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管理流程
(1)排料图上的样板型号、规格及面料的品号、色泽、门幅等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相符。 (2)面料正、反面有无划错。 (3)大小样板有无漏划或错划。 (4)排料图上衣片经纱方面是否偏斜,有否超差。 (5)衣片的倒顺向、拼接、对条对格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6)总用料率是否低于额定耗用标准。
(7)划样是否清晰,每个裁片的规格是否准确,定位标记有否漏划或错划。 (三)铺料质量控制内容 (1)所铺面料的品号、色号、花号是否与生产通知单相符。 (2)铺料的幅宽、长度是否与排料图相符。 (3)铺料的方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 (4)铺料的正反面、倒顺向、对条、对格及对花是否符等情况。 三、技术文件的审核:
技术文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因,属于生产中的软件部分。产品投产前,必须对各项技术文件进行严格 审查,确保正确无误。 (一)生产通知单的审核
对即将发放到各车间的生产通知单中的各项技术指数,如所要求的规格、颜色件数是否正确,原辅料之 间是否一一对应等内容,进行核对与审查,确认无误签字后,再向下发放投入生产。 (二)缝制工艺单的审核
在缝制过程中的检验也称中间检验,如果检验点设置得合理,不仅能大大减少返修劳动量,同时能及早 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 不同款式的服装,其检验点位置的设置不同,可参照以下几点: (1)由检验点验出的疵病,应不必为返修疵点而拆开完好的成品。 (2)检验点应不被以后的工序所覆盖。 (3)合理配置检验员,并提供适当的工作量(图1-3-4)。 (四)疵品统计
装成品的过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内容就是要组织好各工序的质量检验工作(图1-3-3), 随时掌握生产质量动态,控制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建立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生产系统。
图1-3-3 服装生产各工序质量管理内容 一、原辅材料的检查: 服装的原辅材料是构成服装成品的基础,把好原辅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料投入生产,是整个 服装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 (一)原辅料入库前的检查 (1)材料的品号、品名、规格、花型、色泽等是否与入库通知单及发货票相符。 (2)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整洁。 (3)核对材料的数量、尺寸规格及门幅等内容。 (4)检验材料外观及内在质量(参见第三章"验布工序"一节)。 (二)原辅料保管状况的检查 (1)仓库环境条件: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是否适合有关原辅料的贮存,如储存毛织物的仓库需具备 防潮、防蛀等要求。 (2)仓库场地是否整洁、货架是否光洁,以免沾污或损坏材料。 (3)材料堆放是否整齐,标志是否清晰。 二、工具设备的复核
服装生产流程简洁示意图
接单--合同签订--技术打样--客户确认--材料采购--进厂检验--裁剪--验片—
缝纫--半成品检验--后整理--成品检验--包装--抽箱检验--客人验货—
出运--交单收汇
服装类产品工艺流程图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服装生产各工序质量管理内容
对缝制过程中的在制品及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同时,应将检验的结果记录统计(表1-3-3),并及时
反馈给有关人员,使管理、技术人员对产生废次品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控制残次品的增多。
图1-3-4 男西服缝制检验点的设置
表1-3-3 缝制检验记录表
检验数量
产品名称
西服上装 (件)
返修件数
检验员
(件) 疵点数
在整个服装生产过程中,加工部门主要承担着"产品生产质量(即制造质量)"的责任。因此,本章所涉 及的质量管理,将着重以"产品生产质量"为主。 (二)服装质量管理的目的
从"产品生产质量"的角度出发,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有两个:①劣质产品不出厂;②劣质产品不生产。
(三)要达到确保"劣质产品不出厂",其手段是产品检验,即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严格的检验。但仅凭 严格的检验,并不能保证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完美无缺。即使通过检验,检查出了所有的次品, 而生产过程中仍在不断地生产次品的话,从成本和交货期方面看,生产也是难以维持的。此外,检验过 程为中此肯,定 要还进会行有充遗分漏的。质量管理活动,实现和达到"劣质产品不生产"这一目的。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活动 的真正意义在于第二个目的,如果不生产出劣质产品,自然就可以达到第一个目的。同时,也可减少因 检验所花费的成本,以及因制造次品所造成的浪费。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 可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第二个目的,而不需要进入检验状态,质量检验仍是质量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和 手段。
⑥定位标记(定位孔、剪口)、省位、褶裥位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⑦按大小规格将样板码齐,观察样板跳档是否正确;
⑧经纱标记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⑨样板边缘是否光滑圆顺,刀口是否齐直。当复核审验合格后,需沿样板的边缘加盖审核章,并登记发
放使用。
(2)
样板的保管:
①
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样板分类、分档,以便查找。
