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汽车舒适性
第6章汽车舒适性
•2.悬架阻尼
•悬架系统的阻尼主要来自减振器、钢板弹簧叶 片之间的摩擦以及轮胎变形时橡胶分子间的摩 擦。其作用是使车身的震动迅速衰减,减小传 递给乘员和货物的震动加速度,缩短震动时间, 改善行驶平顺性,还能改善车轮与道路的接触 状况,防止车轮跳离地面,提高操纵稳定性。 在使用中,应防止减振器失效及弹簧片生锈锁 住,影响行驶平顺性。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械震动系统,人体对震动的反应既与震动 频率及强度、震动作用方向和暴露时间有关,也与乘员的心理、 生理状态有关。
•通过大量的震动试验表明,人体对不同方向的震动存在差异,
对上下震动忍耐性最强,其次是前后震动,对左右震动最敏感。
人体上下震动的共振点大约在4Hz~8Hz,水平震动的共振点大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2)
<0.315 0.315~0.63
1.5~1.0 0.8~1.6 1.25~2.5
>2.0
/(m·s-
加权振级 /dB
110 110~116 114~120 118~124 112~128
126
人的主观感觉
没有不舒适 有一些不舒适 相当不舒适
不舒适 很平舒适 极不舒适
•表6.2 和 与人的主观感觉之间的关系
•图6.2 汽车行驶震动传递路径不意图
第6章汽车舒适性
•作为系统的“输出”,是人体或货物受到的震动,其中最重要 的是震动的频率和震动加速度。任何一个“震动系统”均有一 个“固有频率”,当外界激振频率接近或等于“固有频率”时, 将出现“共振”现象,产生剧烈的震动,这既要影响汽车的操 纵稳定性,也要影响行驶平顺性。
•6.1.4 汽车平顺性的试验 •1.平顺性试验的主要内容
•(1)汽车悬挂系统的刚度、阻尼和惯性参数的测定 •通过测定轮胎、悬架、座垫的弹性特性(载荷与变形的 关系曲线),可以求出在规定载荷下轮胎、悬架、座垫的 刚度。由加、卸载曲线包围的面积,可以确定这些元件的 阻尼。另外,还要测量悬挂(车身)质量、非悬挂(车轮) 质量、车身质量分配系数等。
式计算
•式中, • •
——为前后方向(轴方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为左右方向(轴方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为前后方向(轴方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第6章汽车舒适性
•3.加权振级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换算 •目前在具体测量时,有些“人体振动测量仪”采用加 权振级 ,加权振级表明振动的量级,可以理解为用 分贝值表示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它与加权加速度 均方根值 的换算按下式进行
第6章汽车舒适性
•(2)悬挂系统部分固有频率(偏频)和阻尼比的测定
•将汽车前轮、后轮分别从一定高度抛下,记录 车身和车轮质量的衰减震动曲线,见图6.4。
•图6.4 悬挂系统衰减震动曲线
•a)车身震动 b)车轮震动
第6章汽车舒适性
•将汽车前轮、后轮分别从一定高度抛下,记录车身和 车轮质量的衰减震动曲线,见图6.4。由图上曲线可以 得到车身质量震动周期Tr和车轮质量震动周期 ,然 后按下式算出各部分固有频率: •车身部分固有频率 •车轮部分固有频率
•式中, 为参考加速度均方根值,10-6m·s-2; 为 加权振级,dB。
第6章汽车舒适性
•ISO2631—1∶1997(E)标准给出了在1~80Hz振动频 率范围内人体对振动的主观感觉(表6.2);由以上计 算得到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与表6.2比较,可得知人 的主观感觉程度,即可评价汽车的平顺性优劣。
第6章汽车舒适性
•行驶平顺性问题可以用下图方框图来分析 •图6.1 汽车震动系统方框图
第6章汽车舒适性
•上述诸多“信号”不断地“输入”行驶中的汽车,而汽车 又可以看作是由轮胎、悬架、座垫等弹性、阻尼元件和悬 架质量及非悬架质量构成的“震动系统”。各种“输入” 信号沿不同的路径传至乘员人体,其主要传递路径如图6.2 所示。Fra bibliotek第6章汽车舒适性
•3.轮胎
•轮胎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轮胎的径向 刚度,适当减小轮胎径向刚度,可以改善行驶平 顺性。比如采用子午线轮胎径向刚度减小,轮胎 的静挠度增加40%以上,行驶平顺性得到改善。 但轮胎刚度过低,会引起侧向偏离加大,影响汽 车的操纵稳定性。在使用中,通过动平衡试验消 除轮胎的动不平衡现象,也是保证行驶平顺性的 必要措施。
第6章汽车舒适性
•(5)汽车驶过凸块或凹坑脉冲输入行驶试验 •汽车行驶时偶尔会遇到凸块或凹坑,其冲击会影响汽 车平顺性,严重时会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运载的货物。 此项试验按GB/ 4970—1996《汽车平顺性单脉冲输入 行驶试验方法》进行,汽车以一定车速驶过规定尺寸 的三角形凸块得到脉冲输入。评价指标用坐垫上和地 板上加速度最大值或加权加速度最大值。
第6章汽车舒适性
•频率加权函数w(t) (渐进线)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式中频率f的单位为Hz
第6章汽车舒适性
•2)对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a(t)进行频谱分析
