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初一数学下册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12不等式的性质导学案3新人教

七年级初一数学下册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12不等式的性质导学案3新人教

9、1 不等式的性质德育目标: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学习。

学习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2、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正确的不等式的变形。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学习难点: 如何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知识复习)等式有哪些性质?性质1:性质2:不等式也有类似的性质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

二、自学教材学生自学课本P116—117 思考①比一比,谁能最准最快的填写。

7﹥47+3 _______4+3,7+0_______4+0,7+(-2)_ _ 4+(-2),7+(-3)_ _4+(-3),7+c _______4+c若a < b,则a+c _ _b+c你能发现什么?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______。

②比一比,哪一组能最齐最准最快填写。

7 > 47×3_______4×3,7×2_______4×2,7×1_______4×1,你能发现什么?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_____。

③比一比,谁最细心最快的填写。

7 > 47×(-1)____4×(-1),7×(-2)____4×(-2),7×(-3)____4×(-3),你能发现什么?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_____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文字表示符号表示(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不等号的方向若a<b,则a+c__ b+c (或a-c __ 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若a<b , 且c>0,则ac bc(或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若a<b , 且c<0,则ac bc(或 )7>47-3 _______ 4-3,7-2 _______4-2,7-0 _______4-0,7-(-2)____4-(-2),7-(-3)____4-(-3),7>47÷3_______4÷37÷2_______4÷27÷1_______4÷17>47÷(-1)____4÷(-1),7÷(-2)____4÷(-2),7÷(-3)____4÷(-3),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归纳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三、自学例题 例1、设a>b,用“<”或“>”填空。

a+2 b +2 a —3 b —3 —4a —4b 2a 2b①议一议: 若 5 > 3 ; 则有5+y__﹥__ 3+y则5 y ____ 3 y ; 5 y 2 3 y 2你认为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②判一判:(1) 若 x ﹥y , 则 x - z ﹤ y - z ( )(2) 若 x ﹤0, 则 3x ﹤ 5x ( )(3) 若 x ﹥y , 则 xz 2 ﹥ yz 2 ( )四、当堂练习。

