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果有质疑,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2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同桌互相考一考。 (2)拆卡片游戏检查生字。
(3)认识多音字“簸”。
(4)读词语。
颠簸 簸箕 簸箩 簸谷簸动
3.在教师的引导下汇报交流。
(1)认读生词,解释“慷慨”和“枯竭”。认读生字并组词。建议大家怎样写好认为难写的字。
(2)汇报并解答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轮流说说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4.自主选择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展示,并说说交代了什么。
3.体会说明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懂得道理,体会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查找有关地球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感悟本课的写作方法。(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2)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想办法弄懂,实在弄不懂的做好标记。
(3)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 (1)合作学习生字词。 ①认读词语。
3.质疑引入:上节课,我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还想深入探讨哪些问题?
1.回忆课文内容,谈感受。
(1)地球太可爱了,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2)地球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找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并模拟宇航员发出感叹。
3.讨论质疑:是什么让宇航员发出了“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1.拓展故事中的对偶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积累背诵。
1.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中的对偶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
教师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
18《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
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莹、裹”等11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5.小组交流,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1.注释:
(1)九曲: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 素有天下黄河999道弯的说法。
(2)簸:颠簸。
(3)天涯:天边。
(4)直上:逆流而上。
2.要引导学生感悟: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书写,积累词语(用时:10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读。
4.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1.了解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5.朗读课文相关语句。
1.此环节的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引导学生重点突出“可爱”和“破碎”。
2.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可爱”,进行寻找。
3.这一部分可在小组中合作解决,完善自己的表达。
4.汇报时要让学生优先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结合我们的母亲都给了我们什么进行表达。
四、回顾课文,小结全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表达情感。
2.说说本节的收获,或者产生的新的疑惑。
1.用句式“地球太可爱了,我们 ___________
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地球的情感。
2.随老师一起总结全文,提出疑问。(这样可爱的地球又为什么让宇航员发出了“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1.可直接用课件出示句式,让学生口头表达。
17《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簸、涯、莺”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4.诵读古诗,学习诗中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说说《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2.了解《江南春》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②指导难字书写,引导学生说出哪个字的书写要提醒大家注意。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不理解的地方。
(3)本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展示朗读。
1.根据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认读和识记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内容。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长组织交流。
(1)认读生字、组词。
(2)交流不理解的地方。(3)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疑问,在总结时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也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质疑引入(用时:6分钟)
1.引导复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中的内容,这些内容让你有什么体会?
2.引导总结:所有这些感受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是哪句话?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进行指导多音字的读音:“九曲”中的“曲”读阴平,“簸”在“浪淘风 簸”中读上声。
2.易错读音:“畦”读qí。
3.引导学生读好停顿: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3分钟)
1.介绍作者:刘禹锡。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3.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观?
三、再读感悟,合作品味(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画出文章的中心句,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并指导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反复朗读。
3.引导自主研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 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自学提示:
(1)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背诵古诗。
2.谈话导入。
指名背诵古诗。
背诵出黄河的宏伟气势。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26分钟)
一、学习《江南春》。
1.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指导书写“莺”。
(3)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指导观察。
3.教师示范,相机指导。重点指导“簸”。
4.积累。
1.读一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观察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3.观察教师的范写,注意“簸”和“涯”的笔顺。
4.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
教师示范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执笔姿势、运笔的动作,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3.结合课题进行质疑:文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状的?
2.根据搜集的资料从地球的自然状况、地球的现状两个方面交流汇报。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切勿打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并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20分钟)
2.根据注释说说诗意。
九曲黄河,挟带泥沙,波涛滚动,奔腾万里,仿佛来自天边。如今我要迎着从天涯来的黄河浪潮,逆流直上,到达银河,并和黄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中做客。
3.(1)从“九曲黄河”“浪淘风簸”这些词语感受到黄河的壮观。
(2)读出黄河的雄伟壮观。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借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交流明确诗人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5.再次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1.(1)读准字音,写对生字。
(2)找准停顿。
2.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3.南朝统治者广建佛寺,想要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四百八十”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
4.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 句中作者将地球作了怎样的比喻,这样的比喻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画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边读课文边画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3.根据自学提示研读句子,交流心得。
4.根据教师点拨回答问题。(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2.介绍作者。
3.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 释,理解词语及前四行诗句的意思。
4.交流对词语及后两句诗的理解。集体订正。
一、学习《江南春》。
1.自由诵读古诗。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练写生字“莺”。
(3)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