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执教者:薛传刚
教学目的:
1、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2、掌握新闻要素及结构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特点。

2、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难点:
新闻特点的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认知与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
【教师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

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

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
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

【播放录音】
二、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课文,再现刚才新闻的内容并解决生字词。

【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

这篇消息就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
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A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 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C 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

(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必须具备标题、导语和主体,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

)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是新闻的眼睛(板书眼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

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的核心(板书核心)。

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板书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

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板书】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四、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

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

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

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

(板书:简明)
这就是新闻的三个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简言之:一真、二快、三准、四简)
五、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

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这一片段显示出谋篇布局的匠心,谴词造句准确精练,语势铿锵有力,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六、课堂拓展:
1、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主席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

学生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

2、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军在炮火纷飞下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不可当的动人画面。

诗人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

七、作业:
1.掌握本课生字词,巩固有关新闻知识;
2.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开展“校园采访”活动,每人写一篇新闻稿,报道校园新人新事。

八、教学反馈:
附: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标题(眼睛)
课文结构:开头1、2句--------导语(核心)
中路军
其他西路军---------主题(主干)
东路军
新闻:真实、及时、准确、简明---------一真、二快、三准、四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随堂练习
班级:姓名: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
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
二、在下列图中标出三路大军渡江示意图。

三、完成下列表格。

渡江江域数量地点时间战况
中路军20日夜起的24小时
西路军九江—安庆35万大军已渡过
2/3
东路军21日到22日
三、找出下文导语、主题部分,并拟写新闻的标题。

1、给下列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4分)
继国家发改委批准在江苏省盐城沿海的东台市、大丰市建设风力发电项目后,近日,国家发改委又批准在盐城沿海的滨海县和响水县再建两个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达36亿元。

国家发改委指定由中国华电集团实施滨海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一期工程初定20万KW。

同时确定由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投资筹建响水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新上134台1.5m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1mw。

(智原春燕)
四、背诵毛泽东诗歌《钟山风雨起苍黄》
《钟山风雨起苍黄》七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