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互动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互动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

政治课教学必须把焦点从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到师生互动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情感、觉悟。

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转化为互动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一、思想政治课构建互动生成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可以分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共同拓展三个阶段。

1.教师主导发挥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引领”下展开“互动生成”。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始终作为一名引路人,起着主导的作用。

他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材料,指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方向;他应该适时进行点拨,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他更可以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他甚至可以参与其中,以平等的一员和同学们开展讨论。

2.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中生成的。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制订
探究规划,独立查找学习资源,自主领悟探究内容,发现疑惑所在,提炼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才干。

例如,在学习《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时,我就作了如下引导: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我国经济成分图(见下图),接着我指导他们思考,“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实行的是公有制占主体的经济制度,可是从图中的数据看,公有制经济似乎并非占主体地位,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这其实为学生创设了一种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疑惑自然产生: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肯定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可图中显示的公有制成分似乎不占主体地位,这就激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他们就会联系课本上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思考,寻找原因。

3.共同拓展,师生互动生成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会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他们表达出自己好奇,表现出自己的欣喜、快乐,并把陌生的理论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他们参与合作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和作用,如果教师此时平等参与其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适时引导点拨,最后让学生自我总结提炼,生成知识、技能、情感、觉悟和价值观的话,不仅让学生
学会了自主探究,教师也会在互动中丰富教学经验,增强能力,提升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

二、思想政治课构建互动生成课堂的原则
1.目标三维的原则
新理念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倾向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整合。

学习是由情感推动和支撑的,情感是一种动力源,没有情感的支撑,学习活动就不会持久,没有情感的支撑,任何任务都无法完成,师生互动生成课堂的构建,首先必须以培养学生情感为基础。

知识的生成则是感情培养的前提,没有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不可能生成情感。

因此,师生互动生成课堂的构建,必须在教学目标上注重三维整合,把学生情感的生成与知识的生成有机统一起来。

2.表里如一原则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师生互动生成课堂的真正内涵,并不是让学生单一的动起来,而是既要有表面的行动,还要有本质的神动;既要形式的外化,还要有个体的内化;既要物化,更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人文的积淀。

3.设计与生成融合原则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

政治教师需要备课,需要预设教学效果,重要的是预设与生成不能统一时,如何利用教学智慧有效处理,从生成的效果出发,达到教学目的。

这就是说,师生互动生
成机制要求政治教师不能完全照预设的教案、课件上课,而是应当随着师生互动的情景,问题的展开,疑点的暴露,而随机应变地进行。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是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

在运用预设与随机相协调原则时,应该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情绪的波澜,生成新的动态课程资源,以自己的教育机智调整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让课堂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运用师生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它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本思想的要求和体现。

政治教师若能合理加以运用,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政治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越江中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