(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A 组)1、练一练:设a>b,用“<”或“>”填空。

① 若a >—b ,则a+b 0。

② 若—a <b ,则a —b 。

③—a >—b ,则2—a 2—b 。

④ a >0,且(1—b )a <0,则b 1。

2、填一填:用“<”或“>”填空。

① a —3 b –3, ② —4a —4b.③ 2—3a 2—3b ④ -2a +5 -2b +5.(B 组)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填空’① 若—m>5,则m _____ — 5 ② 如果x/y>0, 那么xy _____ 0③ 如果a>—1,那么a —b ____ —1—b ; ④ 若a <b ,b <2a —1,则a _2a —1(C 组)4、选一选:(1)由 x >y 得 ax >ay 的条件是( )A 、a >0B 、a <0C 、a ≥0D 、a ≤0(2)由 x >y 得 ax ≤ay 的条件是( )A 、a >0B 、a <0C 、a ≥0D 、a ≤0(3)由 a >b 得 am 2>bm 2 的条件是( )A 、m >0B 、m <0C 、m ≠0D 、m 是任意有理数(4)若 a >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4a >4B 、a+5>6C 、 -2a﹤-21 D 、a-1<0板书设计: 9、1 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性质3:五、学习反思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为了绿化校园,30名学生共种78棵树苗,其中男生每人种3棵,女生每人种2棵,设男生有x 人,女生有y 人,根据题意,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783230x y x y +=⎧⎨+=⎩B .782330x y x y +=⎧⎨+=⎩C .302378x y x y +=⎧⎨+=⎩D .303278x y x y +=⎧⎨+=⎩ 【答案】A【解析】该班男生有x 人,女生有y 人.根据题意得:303278x y x y +=⎧⎨+=⎩, 故选D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半圆是弧B .所有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C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D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答案】B【解析】根据圆的有关概念对A 进行判断,根据正多边形的定义对B 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C ,D 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半圆是弧,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各边都相等且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此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 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有三个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有两个钝角;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有两个钝角;故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有关概念,多边形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这些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一个长方体的长为0.02米,宽为0.016米,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224.810m -⨯B .323.210m -⨯C .423.210m -⨯D .320.3210m -⨯ 【答案】C【解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解:面积是0.00032=3.2×10-4m 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4.已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的值可能是()A.B.C.或D.或【答案】D【解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判断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或者=∴-2(m-3)=8或-2(m-3)=-8解得:m=-1或7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5.我们探究得方程x+y=2的正整数解只有1组,方程x+y=3的正整数解只有2组,方程x+y=4的正整数解只有3组,……,那么方程x+y+z=10的正整数解得组数是()A.34 B.35 C.36 D.37【答案】C【解析】先把x+y看作整体t,得到t+z=10的正整数解有8组;再分析x+y分别等于2、3、4、……9时对应的正整数解组数;把所有组数相加即为总的解组数.【详解】令x+y=t(t≥2),则t+z=10的正整数解有8组(t=2,t=3,t=4,……t=9)其中t=x+y=2的正整数解有1组,t=x+y=3的正整数解有2组,t=x+y=4的正整数解有3组,……t =x+y=9的正整数解有8组,∴总的正整数解组数为:1+2+3+……+8=3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规律题,将三元一次方程里的两个未知数看作一个整体,再根据题中给出的规律求解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B∥CD ,AF交CD于点E,DF⊥AF于点F,若∠A=40°,则∠D=()A.40°B.50°C.60°D.70°【答案】B【解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DEF=∠A,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AB∥CD,∠A=40°,∴∠DEF=∠A=40°,∵DF⊥AF,∴∠D=180°-90°-40°=5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即可解题.【详解】解:A.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错误,B.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错误,C.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内平行线的性质,属于简单题,熟悉概念是解题关键.8.如图是一个运算程序的示意图,若开始输入x的值为81,则第2019次输出的结果为()A.3 B.27 C.9 D.1【答案】A【解析】根据运算程序进行计算,然后得到规律从第4次开始,偶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1,奇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3,然后解答即可.