(1)领取衣片时,核对是否与生产通知单中的批号、规格及款式相符合。 (2)核对每包或每扎的裁片数。 (3)核对衣片规格尺寸有否变形。 (4)核对工艺单和样衣是否符合。 (5)核对裁片需组合部位是否吻合。 (6)核对辅料、衬料与面料是否匹配。 (7)操作要求是否清楚、明白、正确。 (二)缝制加工中的质量控制 1.加工工艺的核查
主要检查实际生产加工是否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规定的工艺设备及规定的工艺方法进行。 2.在制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内容
①所使用的各种辅料,如线、带子、扣、填充料及衬料等是否与规定的相符;
②缝制质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如兜牙宽窄是否一致,缝迹整齐与否,各部位对条、对格是否在要 求范围内,等等; ③中间熨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分缝是否熨烫到位且平挺; ④商标、规格标志及成分与洗涤标志等是否钉准、钉牢; ⑤部件尺寸及半成品尺寸的误差是否在允差范围内; ⑥产品是否整洁,无油污、水渍、浆点、擦伤等情况。 (三)缝制过程中检验点的设置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来自于顾客信息反馈的销售情报质量,是质量计划和设计时最主要的依据。销售质 量已逐渐成为服装企业竞争当中重要的砝码。
(3)具有优良的功能,同时价格也应体现在其中,即达到"优质优价"。
总之,优质产品不是靠检验达到的,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从产品设计、质量标准的制定、样衣试制、 成批生产、制造、销售,直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都严格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产品达到设计的质量目 标。 (一)服装质量管理的涵义 质量管理是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管理职能,包括战略策划、资源分配和其他有系统的活动,如质 量策划、运行和评价。同时,为获得期望的质量要求,组织内部的全体人员承担义务并参与。具体来 说,质量管理是指为了经济地生产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优质产品,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措施,是企业内各 部门相互协作进行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使消费者对企业的商品感到满意。
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属于生产中的硬件部分。 (一)工具设备购入及使用时的验收
如设备型号、规格的核对;设备的数量及零部件、配件的完整性;设备运转情况及各项性能是否处于良 好状态。 (二)工具设备保管复核
(1)存放设备的环境条件:如湿度、通风等条件是否适合相应工具设备的存放。 (2)是否已采取防潮、防锈、防尘等措施。
地位,对样板的审核及管理要认真细心。
(1)
样板的复核内容:
①大小样板数量是否齐全,有否遗漏; ②样板上的书写标记(款号、规格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③复核样板各部位的尺寸规格,若样板中包括缩水率,需核对缩水量是否留够;
④各衣片样板间的缝合处尺寸是否准确一致,形状是否吻合,如前、后衣片的侧缝、肩缝等处的尺寸是 否一致,袖山与袖笼的尺寸是否达到要求等; ⑤同规格的面、里及衬的样板之间是否相互匹配;
(5)每个色泽或花型所铺层数与裁剪方案是否相符。 (四)裁片的检验 参见第三章"验片工序"一节。 (五)分包、编号、捆包的审核 (1)有无分错包的现象。
(2)各裁片包的编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编错、漏编或重复编号现象。 (3)同包内各部件规格是否相配。 (4)包内部件是否理齐扎好。
(5)包外标签是否标准、清晰、正确,如产品批号、规格、色号、花号、数量等是否与包内相符。 五、缝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缝制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所涉及的工序、人员及设备均较多,是质量易发生问题的部门,也 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一)缝制前的要求
3.优质产品的概念
图1-3-1 广义上的质量涵义
根据"质量"以及"相对质量"的定义,"优质产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满足消费者要求的设计质量,即目标质量或称计划质量,指的是按一定的质量目标,根据所掌握的 消费者使用要求及期待的性能,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质量,亦即产品或服务应达到的程度。
(2)严格遵照设计质量进行制作的结果质量及销售质量:结果质量亦称制造质量,是指产品在制作过程 中的质量,它受产品制造过程中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检验方法及设备性能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服 装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制作工艺不熟练、设备运转不良或未按照设计的工艺要求加工,会出现设计质量与 制造质量之间的差异,无法达到设计质量。
(3)
利用计算机绘制的样板,保存和调用均比较方便,同时可减少样板的存放空间,只需注意
样板文件多留几个备份,以防文件丢失。
四、裁剪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裁剪前的要求
裁剪是服装加工的第一个环节,裁剪质量是保证缝制质量的前提。在对面料正式裁剪前,应注意以下项 目的核查,把好裁剪质量关。 (1)核对原、辅料收缩率测试数据。 (2)原、辅料等级是否符合要求。 (3)面料纬斜有否超标。 (4)样板规格是否准确。 (5)色差、疵点、亏损、残破等有否超标。 (6)大小样板数量与样板登记卡是否一致。 (7)用料率定额是否明确,面料幅宽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符合。 (8)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是否清楚明确。 (二)排料划样的审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