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管理部分试题(2017年竞赛传染病部分)卫生应急管理知识试题(中毒部分)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
(B)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C.自然灾害、军事战争、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包括:。
(A)A.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B.突发性、危险性、发展的确定性C.突发性、危险性、处置的紧迫性D.危险性、公共属性、广泛的影响性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B)A.重大食物和化学中毒 B.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C.重大职业和新发传染病事件 D.重大灾害和食物中毒4.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C)A.加强卫生应急管理B. B.强化监测预警C. C.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D. D.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5.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属于:(A)A被动监测B主动监测C上述两者都是D上述两者都是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A.1 B.2 C.12 D.247.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由“”的四级疾病控制与预防工作网络组成。
(B)A.政府-卫生行政-专业机构-社区街道B.中央—省—地市—县C.政府-应急指挥部-军队-卫生部门D.领导小组-专业机构-医疗机构-专家组8.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那个部门报告?(C)A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B所在地的卫生监督部门C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所在地的人民政府9.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B)A.1小时内B.2小时内C.12小时内D.24小时内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各级应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
(C)A.应急机动队 B.疾控机构 C.卫生行政部门 D.专家组11.那个部门负责作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应级别的预警?(B)A.各级人民政府B.卫生行政部门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卫生监督部门12.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D)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黄色预警为级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C)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14.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B)A.专业机构 B.任何单位和个人 C.执法机构 D.公安司法机关15.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是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A)A.是 B.否 C.须授权 D.取得相关资质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_________宣布:(C)A、任何人B、任何机关C、原决定机关D、疾控部门17.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于起实施。
(C)A.2005年6月15日 B.2006年6月15日C.2007年6月15日D.2008年6月15日1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日期是:。
(B)A.2007.8.30 B.2007.11.1 C.2008.5.12 D.2008.11.11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建立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A.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D.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属地管理20.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将作为最重要的指标。
(B)A.及时性、规范性 B.科学性、可操作性 C.科学性、系统性 D.有效性、灵活性21.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B)A.不定期地和系统地B.连续地和系统地C.持续地和随机地D.连续地和不定期地22.下列哪项不属于疾控机构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职责:(D)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收集、监测预警B.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C.提出和实施防控措施,进行风险沟通和效果评估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23.卫生应急预案至少每年评估或修订1次(C)A.1B.2C.3D.524.无论是法定传染病的常规报告系统还是对特定传染病的监测,都要建立适当的病例定义。
制定病例定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报告的。
(A)A.一致性和可比性B.有效性和可比性C.溯源性和一致性D.科学性和系统性25.传染性疾病流行的要素包括。
(D)A.时间、空间、人群B.宿主、媒介和目标人群C.流行条件、流行途径和人群免疫空白D.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26.症状监测主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是,及时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异常聚集。
(C)A.法定传染病报告B.实验室监测结果C.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的发生频率D.确诊病例27.自然灾害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伤病风险和传染病疫情等健康危害进行评估。
(B)A.当地政府B.卫生行政部门C.疾控机构D.卫生监督机构28.预警是在事件发生_________,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的事件基本信息,发出警报,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件的扩大蔓延,将事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A)A、初期B、中期C、后期D、末期29.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预警可分成四个级别,由高到低分别用颜色来表示。
(D)A.红、橙、蓝、黄 B.红、绿、蓝、白 C.红、黄、橙、蓝D.红、橙、黄、蓝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案报告应在相应级别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确认事件终止后周内完成。
(B)A.1B.2C.3D.431.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B)A.风险描述 B.风险分析 C.风险确认 D.风险管理32.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各级疾控机构每年应至少组织或参与次卫生应急演练工作。
(A)A.1B.2C.3D.4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组织实施。
(B)A.当地政府B.卫生计生行政部门C.疾控机构D.卫生监督机构34.根据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分为两种形式。
(C)A.常规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B.日常风险评估和单项风险评估C.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D.常规风险评估和单项风险评估35.日常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常规收集的进行分析,通过专家会商等方法识别潜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威胁,进行初步、快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A)A.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B.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C.日常监测数据和媒体新闻D.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和卫生监测信息36.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哪一级部门批准:(B)A、国家卫计委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37.日常风险评估主要采用:(A)A.专家会商法B.De1phi专家咨询法C.风险矩阵法D.决策流程图法38.在某病的高危人群中开展定点、定时的监测,称为:(C)A、主动监测B、漏报调查C、哨点监测D、以上都不是39.专家会商法的主要优点是:(B)A.专家意见独立 B.简单、快速 C.可以量化 D.流程完善4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________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CA、省级B、市级C、县级D、乡镇级41.风险矩阵法是指由有经验的专家对确定的风险因素的进行量化评分,将评分结果列入二维表矩阵进行计算,最终得出风险等级。
(C)A.发生概率B.严重程度C.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D.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42.根据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各级卫生行政应急部门组织动态收集所需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建立应急处置所需储备物资的生产企业、供应商的名录等信息库。
这种储备形式为:(D)A、实物储备B、计划储备C、资金储备D、信息储备43.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以下那种做法是不当的(B)A.立即组织调查处理,控制危害的扩大,查明事件原因B.严密封锁消息,以免造成社会混乱C.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和调查处理进程情况D.适度控制记者采访和媒体报导,正确引导舆论44.责任报告人(如医务人员)按照既定的报告规范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地报告传染病数据和资料,而报告接收单位接受报告的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A)A.被动监测B.主动监测C.哨点监测D.医院为基础的监测45.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管理。
(D)A.直接负责B.事发地负责C.多机构联合负责D.分级负责46.风险沟通的最核心任务就:(B)A.向媒体发布消息 B.维护或修复社会信任C.满足公众知情权D.为政府服务47.下列不属于风险沟通原则的是(C)A.准备原则B.及时原则C.第一时间原则D.选择原则48.在采取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选择的原则为:AA、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权益B、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财产C、最大程度地政府财物D、尽快控制事件发展49.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信息,仅强调及时、不求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是:(B)A、发现报告B、初次报告C、进程报告D、结案报告50.在公共卫生领域,是风险沟通传播主体。
(B)A.政府 B.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疾控中心 D.健康教育机构51.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当在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B)A、立即B、2小时C、12小时D、24小时52.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被动监测:(D)A、医院报告传染病B、疾控中心传染病月报C、幼儿园晨检报告D、病例搜索53.按照现行规定,县级疾控机构要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什么部门报告:(B)A、当地人民市政府B、卫生行政部门C、急救中心D、当地疾控机构54.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D)A.2类28种 B.3类32种 C.3类37种 D.3类39种5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其应对工作由负责:(B)A.事件比较严重的行政区域B.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C.有关行政区域商议确定D.各相关行政区域56.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小时内上报,阶段报告可按日报进行上报,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个工作日内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