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综合检测(一).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综合检测(一).doc

期中综合检测 (一)(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 4分,共 48分 )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的物质是错误的( )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 D .④红细胞解析:选 D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

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A.夏天长期处在空调房间中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出来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引起“中暑”解析:选 C夏天长期处在空调房间中引起的“空调病”是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正确。

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氧气缺乏引起内环境失调引起的,故 B 正确。

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故 C 错误。

高温引起的中暑是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故 D 正确。

3.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突触处,神经递质排出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故A解析:选 C 在突触处,神经递质排出的方式是胞吐;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该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③为脊髓,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4.以枪乌贼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在神经纤维的特定位置放置电极a和 b,在 M 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a、 b电极间电位差,结果如图所示,则记录仪a、 b电M ( )解析:选 C 由图可知出现了两次动作电位,指针偏转两次后回到零电位,图 A 和图B 中的指针不可能回到零电位,图 D 中不会出现指针的偏转,故正确选项为C。

5.下列有关人类内分泌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激素来源生理作用A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降低细胞代谢速率B 促甲状腺激下丘脑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素释放激素C 胰岛素胰岛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B细胞D 促甲状腺激素垂体促使甲状腺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解析:选 A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6.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泌细胞产生体液传递――→ 分泌物――→ 靶器官、靶细胞A.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中B.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则甲状腺为靶器官C.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垂体和甲状腺D.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反馈调节下丘脑细胞的分泌解析:选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A 项正确;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 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 C 项错误、 D 项正确。

7.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C.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解析:选 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8.如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激素 A和 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B.图中激素 C在血液中的含量能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C.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分泌图中激素C的腺体,一段时间后,该小白鼠表现为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增强D.图中激素 C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解析:选 B读图可知,激素 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 B 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 C 是甲状腺激素, A 错误;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 B 正确;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摘除甲状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减少,代谢减慢, C 错误;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的所有细胞, D 错误。

9.如图为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后产生相应免疫应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 b的增殖分化离不开活性物质m的作用和腮腺炎病毒的刺激B.活性物质 m、n作用的对象分别是免疫细胞、腮腺炎病毒C.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腮腺炎,这与体内产生的细胞c、 e密切相关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仅仅是摄取和处理腮腺炎病毒解析:选 D图中细胞a、 b、 c、 d、 e、 f 分别表示T细胞、 B 细胞、记忆T 细胞、效应 T 细胞、记忆 B 细胞、浆细胞,物质 m、 n 分别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

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而抗体作用于抗原,与其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

接种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免疫应答。

吞噬细胞在抗原侵入初期,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最后还要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1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黑色部分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A.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解析:选 A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自变量为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光照不均匀,自变量为光照是否均匀,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故自变量为有无尖端,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图中①光照均匀,直立生长;②没有尖端,不生长;③有单侧光照,向光弯曲生长;④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帽套住,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直立生长;⑤不透光的锡箔帽包住尖端以下部位,不影响尖端,向光弯曲生长;⑥无尖端,不生长。

11.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结果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数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解析:选 C本题考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由1、 2、 3 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故 A 项错误。

由1、 4、 5 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故 B 项错误。

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护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的数量增多,故 C 项正确。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故 D 项错误。

12.如图表示苹果生长发育时期几种激素的动态变化,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代表三种激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激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B.乙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苹果在成熟期只受丙激素的影响D.乙、丙两种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解析:选 A读图知,激素甲促进细胞的分裂,为细胞分裂素;激素乙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为生长素;激素丙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起作用,为乙烯。

二、非选择题(共 52分 )13. (10分 )如图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 A 、B、 C、 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 ______、组织液 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 B、 C、 D中的 ________。

(3) 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

经过 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正常人体内 B的 pH 相对保持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 A 为肠腔,相当于外环境, B 为血浆, C 为细胞内液, D 为组织液;如果①为淀粉,则②为葡萄糖,在小肠中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

答案: (1)B D C(2)A(3)主动运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H 2CO 3与 NaHCO 314. (8分 )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 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 (Ach) ; Ach与 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 ____________ ,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 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

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 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_________发育成 T 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免疫的应答。

解析: (1)根据反射弧的结构,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到达突触前膜,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发生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兴奋,导致肌肉收缩。

(2)抗原刺激B 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该抗体与ACh受体结合,使ACh 不能和ACh 受体结合,导致化学信号不能转换为电信号。

(3)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处发育成T 细胞。

切除患者的胸腺,使其不能产生T 细胞,从而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抑制了体液免疫的应答。

答案:(1)传出融合电位变化(2)B 细胞化学信号向电(3)造血干细胞体液15. (9分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季的一天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 ℃,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 多岁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