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主要阵地。

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学”与“思”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主要阵地。

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学”与“思”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分析命题,寻找技巧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题目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

我们应该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对象,做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陌生为熟悉。

如让学生以“责任”“信念”或“合作”为题作文时,学生可将这些概念具体到社会、历史、人生中某一个人或某件事上,把握住概念的内涵然后构思行文。

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的一些特点,才会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二、发散引类,学会思考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各有不同。

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立意时
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

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题目来让学生去想象,如用作文题:《“0”的联想》、《镜子的联想》、《一双手》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又如组织学生用几种方法对同一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等。

这就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发散,要求学生以新的观点去认识、反映事物,做到一事多写,有效地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运用这种类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辩证分析,锻炼思维
青少年学生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有些学生写作时会“下笔千言,离题万丈”,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作文材料中的相关人或事物,导致断章取义或者以偏概全或者是就事论事、牵强附会等毛病的出现。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地认识事物,符合辨证思维的要求。

要学生学会对文章的材料进行客
观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分析,进行辨证的思考,使文章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深邃的层次,对作文材料提供的事物做出更深一层的认识,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会用辨证的思维“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作文写作的一个更高的思维阶梯。

只有在作文训练的不断的学习思考和训练中,学生的写作思维才可能具有辨证的性质。

例如,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可悲而又可怜的人物,“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成了他的口头禅,但我们冷静地思考会发现,这个最怕出乱子的人偏偏被乱子给套住了。

它既是沙皇制度的自觉维护这也是沙皇制度的受害者。

象别里科夫形象的两面性,在中学的写作训练中,可以引用来对学生进行辨证思维的训练。

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这样文章才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致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四、掌握文体,适“材”选“体”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

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例如记叙文的写作就应该注意具体的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设置;议论文要做到讲事实摆道理,注重分析推理;散文写作要有贯穿全文的抒情议理线索。

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
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

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使教者心中有数,学者学有目标。

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

例如学生可在学完《荷塘月色》之后学习作者的圆形结构;《六国论》的以中心论点出发分层论述(分论点)的方法;学习杂文单元之后摹仿以小见大,先叙后议,卒章显志的写法。

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