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八节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喷灌系统是由水源取水,经过水泵加压(自压系统除外),再通过各级压力管道,送至竖管及喷头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

其中固定管道式多是将干、支管均埋入地下。

半固定管道式多是将干管铺设在地上,支管位于地面,灌完一片后移动到另一片,它们的管道设计方法基本一致。

机组式喷灌系统则有所不同,这里重点讲述固定管道式喷灌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喷灌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内容(一) 原则1、管道工程分级喷灌系统较小时,管道分成两级,干管和支管;有三级管道时分为干管,分干管和支管;有四级管道时,分总干管、干管、分干管和支管。

最末一级,带有喷头的工作管道,称为支管。

连接喷头与支管的管道称竖管。

2、管道布置原则(1) 管道布置应使管道总长度尽量短,管径小,造价省,有利于防止水击。

(2) 山丘区布置喷灌系统时,一般应使干管沿主坡向布置,支管则平行等高线布置。

(3) 管道布置应考虑各用水单位的需求,便于用水管理,有利于进行轮灌分组。

(4) 平原地区,支管尽量与作物耕作方向一致。

(5) 充分考虑地块的地形变化,力求使支管长度一致,规格统一。

管线纵剖面应力求平顺,减少折点,尽量避免管线出现驼峰。

(6) 管线的布置应结合排水系统,道路林带,供电系统及行政村的规划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

(二) 喷灌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勘测和收集基本资料:(1) 地形图,(2) 土壤,(3) 气候,(4) 水源,(5)农作物,(6) 动力供应,(7) 交通,(8) 农业生产现状。

2、确定喷灌区域根据水源、地形、土壤、农作物及经济条件,确定喷灌区域的范围和面积。

3、计算喷灌用水量,进行水源工程的规划设计。

4、确定喷灌系统类型,对选定的方案进行设计,也可以选两种以上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5、计算工程、设备统计表、编制概预算。

6、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三) 主要设计成果1、喷灌工程规划设计说明书一份。

2、喷灌工程平面布置图,管道、沟渠纵剖面图,管道结构示意图,建筑物设计图(泵站、泄水井、支墩、镇墩、农桥等)。

(四) 喷灌工程规划设计类型1、管道式喷灌工程规划设计,包括固定式和半固定式。

2、机组式喷灌工程规划设计,包括定喷机和行喷机。

3、自压喷灌工程规划设计。

(五) 喷灌工程规划设计依据(标准)1、国家标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

2、《喷灌工程设计手册》水电出版社。

思考题:喷灌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设计成果。

二、喷灌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资料(喷灌工程的勘察设计)(一) 地形资料喷灌系统的规划布置应有实测的地形图,其比例视灌区大小,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设计阶段要求的不同而定。

在规划阶段,5000亩以上灌区要求1/5000-1/10000的地形图,5000亩以下灌区,1/2000-1/5000地形图。

对于小地块要求1/500 —1/1000的地形图,对于地势平坦的小块灌区,至少应用平面位置图,包括田块高程,水源位置(水位、高程)等资料。

(二) 土壤资料土壤资料包括:(1) 土壤质地,(2) 田间持水能力,(3) 土壤入渗速度,(4)土壤化学性质。

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机械组成,即按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在土壤中所占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

土壤一般分为: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分类方法有颗粒分析法和野外手测法。

2、土壤容量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的干土的重量。

单位g/cm3,其范围在1.3-1.6之间。

主要测试方法有环刀法,参考《农田水利学》教材。

3、田间持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是指在有良好排水条件下的土壤中,排水后不受重力影响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常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灌区土壤田间持水量进行野外测定。

4、土壤入渗能力土壤入渗能立一般用土壤入渗速度来表示,主要是选定允许喷灌强度。

5、土壤化学性包括PH值,含盐量,有机质含量以及氮、磷、钾等含量。

6、土壤最大冻土层深度。

(三) 气象资料喷灌工程规划设计应收集的气象资料有:降雨量(年降雨量、典型年日降雨量),蒸发量(水面、陆面),气温(最高、最低、极端),湿度,日照,无霜期(被霜期、冬霜期)。

喷灌的缺点之一就是受风影响大,所以做喷灌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此问题。

风速风向是确定喷头布布置形式和管道布置方式的重要依据。

风向:一般可分为8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北八个方向。

设计风向是指灌区主要农作物灌水时期内灌水日的主风向。

如此季节没有时显的主风向,应按多风向设计。

风速:指喷灌工作日的平均风速。

气象站给出的风速为10米高处风速,手持风速仪可测量2米处的风速,它们之间换算关系U10=1.39V2式中:U10为10米高处风速,V2 为2米高处风速。

风力等及与风速关系为:0级(0-0.2m/s),1级(0.3-1.5m/s),2级(1.6-3.2m/s),3级(3.3—5.5m/s),4级(5.5-7.9m/s)。

当风力等级大于3级风时应停止喷灌。

(四) 水源条件喷灌所用水源有:河流、水库、池塘、山泉、湖泊、井水等。

对水源的调查内容包括:1) 来水量,2) 水位,3) 水质,4) 含砂量等。

其资料应有一定的代表性(长系列水文资料,典型年日来水量资料),特别要注意灌溉季节的水位流量变化。

应用地下水作喷灌工程水源时,应查明灌区地下的情况,包括可供开采的单井出水量,水质等,要了斛地下水多年平均降深的变化,做到在多年的运行中保证地下水采补平衡,保护地下水资源。

