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3年《人民日报》以一篇评论《莫让青春染暮气》表达了对当代青年人“早衰”的担忧,批评年轻人“先是怀旧”“再是叹老”,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短短几年时间过去,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设立的“党代表通道”让大家耳目一新。
在亮相的代表中,接近半数的青春面孔尤其令人关注:有承载中国飞天梦想的景海鹏,有在体育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家争得荣誉的吴敏霞,有被誉为“中国克隆技术的第一发明人”的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杜玉涛,有驾驶先进战机翱翔蓝天、担负保家卫国重任的女飞行员刘文力,有扎根基层、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做出贡献的祁剧演员肖笑波……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重大政治论断则让大家见到了被寄予期望的新时代青年正在承载起的重大担当。
哪些因素让青年一代快速成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观察、认识和感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
当代青年的使命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为当代青年的使命。
伴随着东升的太阳;伴随着徐徐的微风;伴随着清脆的鸟语,我们又迎来了这历史性的一刻——“五四”青年节。
八十七年前,在中华民族的命运悬于一系危绳的时刻,一群有识有志的中国青年发出了救国图存的呐喊——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我们要民主,我们要科学。
这一喊,触醒的不仅仅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其回响还久久激荡了这整一片土地。
为民族的解放,革命年代多少青年奔赴圣地延安;朝鲜战场上,多少“最可爱的人”却还曾带着一副稚气未脱的脸;戈壁滩上,托起那一朵蘑菇云的又是多少双年轻的手。
在他们心中,荣与辱也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
正是这种鲜明的导向和不息的精神,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家国家民族挥洒热血,为祖国未来奉献青春。
“五四”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她紧紧联系邦国兴衰的责任感,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以及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蓬勃朝气。
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将个人奋斗时刻融进国家的发展建设,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民族愿景的达成紧密结合在一起。
而在今天,我们拥有比我们的前辈更为宽广的天地去放飞我们的理想。
奋斗,有相对扎实的物质基础;前进,有更为激动人心的目标。
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们这一代学生学成并开始走向社会,逐渐具备创造力的时期,我们将大有可为。
这二十年,其成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一使命的意义不亚于八十七年前那一刻或存或亡的抉择。
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无法回避——退一步,碌碌此生,于国家无望;进一步,且不说辉煌壮烈,起码于此生无愧,为国家能尽己之一力。
且不论家国天下,若此,何来安身立命之本?
不劳作,我们何以生存?
要幸福,不奋斗何以达成?
要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有更热烈地挥洒你的青春!在此基础上,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将不会迷失方向。
再进一步,我们时刻将国家兴衰挂记于心,并将自身命运融入其中,得到的将是一股源源不息的强大推动力!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
解析:【立意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考生可以阅读、分析材枓,结合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思考来审题立意。
文章应主要论述对当前青年一代特征的认识和看法。
新时代的新青年有着以下特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活力、敢拼搏、敢为先、能创造、能笃行……而促使他们不断快速成长的不只是他们自己的努力,还有外界的关注和平台搭建,如国家民族的期望、社会的关注和包容、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提供的创业创新舞台等。
考生应该写出这些因素与新青年特征的关系,不能单独写这些话题,不然容易流于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