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计划| 《老人与海》——极富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关于《老人与海》主题的多重解读推荐理由《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
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对欧美的文学界有深远的影响。
但自这篇小说发表之日起,人们对它就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力作,也有人认为它是浪漫主义的典范。
有人认为它纯粹写实,也有人认为它蕴含丰富的意象。
《老人与海》于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评委评价说:“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当众多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此小说充满象征意味时,海明威却执意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象征主义。
海就是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不好也不坏。
人家说的象征主义全是胡扯。
”但他也有所保留,“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那么《老人与海》的主题是什么呢?不会简简单单地写捕鱼吧?这个问题到了学者和批评家手里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有人说,这是写基督的受难,老人像基督一样,历尽苦难,以殉难精神教育世人,小说文体简洁、朴质,像《圣经》一样;也有人说,作者是用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命运观来说明现代人的生活,老人犯了出海太远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并不是他有意要犯的,这是悲剧性的命运;还有人说,小说象征作家的处境:老人是作家,大鱼是他的作品,而鲨鱼是批评家,任何作品让批评家一批就完蛋,作这样解释的人根据的是海明威一向讨厌批评家。
这部小说艺术抽象的程度很高,读者完全可以作种种不同的解释,体味其中的“象征和寓言的意味”。
对一般读者来说,他们并不是海明威专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经验去理解这部作品,正如海明威在谈到象征主义时所说:“读我写的书是为了读时的愉快,至于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那是你读的时候的理解。
”下面选用几篇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的文章,供大家选读并思考。
01.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的圣经解读一、海明威的宗教信仰《老人与海》是一部为曾是美国文坛上“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篇小说。
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塑造了人类文学史上的又一平民英雄形象——老人桑地亚哥。
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无时不让读者感到其深厚的宗教情结。
海明威(1899 - 1961) 作为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经经历了上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
这最混乱最恐怖的时代,给海明威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战争成为他的小说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
除了士兵,海明威小说主人公还有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等小人物,他们在面对各自残酷的现实时,都无一例外的显示出其刚毅、坚强、勇敢、正直的“硬汉子”的品格,面对痛苦和死亡,表现出重压下的坚强品格。
就海明威自己的经历和个性看来,无疑他就是他书中的一个硬汉子。
出生于一个笃信宗教的公理会教友家庭,海明威长大以后却不是个坚定的信徒,后来由于要和第二任妻子结婚而改信了天主教。
关于海明威一生宗教情感的矛盾性,海明威传记作家库尔特·辛格作过这样的总结:“他咒骂过所有的宗教,但他到天主教堂望过弥撒。
其实他并不是一个履行义务的天主教徒,而是一个泛神论者和折衷主义者。
”但海明威自己却说过:“我是靠阅读圣经学习写作的,主要是旧约全书”,在他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其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宗教情结。
圣经的痕迹可谓是处处可见,且不仅表现在表层的形式上,而是表现在深层的主题和精神上。
20 世纪80 年代在海明威的影响研究中,谈得最多的就是圣经对海明威的影响。
二、《老人与海》的圣经解读1. 与圣经一致的主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老人与海》,首先,从其所反映的精神看是完全符合圣经精神的。
《圣经旧约》中记述道:上帝创造了人类,但人类不听上帝的劝告,犯下原罪,受到上帝的惩罚,后经由上帝之子耶稣的救赎而得救。
所以基督教认为,凡是现世的人必定会承受苦难,深受苦难是必要的考验和锻炼,因此在圣经中描写的诸多使徒,如摩西、约伯、耶稣都历经磨难,然后才得以救赎,这构成了圣经中的一种叙事方式。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地亚哥,实际上可以说是个失败者,经历84 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被人们认为是受到诅咒后,老人毅然再出海。
捕到一条重达1500 磅比自己小船还要长的鱼后,孤独的老人又经历了左手抽筋,眼睛下被划破,右手被绳索勒淌血,三天三夜无法好好进食睡觉等一系列的痛苦的折磨;带鱼返还时又为了保卫自己的马林鱼兄弟,在同鲨鱼的搏斗中鱼叉,刀,桨,舵把,短棍都成了他的武器,可回归港口时,他还是只带回了一具骇人的大鱼骨架;好不容易爬上岸,老人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回到岸上,几次跌到几乎站不起来,勉强回到家里,爬到床上后用毯子裹上腿又拉到上身,面向下趴着,双臂张开,手心朝上。
这几乎完全就是十字架上受刑的耶稣的姿态。
这一系列的描述就是一个完整的耶稣受难的过程。
海明威在老人身上注入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伟大人格——具有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从对老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的寓言式的描述中,海明威也表达出自己对失败或胜利的看法,那就是失败或者胜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体现出自己的人格。