【详解】第1次,12×81=27,第2次,12×27=9,第3次,12×9=3,第4次,12×3=1,第5次,1+2=3,第6次,12×3=1,…,依此类推,偶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1,奇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3,∵2019是奇数,∴第2019次输出的结果为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根据运算程序计算出从第4次开始,偶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1,奇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3是解题的关键.9.不等式3x-2>-1的解集是()A.x>B.x<C.x>-1 D.x<-1【答案】A【解析】由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解答.【详解】移项得,3x>-1+2,合并同类项得,3x>1,把x的系数化为1得,x>.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熟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可得,则D 选项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考点:三角形的高二、填空题题1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的点 P(a ,b) ,若点 P ' 的坐标为(a + kb , ka + b) (其中k 为常数,且k ≠ 0) ,则称点 P ' 为点 P 的“ k 属派生点”,例如: P(1, 4) 的“2 属派生点”为P '(1+ 2 ⨯ 4,2 ⨯1+ 4). 即 P '(9,6) 若点 P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点 P 的“ k 属派生点”为 P '点,且线段 PP ' 的长度为线段OP 长度的3 倍,则k 的值_____.【答案】±1. 【解析】设P (m ,0)(m >0),由题意可得:P′(m ,mk ),根据PP′=1OP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设P (m ,0)(m >0),由题意可得:P′(m ,mk ),∵PP′=1OP ,∴|mk|=1m ,∵m >0,∴|k|=1,∴k=±1.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k 属派生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2.如图,已知//a b ,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245∠=,则1∠等于______度.【答案】1【解析】先过P 作PQ //a ,则PQ //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3∠的度数,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过P 作PQ //a ,a //b ,PQ //b ∴,BPQ 245∠∠∴==,APB 60∠=,APQ 15∠∴=,3180APQ 165∠∠∴=-=,1165∠∴=,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13.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AC 、BD 、CE 的中点,BCE ∆的面积为1,则ACF ∆的面积为_____.【答案】1【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BCE ∆的面积为1,EC 为△BCD 的中线,∴BCD ∆的面积为2∵BD 是△ABC 的中线,∴ABC ∆的面积为4连接AE,∵E 点是BD 的中点,△ABC 与△ACE 都是以AC 为底,∴△ABC 以AC 为底的高是△ABC 高的一半∴△ACE 的面积为2,再由AF 是△ACE 的中线,故ACF ∆的面积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角形的中线平方面积.14.已知33+的整数部分为m ,33-的小数部分为n ,则m n +的值为__.【答案】63-【解析】根据3的范围求出33+和33-的范围,即可求出m 、n 的值,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132<<,4335∴<+<,231-<-<-,1332∴<-<,33+的整数部分为m ,33-的小数部分为n ,m 4∴=,n 33123=--=-,m n 42363∴+=+-=-,故答案为:63-.【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能求出m 、n 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15.对于给定的两点,M N ,若存在点P ,使得三角形PMN 的面积等于1,则称点P 为线段MN 的“单位面积点”.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1,0,0,2,1,3P A B . 若将线段OP 沿y 轴正方向平移()0t t >个单位长度,使得线段AB 上存在线段OP 的“单位面积点”,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01t <≤或45t ≤≤【解析】设线段AB 上存在线段OP 的“单位面积点”是Q ,分两种进行讨论情况:①线段OP 在AB 的下方;②线段OP 在AB 的上方.【详解】解:设线段AB 上存在线段OP 的“单位面积点”是Q ,分两种情况:①线段OP 在AB 的下方时,OPA OPQ OPB SS S ≤≤,∵OP=1,S △OPQ =1,∴Q 到OP 的距离为21=21⨯ , 而OA=2,BP=3, ∴可将线段OP 沿y 轴正方向平移t≤3-2=1个单位长度,又t >0,∴0<t≤1;②线段OP 在AB 的上方时,OPB OPQ OPA SS S ≤≤, ∵OP=1,S △OPQ =1,∴Q 到OP 的距离为21=21⨯, 而A (0,2),B (1,3),∴可将线段OP 沿y 轴正方向平移2+2≤t≤3+2,即4≤t≤1个单位长度,综上,t 的取值范围是0<t≤1或4≤t≤1.故答案为0<t≤1或4≤t≤1.【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三角形的面积,进行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16.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28,面积为1.则分别以长方形的长和宽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是_____.【答案】2【解析】分别设出长方形的长与宽为a 、b ,则由题意可知a+b =14,ab =1,则a 2+b 2=(a+b )2﹣2ab =196﹣96=2,即为所求.【详解】解:设长方形的长为a ,宽为b ,∴a+b =14,ab =1,由题可知,两个正方形面积和为a 2+b 2=(a+b )2﹣2ab =196﹣96=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灵活变形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是利用直尺和三角板过已知直线l 外一点P 作直线l 的平行线的方法,其理由是__________.【答案】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析】试题解析:利用三角板中两个60°相等,可判定平行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三、解答题18.