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58例临床分析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58例临床分析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5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22T09:44:32.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陈胜昔
[导读] 膀胱浅表性膀胱肿瘤采取经尿道电切的方法治疗具有容易操作、创伤小、出血少且预后良好,避免患者多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同时可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
陈胜昔(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 134300)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58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一次切除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42.5min;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出血,术后未出现膀胱穿孔、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24个月,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9%。

结论膀胱浅表性膀胱肿瘤采取经尿道电切的方法治疗具有容易操作、创伤小、出血少且预后良好,避免患者多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同时可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因其效果确切,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60-0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其中浅表性膀胱肿瘤约占膀胱肿瘤的70%左右。

以往临床多采取开放式的手术方法摘除部分膀胱或全部切除,但由于膀胱肿瘤具有多发性,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行膀胱肿瘤切除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无形之中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1],故选择效果好、损伤小、可反复使用且并发症少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目前治疗膀胱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膀胱肿瘤的确切病理分级、分期都需要借助首次TURBT后的病理结果获得[2]。

本文笔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58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8例患者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9.5岁。

所有患者均因肉眼血尿而就诊;经彩超、膀胱造影、CT、膀胱镜等检查手段确诊,肿瘤单发43例、多发15例;肿瘤大小0.5~4.0cm不等;发病部位:左侧壁26例、右侧壁18例、后壁9例、膀胱三角区3例、顶部2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硬膜外麻醉;采用直径为0.20mm~0.3mm电切圈,汽化功率120 ~ 190 W,电凝功率60 ~ 90 W,冲洗液选生理盐水。

行膀胱肿瘤电切术之前应先通过尿道膀胱镜了解肿瘤的分期、分级以及肿瘤周围膀胱粘膜的情况。

经尿道置入电气化镜,观察肿瘤所处的具体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及浸润程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避免出现肿瘤遗漏;自肿瘤边缘1.0cm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开始切除,逐层切开膀胱组织;瘤蒂周围1~2cm范围的黏膜作浅层气化或电灼,切除组织常规送病检,反复冲洗膀胱,将残留碎片吸出;术后导尿管留置3~5d,以便持续冲洗。

1周后使用BCG 120mg加NS 20ml行膀胱内灌注,患者每15分钟变换一周体位,药液保留2h后排出,1次/周,共6次。

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膀胱镜。

2 结果:
本组58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首次切除率为100%;手术时间为30~6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2.5min;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出血,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24个月,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9%。

3 讨论:
浅表性膀胱肿瘤传统的手术方法多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因其创伤大且并发症多,易复发是其显著特点;反复开放手术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还增加肿瘤在腹壁种植的机会;而膀胱肿瘤的复发不仅取决于肿瘤的分级,还是其预后的重要指标[3]。

TURBT是高频电流通过特殊的气化作用于组织的表面,产生高密度电流区,使组织被迅速加热,从而产生气化效应;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不会造成腹壁种植、反复手术也不增加难度,患者的痛苦小、恢复快,保留了膀胱等优点,易为医生和患者接受。

TURBT手术方法及效果取决于肿瘤切除的范围,多数学者认为切除范围应深达到膀胱肌层,此法临床疗效显著,但是如果深度达到深肌层,同时将肿瘤基底周围1~2cm内的正常膀胱黏膜一并切除,虽可彻底的清除肿瘤,但容易导致膀胱穿孔,故在切除时应注意手法避免过深而发生膀胱穿孔。

文献报道术后出血多数是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所造成,为此笔者术中采取缓慢移动电极,待确切止血后再行下一步操作;多发肿瘤严格遵循从小到大、从远到近的顺序电切;手术结束前,低压观察膀胱,彻底电凝出血点。

为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治疗十分必要,通过灌注可使化疗药物直接与肿瘤生长的部位相接处,既可以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率,延长复发间隔,也可防止肿瘤进展,同时还能减少因化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是浅表性膀胱肿瘤经TURBT术后的常规辅助治疗[4]。

本文笔者自术后1周使用BCG 120mg加NS 20ml经尿管膀胱内灌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复发率为6.9%;由此说明,通过灌注可使化疗药物直接与肿瘤生长的部位相接处,可得到更为直接的疗效,还可减少因化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膀胱浅表性膀胱肿瘤采取经尿道电切的方法治疗具有容易操作、创伤小、出血少且预后良好,避免患者多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同时可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因其效果确切,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永超.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100例手术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63~164.
[2]许铭杨.吴爱民.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2.10(3):179.
[3]沈肖曹.杜传军等.经尿道激光切除与经尿道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31~32.
[4]程伟.陈明.张继来.经尿道电切并术后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45例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医学卷).2009.6(3):119~1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