这一点是极具宗教意义的,似乎就是《旧约:传道书》所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的一个实例诠释。
《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世间万物皆是上帝的造物,上帝按神的形象塑造了人类,所以人是有一定的神性,是应得到尊敬的,哪怕他只是如桑地亚哥这样的凡夫俗子。
同样,从这一点上看来无论是人、鱼、还是鸟,大家都是平等的。
在《老人与海》中老人在捕鱼时,不断地称呼马林鱼是他的兄弟,说他们谁最终杀死谁都不重要,而且书中还有老人生吃鱼的描写。
《旧约·利未记》11:9 -12 就记叙了水中有可食之鱼与不可食之鱼,可食的是海中河里一切无翅无鳞的活物。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老人与鱼的关系是极富宗教意味的。
2. 与圣经一致的人物描写......3. 门徒马洛林......4. 其他细节......02.《老人与海》的悲剧性蕴涵一、引言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小说《老人与海》。
没有其它小说比这一部给海明威带来如此一致的称赞和好评,这些称赞和好评不仅来自读者,而且来自文艺批评家。
这部小说最终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揭示的是人类的生存、命运与环境的冲突的主题。
在“老汉闯海斗鱼”的寓言式故事外壳下,潜藏着海明威对自然、人类、社会诸种关系的深沉忧患和哲学思考。
桑地亚哥的“硬汉”行为,只体现海明威的人生态度,并不能涵盖《老人与海》思想内容的全部。
海明威对人类生存、命运与环境的冲突,更多的是从悲剧性视角去审视和表现的,因而他在桑地亚哥身上赋予诸多象征性的悲剧特征,我们就顺着这些悲剧性特征,去把握《老人与海》的悲剧性蕴涵。
二、桑地亚哥形象的悲剧性特性1.形貌——苍老、憔悴谈到“硬汉”形象,人们自然会联想起强健有力、老而不弱、气血矍铄的风貌。
然而,桑地亚哥却是那样的苍老、憔悴:“老头儿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
两边脸上长得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
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
因为老在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上都留下了皱纹很深的伤疤,但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
那些疤痕年深日久,变得像没有鱼的沙漠里腐蚀的地方一样……老头儿的头也同样苍老了,眼睛一闭,脸就像死人一样。
”从桑地亚哥的形象外貌上我们自然而然地对他产生了一种“怜悯和恐惧”的情感。
这尊海明威精心雕凿的石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油然产生对具有“原始老人”特征形象的命运的关注。
他已走过漫长的岁月,才显得这样“老迈”;他的生命历程是如此艰难,才这样干瘦憔悴;他必然经受了年深月久的风霜剥蚀,才这样“变得像没有鱼的沙漠”;他还将在广阔苍穹笼罩下的茫茫大海上搏浪前行,生存和命运将是如何?我们透过海明威一开始就着力营造的悲剧氛围,终于窥见了本文主旨的端倪——人类生存的沉重感。
2.处境——孤独、背运......3.心理——负罪意识......4.人格上的缺点——走得太远......5.最后的结局——失败......三、结语马林鱼最终被摧毁,但任何东西也摧毁不了他战胜大鱼,忍受这么多苦难的英雄行为。
这种胜利的伟大之处通过小男孩的观点得到了加强。
身体上的极度疲惫和行动上的不可被打败的精神上的胜利也在他最后一次扛着桅杆和帆,爬上小山时已明白表现出来,他跌倒了七次。
他从小山上回头望了一望,借着水面映出的街灯的反光,看见那条死鱼的大尾巴挺立在船梢后面。
他看见鱼脊骨的赤条条的白线,黑压压一团的头,伸得很长的吻和身上一切光溜溜的部分。
尽管物质上的东西被摧毁,但他在精神上赢得了胜利。
他和小男孩计划用报废的旧机器上的东西做工具再次出海,那种精神上不可战胜得到加强和更清楚地得到印证。
他已超越了物质上的被摧毁:我们知道只要他身体状况允许他还是要再次出海的,他在他的话中揭示了悲剧主题,表达了他的心声“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够被打败”——那也是海明威最著名的“硬汉”宣言。
桑地亚哥达到悲剧主角的最后的完美成果: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03.浪漫主义的作品——重读《老人与海》有感叶茂根上海译文出版社自1999年10月出版由吴劳先生翻译的海明威《老人与海》以来,虽未曾有过媒体的宣传炒作,但至今年3月已出版发行了四十四万余册。
吴劳先生在《〈老人与海〉的多层次涵义》一文中评论说它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一部希腊古典悲剧类型的作品”。
最近,我又重读了一遍《老人与海》。
觉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如译者所说的那样,富有“多层次的涵义”,作品的主人公有人物原型,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作品是现实主义的。
同时,我还认为《老人与海》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小说。
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首先要指出的是主人公圣地亚哥,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年纪,这作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也无须知道。
但他是一位“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子上有些褐斑……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的久经风霜的老人是可以肯定的,同时,人们对这位捕鱼老人应具有丰富的捕鱼经验也是毋庸置疑的。
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接连出海捕鱼八十四天,竟然连一条鱼也没有逮住,如果是三五天没钓着鱼,这倒还可以说得过去,可这八十四天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约有近三个月的时间,圣地亚哥一直没有钓着鱼。
人们不禁要怀疑海明威是不是在戏弄圣地亚哥和广大的读者呢?既然无鱼可钓,圣地亚哥干吗还要出海捕鱼?如果说圣地亚哥是以捕鱼为生,他却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连一条鱼都没有逮住,那他不是要被活活饿死?作家进行创作是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的,但这样写是否有点过分、不合情理?其实,海明威这样写是有他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