已知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25x y a x y a -=-⎧⎨+=⎩(a 为实数). (1)若方程组的解始终满足1y a =+,求a 的值.(2)已知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31bx y +=(b 为实数,0b ≠ 且6b ≠-)的解.①探究实数a ,b 满足的关系式.②若a ,b 都是整数,求b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答案】(1)2a =;(2)①624ab a b ++=;②b 有最大值10,b 有最小值22-.【解析】(1)用加减消元法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2)①将21y a =-代入方程①,得到方程组的解为221x a y a =+⎧⎨=-⎩,由题意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31bx y +=的解,计算即可得到答案.②由624ab a b ++=可得462a b a -=+,因为a ,b 都是整数,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将方程组②-①,得363y a =- ∴21y a =-1y a =+∴211a a -=+∴2a =(2)①将21y a =-代入方程①,可得2x a =+∴方程组的解为221x a y a =+⎧⎨=-⎩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31bx y +=的解∴()()23211b a a ++-=∴624ab a b ++= ②由624ab a b ++=可得462a b a -=+ ∴()()46221662166222a ab a a a -+--+===-+++ a ,b 都是整数∴21a +=±,2±,4±,8±,16±∴当21a +=时,b 有最大值10当21a +=-时,b 有最小值22-.【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分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减消元法求解.19.已知:6()m n a a =,23()m n a a a ÷=,求224m n +的值.【答案】33【解析】幂乘方的运算,同底数幂相除,完全平方公式【详解】∵(a m )n =6,a (2m-n )=3a ∴ mn=6, 2m -n=3∴4m 2+n 2=(2m-n )2+4mn=33【点睛】幂乘方的运算:(a m )n =a mn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n完全平方公式: (a+b)²=a ²+2ab+b ²、(a-b)²=a ²-2ab+b ²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1,5),B(﹣1,0),C(﹣4,3).(1)△ABC 的面积是 .(2)在图中画出△AB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的△A 1B 1C 1.(3)写出点A 1,B 1,C 1的坐标.【答案】(1)7.5;(2)见解析(3)A 1(4,3),B 1(4,−2),C 1(1,1).【解析】(1)根据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即可;(2)根据已知将△ABC 各顶点向下平移2个单位,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各对应点即可得出答案; (3)利用(2)中平移后各点得出坐标即可.【详解】(1)△ABC 的面积是:12×3×5=7.5; (2)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3)点A 1,B 1,C 1的坐标分别为:A 1(4,3),B 1(4,−2),C 1(1,1).故答案为(1)7.5;(2)如图(3)A 1(4,3),B 1(4,−2),C 1(1,1).【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及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正确平移图像的各顶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1.解不等式组:31233122x x x x +<+⎧⎪⎨->⎪⎩①②,并把它的解集在下面的数轴上表示出来.【答案】12x <<-【解析】分别解两个不等式得到x <2和x>-1,然后根据大小小大中间找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最后利用数轴表示其解集. 【详解】解:31233122x x x x +<+⎧⎪⎨->⎪⎩①②, 由① 得3231x x -<-.∴2x <,由② 得431x x >-,∴1x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2x <<-.在数轴上表示解集,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22.解不等式组.(1)解不等式2(1)12x x ---< (2)解不等式组3(2)4,12 1.3x x x x --≥-⎧⎪+⎨>-⎪⎩【答案】(1)x>-2;(2)x ⩽1【解析】(1)根据如下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化系数为1解答即可. (2)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出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详解】(1)去分母得:(x−2)−2(x−1)<2,去括号得:x−2−2x+2<2,移项得:x−2x<2,合并同类项得:−x<2,系数化为1得:x>−2.(2)3(2)41213x xxx--≥-⎧⎪⎨+>-⎪⎩①②由①得:x⩽1,由②得:x<4,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解集,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计算法则.23.某商场计划购进A、B两种商品,若购进A种商品2件和B种商品1件需45元;若购进A种商品3件和B种商品2件需70元.(1)A、B两种商品每件的进价分别是多少元?(2)若购进A、B两种商品共100件,总费用不超过1000元,最多能购进A种商品多少件?【答案】(1)A商品的进价是20元,B商品的进价是5元;(2)最多能购进A种商品33件.【解析】【试题分析】(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2)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设A商品的进价是a元,B商品的进价是b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A商品的进价是20元,B商品的进价是5元;(2)设购进A种商品x件,则购进B种商品(100﹣x)件,根据题意得:20x+5(100﹣x)≤1000,解得:x≤33,∵x为整数,∴x的最大整数解为33,∴最多能购进A种商品33件.24.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到郊外参加植树活动,已知用2辆小客车和1辆大客车每次可运送学生85人,用3辆小客车和2辆大客车每次可运送学生150人.(1)每辆小客车和每辆大客车各能坐多少名学生?(2)若计划租小客车m辆,大客车n辆,一次送完,且恰好每辆车都坐满:①请你设计出所有的租车方案;②若小客车每辆租金300元,大客车每辆租金500元,请选出最省线的租车方案,并求出最少租金.【答案】 (1)每辆小客车能坐20人,每辆大客车能坐45人;(2)①租车方案有三种:方案一:小客车20辆、大客车0辆;方案二:小客车11辆,大客车4辆;方案三:小客车2辆,大客车8辆;②最省钱的是租车方案三,最少租金是4600元.