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度现金流量表三表。
中期报告是指反映半年经营成果和期末财务状况会计报表。
一般只包括中期资产负债表
和中期损益表。
合并报表是指在编制时将控股公司与它的附属公司看作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用一套
会计报表来反映控股公司拥有或控制的所有资产和负债,以及控股公司控制围的经营成果。
第六条 合并报表特点 与个别会计报表相比,合并会计报表具有以下特点:
(二)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 利润表上,费用应当按照其性质分项列示。
(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在利润表上,利润应当按照营业利 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第十一条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 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类分项 列示。其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固定资产: 指经营过程中使用的经济寿命在一年以上, 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 并在使用
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无形资产: 指不具实物形体而在较长时间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包括专利权, 非专
利技术,专营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的真实、完整和建立有效的整体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系统,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制
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本部及所属企业(包括各企业、公司、控股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编制和对外提 供财务会计报告,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一)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在现金流量表
上,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银行、 保
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按照其经营活动特点分项列示。
(二) 投资活动, 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围的投资及其处置活 动。在现金流量表上,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 项列示。
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非经营性项目的说明;
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3、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第八条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 表和利润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 从其规定。
企业负责人
第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 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第五条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合并会计报表。
年度报告是指按会计年度编制的, 全面反映企业全年的经营成果、 年末财务状况以及年 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一般而言, 年度报告包括年度资产负债表、 年度损益表和年
1 、 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容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
成果, 反映的对象是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 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而不是法律
意义上的主体。
2 、 合并会计报表由企业集团中对其他企业拥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编制,
而不
是企业集团中所有企业都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种方式取得:
( 1) 直接根据总帐科目的余额编制, 如“短期借款”项目, 直接根据“短期借款”总
帐科目的期末余额编制。
( 2) 根据明细科目的余额编制,如“应收帐款”项目,根据“应收帐款”、“预收帐 款”科目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编制。
( 3) 根据几个总帐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编制, 如“货币资金”项目, 根据“现金”、
者在先,远者在后;而所有者权益则按永久程度排列,永久性大的在先,小的在后。
( 1) 资产:
流动资产: 指现金及预期能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变现或者运用
的
资源,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帐款,存货,待摊费用
长期投资: 包括权益证券投资, 债务证券投资, 为将来经营而进行的实物资产投资,
为支付退休金而设立基金,为偿还企业债券而设立偿债基金
第十三条 年度、半年度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
第十四条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 制基础、 编制依据、 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 下列容:
(一)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二)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 影响;
( 1)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 2)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依据。
( 3)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
2 、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容而对报表的
有关项目所做的解释,其容主要包括:
包括已拨定和
非货币性资产:包括非货币性流动资产和非货币性非流动资产。 非货币性负债:包括非货币性流动负债和非货币性非流动负债
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形式, 企业通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
果和财务状况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各方面。
正确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保证会计信
息质量,可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部控制和规划,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财务会计
报告的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保证财务会计报告
按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间,可以分为年度会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月度
会计报表,简称为年报,中报,季报,月报;
按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可以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部会计报表;
按会计报表的编制单位,可以分为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
按会计报表是否反映子公司的情况,可以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为它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经济决策所必须的有用信息,其作用主要在于: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增减和周转情况;
(四)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第十六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要是通过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
使之成为有用的财务信息。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
3 、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
4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有其独特的方法。
合并工作底稿是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事先编制的草稿。
在工作底稿中, 需要对母公司
和纳入合并围的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额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
最终计算得出合
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
控股公司和附属公司间的部交易和各种往来事项都必须消除,
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指无须在下一年或下一个经营周期动用流动资产或承担新的流动负债去偿还
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票据,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应付债券等。
其他负债:不属于以上所述流动、长期负债的杂项负债,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长期预
提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等。
( 3)所有者权益:
投入资本:指企业所有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留存利润: 指尚未以股利等形式分发给股东等的那部分企业所有者权益, 未拨定两部分。 2 、按货币性或非货币性分类 ( 1) 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资产:包括货币性流动资产和货币性非流动资产。 货币性负债:包括货币性流动负债和货币性非流动负债。 ( 2) 非货币性项目:
( 6) 反映或有负债的情况, 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的“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项目,
按照备查帐簿中记录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额编制。
第十七条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法:按流动性分类,按货币性或非货
币性分类。
1 、 按流动性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排列,流动性强的在先,流动性弱的在后;负债按到期日的远近排列,近
递延资产:指不能记入当期损益,而需在后续几个会计年度摊销的各种费用,包括开办费,
待摊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
其他资产:指以上各类资产以外的杂项资产。
( 2) 负债: 流动负债:指一年或者一个经营周期需用流动资产或新的流动负债去偿还的债务,包括
短期借款, 应付帐款, 应付票据, 预收货款, 应付工资, 应交税金, 应付利润, 其他应付款,
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
第三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第四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
第五章 财务报告分析制度
第六章 附则
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本制度所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
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才能使合并会计报表只反
映整个企业集团与外界进行交易,发生经济往来的事实和结果。
第七条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
1、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指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
按所反映的经济容,可以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