22°—10×0.6)最后,气流沿背风坡下降时发生焚风效应,温度上升较正常时快,用公式ym=0.5°每100米。
得最终答案37、5°。
(16+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