【解析】(1)设每辆小客车能坐x 人,每辆大客车能坐y 人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2辆小客车座的人数+1辆大客车座的人数=85人;3辆小客车座的人数+2辆大客车座的人数=150人,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解即可(2)①根据题意可得小客车m 辆运的人数+大客车n 辆运的人数=400,然后求出整数解即可;②根据①所得方案和小客车每辆租金300元,大客车每辆租金500元分别计算出租金即可【详解】(1)设每辆小客车能坐x 人,每辆大客车能坐y 人,据题意;28532150x y x y +=⎧⎨+=⎩, 解得:2045x y =⎧⎨=⎩, 答:每辆小客车能坐20人,每辆大客车能坐45人;(2)①由题意得:2045400m n +=, ∴8049m n -=, ∵m 、n 为非负整数,∴200m n =⎧⎨=⎩或114m n =⎧⎨=⎩或28m n =⎧⎨=⎩, ∴租车方案有三种:方案一:小客车20辆、大客车0辆,方案二:小客车11辆,大客车4辆,方案三:小客车2辆,大客车8辆;②方案一租金:300206000⨯=(元),方案二租金:3001150045300⨯+⨯=(元),方案三租金:300250084600⨯+⨯=(元),∴最省钱的是租车方案三,最少租金是4600元.【点睛】此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列出方程25.解不等式组:3(2)41213x x x x --≥⎧⎪+⎨-<⎪⎩,并把解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答案】x≤1,数轴见解析.【解析】先把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求出来,然后画数轴,数轴上相交的点的集合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若没有交集,则不等式组无解.【详解】解:3(2)41213x xxx--≥⎧⎪⎨+-<⎪⎩①②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4∴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故答案为x≤1.【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要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已知x ,y 满足方程组2123x y t x y t+=+⎧⎨-=-⎩,则x 与y 的关系是( ) A .34x y +=B .32x y +=C .34x y -=D .32x y -=【答案】A【解析】把t 看做已知数,根据x 、y 系数的特殊性相加可得结论. 【详解】2123x y t x y t +=+⎧⎨-=-⎩①②, ①+②得:3x+y=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运用了整体思想.2.《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题意为:今有甲乙二人,不知其钱包里有多少钱,若乙把其一半的钱给甲,则甲的钱数为50;而甲把其23的钱给乙,则乙的钱数也能为50,问甲、乙各有多少钱?设甲的钱数为x ,乙的钱数为y ,则列方程组为( )A .1x y 502 2y x 503⎧+=⎪⎪⎨⎪+=⎪⎩B .1y y 5022x x 503⎧+=⎪⎪⎨⎪+=⎪⎩C .1x y 502 2y x 503⎧+=⎪⎪⎨⎪+=⎪⎩D .1x y 502 2y x 503⎧+=⎪⎪⎨⎪+=⎪⎩【答案】A 【解析】设甲的钱数为x ,乙的钱数为y ,根据“若乙把其一半的钱给甲,则甲的钱数为50;而甲把其23的钱给乙,则乙的钱数也能为50”,即可得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此题得解.【详解】解:设甲的钱数为x ,乙的钱数为y , 依题意,得:1x y 5022y x 50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E 与CD 相交于点O ,依据下列各个选项中所列举的条件,不能说明AB AC =的是( )A .BE CD =,EBA DCA ∠=∠B .AD AE =,BE CD =C .OD OE =,ABE ACD ∠=∠D .BE CD =,BD CE =【答案】B 【解析】只要能确定AB 、A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AB=AC ,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详解】当BE=CD ,∠EBA=∠DCA 时,结合∠A=∠A ,在△ABE 和△ACD 中,利用“AAS”可证明△ABE ≌△ACD ,则有AB=AC ,故A 能得到AB=AC ;当AD=AE ,BE=CD 时,结合∠A=∠A ,在△ABE 和△ACD 中,满足的是“ASS”无法证明△ABE ≌△ACD ,故B 能得到AB=AC ;当OD=OE ,∠ABE=∠ACD ,结合∠BOD=∠COE ,在△BOD 和△COE 中,利用“AAS”可证明△BOD ≌△COE ,∴OB=OC ,∴∠OBC=∠OCB ,∴∠ABC=∠ACB ,∴AB=AC ,故C 能得到AB=AC ;当BE=CD ,BD=CE 时,结合BC=CB ,可证明△BCD ≌△CBE ,可得∠ABC=∠ACB ,可得AB=AC ,故D 能得到AB=AC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4.下列各式中,运算结果是9a 2 -25b 2的是( )A .()()5353b a b a -+--B .()()3535a b a b -+--C .()()5353b a b a +-D .()()3535a b a b +--【答案】B【解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别计算各项后即可解答.【详解】选项A ,()()5353b a b a -+--=25b 2-9a 2;选项B ,()()3535a b a b -+--=9a 2 -25b 2;选项C ,()()5353b a b a +-=25b 2-9a 2;选项D ,()()3535a b a b +--=-25b 2-9a 2-30ab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法公式的计算,熟练运用乘法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在227,3.14159,7,-8,32,0.6,0,36,3π中是无理数的个数有()个. A .2B .3C .4D .5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无理数的概念可以判断无理数有:7,32,3π共有3个. 故选B .考点:无理数.6.计算()3223x x⋅-的结果是( ) A .56x -B .56xC .66x -D .66x【答案】A【解析】根据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详解】原式= 56x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的乘法,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是,把它们的系数相乘,字母部分的同底数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7.如图,△ABC ≌△ADE ,点A ,B ,E 在同一直线上,∠B =20°,∠BAD =50°,则∠C 的度数为( )A .20°B .30°C .40°D .50°【答案】B 【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DAE ,得到∠CAE=∠BAD=5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ABC ≌△ADE ,∴∠BAC=∠DAE ,∴∠CAE=∠BAD=50°,∴∠C=∠CAE-∠B=3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8.