得到功率谱密度函数
,按下式计算
第6章汽车舒适性
•2.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当同时考虑椅面
这三个轴向振动
时,三个轴向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按下
第6章汽车舒适性
•测试仪器系统的频率范围应当不小于0.1~300Hz,动态范 围不小于60dB。传感器一般采用压电式加速度计。测量坐 垫上的加速度时,要把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半刚性的垫盘内, 盘的最大厚度为12mm,盘的直径为 200±50mm。
•为了保证记录信号的精度和适应以后处理,在测试时要满 足以下要求: • 1)记录电平 磁带记录仪一般有10mV左右的噪声电压, 记录的信号电压保持在1V左右比较合适,这样可以保证信 噪比在40dB以上。 • 2)记录时间 根据实测得到的有限长度记录,在数据处 理设备上计算出的功率谱等参数只是所研究参数的估计值。 以功率谱为例,其估计值波动的大小用标准化随机误差表 示,它与分析带宽以及记录时间有关。
型表明在进行舒适性评价时,它除了考虑座椅支承
面处输入点3个方向的线振动,还考虑该点3个方向
的角振动(
)以及座椅靠背和脚支承面两
个输入点各3个方向的线振动;共3个输入点12个轴
向的振动。
第6章汽车舒适性
•图6.3 人体坐姿受振模型
•图6.4 各轴向频率加权函数(渐进线)
第6章汽车舒适性
•此标准认为人体对不 同频率振动的敏感程 度不同,在图6.4上给 出了各轴向0.5~80Hz 的频率加权函数(渐 进线),又考虑不同 输入点、不同轴向的 振动对人体影响的差 异,还给出了各轴向 振动的轴加权系数k。
• 图6.4 各轴向频率加权函数(渐进线)
第6章汽车舒适性
•表6.1给出了三个输入点12个轴向,分别选用哪 一个频率加权函数和相应的轴加权系数k。
位置 座椅支承面
靠背 脚
坐标轴名称
xs ys zs rx ry rz xb xb xb xf xf xf
频率加权函数
ωd ωd ωk ωe ωe ωe ωc ωd ωd ωk ωk ωk
第6章汽车舒适性
•(4)实际路面随机输入行驶试验
•此项试验是评定汽车平顺性的最主要试验。按照 GB/T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 进行。 •各种车辆因工作条件不相同、试验要求的路况、车速、 传感器安装位置等也有所不同。 •平顺性随机输入试验主要以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来 评价。根据试验中记录的震动加速度时间历程,通过数据 处理设备得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并可计算各1/3倍频程 带宽中心频率 的加速度均方根 ,进而可求得 。这 些评价指标随车速的变化曲线称为“车速特性”,可用于 整个使用车速范围内全面地评价汽车平顺性。
•目前对行驶平顺性的评价仍是以人的主观感觉为最终 依据,它既要受震动环境特点的影响,又要受人的心 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所以这种评价和衡量是非常困 难和复杂的。
•1997年分布了ISO2631-1《人体承受全身震动评
价——第一部分:一般要求》。ISO2631-1∶1997
(E)标准规定了人体坐姿受振模型(图6.3)。模
第6章汽车舒适性
•5.非悬架质量 •非悬架质量对汽车的平顺性有较大的影响,其 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传递到车身上的冲击力。 质量越小,冲击力越小,反之将加大。非悬架 质量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常用非悬架质量与 悬架质量之比m/M来评价,此比值轿车一般在 10.5%~14.5%之间,以小些为好。
第6章汽车舒适性
第6章汽车舒适性
•4.座椅
•座椅的布置对平顺性有较大的影响。接近车身中 部的座位振幅较小,前、后两端的座位振幅较大, 在相同频率下乘员感受到的震动加速度就不一致, 所以轿车的座位均布置在前后轴轴距之内。载货汽 车和公共汽车,为了减少水平前后方向的振幅,座 位在高度方向上应尽量缩小与重心间的距离。
•座垫也有一定减振作用。座垫的刚度和阻尼要作 适当选择,以使人一座椅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开人体 最敏感的4~8Hz范围,同时应使阻尼系数达到0.2 以上。
轴加权系数k
1.00 1.00 1.00 0.63 0.40 0.20
0.80 0.50 0.40
0.25 0.25 0.40
第6章汽车舒适性
•以前,有关标准及文章对人体的评价,用疲劳——降低工效 界限,降低舒适界限以及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等指标对货车 车厢振动的评价,用加速度均方根值和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函 数。ISO2631-1∶1997(E)标准规定,当振动波形峰值系数 <9(峰值系数是加权加速度时间历程的峰值与加权加速度均 方根值的比值)时,用基本的评价方法——加权加速度均方 根值来评价振动对人体舒适和健康的影响。根据测量,这一 方法对各种汽车在正常行驶工况下均适用。
约在1Hz~2Hz。如果在共振点上加振,人的抗振能力会严重下
降,氧气消耗量剧增,能量代谢加快。
•研究汽车行驶平顺性实际上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