在多泥沙河流上取水时,要特别注意河流的含沙量,重要工程要做沉沙工程,以保证喷灌工程的正常运行。

应用城市污水灌溉时,应对污水进行水质处理。

喷灌水源的水质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五) 农作物包括:灌区作物种类、种植面积、种植方式、作物布局和结构、复种指数。

其中作物耗水资料,作物根系活动层有条件时应作实验,无条件可查阅相关农田试验站的实验资料或有关书籍《农田水利学》、《作物耗水量》等资料。

(六)农业经济概论(1) 灌区农业发展规划,水利工程现状,农业机械化程度。

(2) 灌区农业收入情况,粮食单产,价格、生产费用等。

(3) 交通条件。

(4) 行政区划。

(5) 动力设备情况。

三、喷灌工程类型选择喷灌工程的类型应根据作物种类、经济条件、动力设备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

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可采用固定管道式喷灌工程,大田作物宜采用半固定式或机组式喷灌系统,有自然水头的地方尽量采用自压喷灌工程。

四、喷灌制度的制定喷灌制度包括:(1) 灌溉定额,(2) 灌水定额,(3) 灌水次数,(4) 灌水周期等。

灌溉定额指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时,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一) 设计灌水定额设计灌水定额按下式计算()ηθθ/1.0min max -=rH m式中:m 设计灌水定额,(mm);H 为喷灌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cm),对于大田作物可取40~60cm ;r 为土壤干容量,(g/cm 3);m ax θ土壤含水量上限(取田间持水率),min θ为土壤含水量下限(取田间持水率的60%),η 为喷洒水利用系数(一般取0.85~0.95)。

若用m 0表示米3/亩的灌水定额,m 表示mm 灌水定额,它们之间关系为:()mm m m 320= 10 mm 水深相当于6.67m 3/亩的灌水量(二) 设计灌水周期设计灌水周期指两次灌水的时间的间隔,以天数表示。

设计灌水周期可用下式确定:ηaE m T =式中:T为设计灌水周期,(d);m 为设计灌水定额,(mm);η喷洒水利用系数;E a 为作物临界耗水期日平均耗水量,(mm/d)。

(三) 喷灌制度确定方法1、水量平衡法1) 播前灌水定额()ηθθ/1.00max 0-=rH M式中:m 0为播前灌灌水定额,(mm) ;0θ为播前土壤含水量。

2) 生育期内 以农田水学利中水量平衡法来制定生育内的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ET M K P W W W r t -+++=-00式中:W t 、W 0 为时段初和时段t 时的土壤计算湿润层的储水量,(mm) ;W r 为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mm) ;P 0为保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雨量,(mm) ;K 为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 为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mm) ;ET 为时段t 内的作物田间需水量,(mm) 。

3) 全生育期 M=M 0+M 1 ∑==ni m M 112、彭曼公式法1) 参作物需水量计算 参照作物是指土壤水分充分、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长宽大于200m)的矮草地(草高8-15cm),以苜蓿草为代表作物,计算ET 02) 实际需水量的计算ET=K c (ET 0)式中:K c 为作物系数。

五、喷灌工作制度喷灌工作制度是指喷灌工程运行中,喷头在固定位置的喷灌时间,同时工作的喷头数以及喷头轮灌组的划分等内容。

1、喷头在一个位置(工作点)的喷灌时间按下式确定qabm t 1000= 2、同时工作的喷头数和支管数同时工作的喷头数可按下式计算TCqAm N t = 式中: N t 为同时工作的喷头数;A 为喷灌工程控制面积,(m 2); C 为一天中喷灌工程有效工作的时间(20~24h)同时工作的支管数NN N t z 式中: N t 为同时工作的支管数;N 为一根支管安装的喷头数,以上计算结果均应取整数。

3、轮灌方案1) 轮灌组划分要点:① 轮灌的编组应有一定的顺序,以便管理。

② 相同类类型的轮灌组的工作喷头总数应尽量接近,从而使喷灌工程的流量变幅较小。

③ 轮灌编组时,应使地形较高或路程较远的组别的喷头式支管数略少,以利于保持喷灌泵均在高效区工作。

④ 编制轮灌组轮灌顺序,应将流量分散到各配水管中,避免集中在某一条干管配水。

2) 支管轮灌方式 ① 两根支管从地块一头齐头并进,干管从头到尾的流量等于两根支管流量之和。

② 两根支管由地块两端中间交叉前进。

③ 两根支管由中间的两端交叉前进。

②、③ 两种方案只有前半段干管通过流量等于两根支管流量之和,而后段干管通过的流量只等于一根支管的流量。

这样,水头损失小或可以减少后半段干管的管径。

六、喷灌系统组合距的确定1、喷灌方式 喷头的喷灌方式有园形喷灌(也叫全园喷灌)和扇形喷灌两种。

一般在管道喷灌工程中,除了位于地块边缘的喷头作扇形喷灌外,其余喷头均采用全园喷灌。

在机组式喷灌系统中,为避免喷湿机道,一般采用扇形喷灌方式。

2、喷头参数的选择 1) 工作压力,2) 喷头型号,3) 喷咀直径,4) 射程,5) 喷头量。

3、计算和校核雾化指标 H/D 值是否满足要求。

(二) 喷头的组合形式喷头的组合形式包括支管布置方向、喷头组合方式及喷头沿支管的间距,支管和支管的间距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