将50个数据分成五组,编成组号为①~⑤的五个组,频数分布如下表:则第3组的频数是( )【答案】A【解析】根据频数的性质:一组数据中,各组的频数和等于总数,可以求出第③组的频数.根据频率、频数的关系:频率=频数÷数据总和,可以求出第③组的频率. 【详解】根据统计表可知: 第③组的频数是:50-12-4-16-10=8,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的计算方法.用到的知识点: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a 3•a 2=2a 6 B .(﹣a 3)2=﹣a 6C .a 6÷a 2=a 3D .(2a )2=4a 2【答案】D【解析】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积的乘方逐一计算即可判断. 【详解】解:A 、2a 3•a 2=2a 5,错误; B 、(﹣a 3)2=a 6,错误; C 、a 6÷a 2=a 4,错误; D 、(2a )2=4a 2,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积的乘方.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421x x x÷=B .(x ﹣y )2=x 2﹣y 2C 3=-D .(2x 2)3=6x 6【答案】A【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计算和完全平方式的计算,以及二次根式的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A 、2421x x x ÷=,正确;B 、(x ﹣y )2=x 2﹣2xy+y 2,故此选项错误;C 、2(3)3-=,故此选项错误;D 、(2x 2)3=8x 6,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同底数幂的计算和完全平方式的计算,以及二次根式,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计算和完全平方式的计算,以及二次根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题11.已知样本数据为25,21,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若组距为2,那么应分为___________组,24.5~26.5这一组的频数是___________. 【答案】5 1【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极差,然后根据组距即可确定组数,再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即可得到在24.5~26.5这一组的频数. 【详解】极差是:30219-=, 组距为2,92 4.5÷=,∴应分为5组;在24.5~26.5这一组的频数是1. 故答案为:5,1. 【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和划分相应的组数. 12.若一个角的余角和这个角的补角也互为补角,则这个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解:设这个角为x° 则它的余角为90-x ,补角为180-x 90-x+180-x=180 270-2x=180 2x=90 x=4513.计算:23x x -⋅=________;()36(2)ab ab ÷=________.【答案】5x -,23b【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解:235x x x -⋅=-;()236(2)3ab ab b ÷=故答案为:5x -,23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4.如果x 2+kx+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的值是___________. 【答案】k=±1. 【解析】试题分析:这里首末两项是x 和1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x 的系数和常数1的积的1倍,故k=±1.解: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x 的系数和常数1的积的1倍, ∴k=±1. 故答案为k=±1. 15.(x-2)(x+1)=______. 【答案】x 1-x-1【解析】原式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x-1)(x+1)=x 1+x-1x-1=x 1-x-1. 故答案为:x 1-x-1. 【点睛】此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各项的符号.16.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9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答案】(2019,2)【解析】分析点P 的运动规律,找到循环次数即可.【详解】分析图象可以发现,点P 的运动每4次位置循环一次.每循环一次向右移动四个单位. ∴2019=4×504+3 当第504循环结束时,点P 位置在(2016,0),在此基础之上运动三次到(2019,2) 故答案为(2019,2). 【点睛】本题是规律探究题,解题关键是找到动点运动过程中,每运动多少次形成一个循环. 17.当x=1时,分式2xx 的值是_____. 【答案】13【解析】将1x =代入分式,按照分式要求的运算顺序计算可得. 【详解】当1x =时,原式11123==+. 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值,在解答时应从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特点出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才能发现解题的捷径.三、解答题18.乐乐对化简求值题掌握良好,请你也来试试吧!先化简,再求值:()()()2244516ab ab a b ab ⎡⎤=+--+÷⎣⎦,其中110,5a b ==-.【答案】4ab -;8【解析】先计算中括号内的乘法再合并同类项,再计算除法,再将a 与b 的值代入结果中计算即可. 【详解】解:22(4)(4)516()ab ab a b ab ⎡⎤+--+÷⎣⎦,=(222216516()a b a b ab ⎡⎤--+÷⎦⎣,=()224()a bab -÷,=4ab -,当110,5a b ==-时,原式=14105⎛⎫-⨯⨯- ⎪⎝⎭=8. 【点睛】此题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根据整式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9.将长为20cm ,宽为8cm 的长方形白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粘合起来,粘合部分的宽为3cm .()1根据题意,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白纸张数x(张) 1 2 3 4 5 ⋯ 纸条长度()y cm 20______5471______⋯2直接写出用x 表示y 的关系式:______ ;()3要使粘合后的总长度为1006cm ,需用多少张这样的白纸?【答案】(1)37,88;(2)y 17x 3=+;(3)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