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追星是当代青年人的普遍现象,学习《班主任的法律法规》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追星行为?
正确对待青少年学生追星现象
对于青少年的追星现象,人们往往责备多于理解,担忧多于引导。
在分析和探究其原因时也多半注意孩子本身的问题。
其实,我们能从青少年的心理上找到规律性的原因。
从心理学上看,青少年时期处于一个半儿童半成人的状态,是一个充满矛盾、急剧变化、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交替出现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充满着朦胧、幻想、天真、幼稚、盲目与大胆等特色。
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往往不愿安静,容易冲动,进行各种活动时容易分心,自觉控制自己情绪和理智支配行动的能力还不强。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确立、不成熟,他们的理想在这个时期还比较模糊,带有具体性和表面性。
他们喜欢模仿某些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当做自己的偶像。
但这种对偶像人物的模仿多半带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动态性。
他们较多的是模仿人物的外部行为和表面特征,如模仿他们的服装、发型、语言、动作等,而不注意人物的内心品质。
因此,这种对偶像的崇拜与模仿是不稳定的,极易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和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会原因告诉我们:对他们的追星现象不要横加指责和过分担忧,也不要笼统地反对和排斥。
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俞禁愈追,明里不追暗里追的不利局面。
其实,青少年的追星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
青少年的思维活跃,喜欢模仿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只是需要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其健康成长。
正是由于青少年对其偶像有着绝对的信任与执着,无论是偶像的外在表现还是偶像的内在精神品质都成为了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以“星”做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动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样青少年们的发展有了方向,有了目标,这样,就有利于自己身心,使之不会盲目前进。
对待青少年的追星现象,我们要采取宽容、参与和讨论的做法。
就是与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为什么喜欢某个明星?长大了做什么?现在该怎么做?在讨论、探究、思索、渐悟、筛选中逐渐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入正题。
对他们的单纯幼稚甚至可笑的想法也不笑话、不讥讽,给他们留下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空间和余地。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把追星引上健康道路,是责无旁贷的。
我们应该摘掉“有色眼镜”,走进青少年,帮助其形成批判性思维,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寻找偶像的精神内核。
我们还应引导青少年从不同层面来认同偶像,探究偶像取得成功的原因而不是一味重视其青春美貌、多才多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