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至于失业。
而如今,他们大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面前,他们大概比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走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一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
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比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
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自己希望的学校。
一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秋冬轮回,又是一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一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
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文章会比较长,希望各位能够一点点看完。
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方法来面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国防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专考研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815)物理化学或(874)材料科学基础国防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专考研参考书目:《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关于英语无非几大模块: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如果你把阅读搞“好”了,其他的都不成问题而“好”的定义,不是简简单单的把题做对,“好”的定义有很多方面,下面的内容我会说。
其次是作文,我们都知道考研英语作文有两篇:大作文和小作文。
就英语一来说,大作文通常(是通常哈)是图画作文,小作文是一封信。
而作文是有模板的,模板不是最后简简单单的别人总结的东西,模板是要靠自己的积累,积累,量变后的质变。
今年我在考场上用20分钟的时间把我自己总结的模板稍作修改,工工整整的默写了下来,那感觉真的很爽。
最后对于完形、新题型、翻译来说,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这些自然也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时间段和模块来说一下我自己英语复习的方法。
用书: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木糖英语真题解析Part 1:考研准备–7月初打基础打基础打基础无论你现在几月份,只要你开始准备考研你就必须要学英语了,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应该都知道,英语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提高的科目,英语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长期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
1、阅读:以前看过一篇经验贴,有一句话记忆犹新:阅读生万物。
对的,阅读搞“好”了,完型,新题型,翻译,甚至作文都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的说一下我是怎么研究阅读的:暑假之前,我只研究了1998–2004的阅读,这七年的阅读用来打基础。
1998-2001年阅读是每年五篇,之后都是四篇。
一天一篇总共32篇,做了两遍。
步骤如下:Step1单词短语先把一篇阅读里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然后找一个本子,把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全都记下来(只要第一眼看过去不熟悉的我就记下来)。
Step2全篇翻译阅读单词整理完以后我就开始全文翻译阅读了。
我也看过很多经验贴,很多人都是只翻译的长难句,而我的建议是打基础的这段时间应该要全文翻译。
因为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并不懂,而且全文翻译对于后面的翻译题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翻译题并不是只有长难句,往往越短的句子越难翻。
Part2 7月初–9月初暑假期间这段时间可是黄金时期,不用上课,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一定要好好把握哦。
翻译我是听了网课,暑假我听了做题方法,然后就是一天翻译2-3个真题的句子,两天就能翻译完一年的真题,我先是不看答案,自己去翻译;然后看着真题,一点点的去研究;最后就是听讲题视频。
这样下来一天我大概用半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
我也忘记了大概是多久翻译完的,这个你可以看看视频。
Part3 9月–11月中旬1、阅读①9月–10月中旬:近十年阅读开始第二遍过程跟第一遍差不多,不同的是一天研究两篇,翻译全文变成翻译长难句,重心在分析题目方面。
关于做题的技巧什么的,后面我还会讲。
②10月中旬-11月中旬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是把近十年的阅读又重复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单词短语没什么大问题了,重点是分析题目。
3、单词从9月份开始我的单词记忆还是真题+单词书+app 就不详细的说了。
4、完型新题型我是十月份开始一天一篇交叉的做的。
对于完型来说很多人说平均分都是2/3分,但是我觉得最近几年的完型真的很简单,不用特意去准备,前期短语搭配背好了,这个时期完型做的真的很顺利。
Part4 11月中旬–12月中旬1、阅读2、近三年的真题,12篇阅读,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
第一遍(20天,12月初就能结束)方法还是做题,分析题目;单词短语句子:没有一个不明白的单词,没有一个读不懂的句子。
这个时候已经背了将近20年的单词短语了,两本单词书,几千个单词,所以再看这些真题里的单词就简单多了,背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劲,更不用花太多时间,阅读翻译的话我就只翻译得我不太懂的句子和长难句,第二天早上还是全文口译。
第二遍(10天12月15左右结束的)继续做题分析题目,记忆单词短语长难句。
第三遍(4天)一天一年把这四年的真题阅读又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
(874)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课复习关于专业课,我着重说说专业课时间安排。
复习专业课不在于复习的早,而在于复习的节奏和安排。
总的来说,6-8月为基础阶段(课本内容),9-10月为提高阶段(强化,做题,巩固知识点,形成框架),11-12月为冲刺阶段(做题,模拟,考试演练),每一个阶段要有详细的规划,还要有效率的复习和很好的执行力。
以上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没有死的定理,复习计划因人而异,要自己多思考。
我不建议太早起床或熬夜复习,复习节奏很重要,看的不是起得早或睡得晚,某些新闻总是报道,考研学子1点睡,5点起之类的消息,其实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复习节奏没有绝对是对或错,像我需要休息,每天就要睡够才行。
复习效率也很重要,有些人看似天天早起,到了教室就开始玩手机,发呆,然后坐了一上午,好像学习了很久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完全就是感动自己,所以不要和别人讨论时间安排,自己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
临近考试时,我每天下午看专业课,因为专业课下午考,时间不够可以晚上再来点,看一章的基础视频讲解,回去看一章节的书,视频中的每一个重点都要弄懂,然后再结合重点做每章节的课后题,无关题型与知识点一概略过。
就这样一章视频一遍书一遍课后题的练着,这个过程不能超过两个月。
这个过程完成以后整本书你就都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了,知识点怎么考你也就知道了,这时候开始要正经练题了,结合课本,结合强化视频。
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第一遍的时候书已经被你读厚了,能不能读薄就看着第二遍了。
你必须对每一章节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尤其是专业课,每个章节之间都有联系,一定要联系起来看,并且要做到非常清楚!有些题会串着问的,比如:为什么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可能是无限固溶体?在固液相界面前沿液体处于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纯金属凝固时界面形貌如何?同样条件下,单相固溶体合金凝固的形貌又如何?什么是点阵参数,正方系和立方系的空间点阵特征是什么?列举三种增加凝固过程中层架核心数的方法?并简要分析其增加核心数的原因?分析解释在正温度梯度下凝固,为什么纯金属以平面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往往以树枝状长大?什么是一次固溶体?讨论营销固溶体固溶度的主要因素;常温下金属的塑性变形有哪些主要机制?主要差异是什么?结晶和玻璃转变过程的异同,以及两者形成材料的性能特点;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金属晶体和半晶态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
两曲线分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两种材料强化和软化的机理;根据电中性原理,分析陶瓷晶体中存在的点缺陷类型?画出半结晶态高分子应力应变曲线,并说出它与金属应力应变曲线的异同?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上说明珠光体和回火马氏体的主要区别;对比说明单晶材料和多晶材料的组织、性能特点,并讨论纳米材料的性能特点?列出至少两种细化金属材料组织的热加工方法,并说明其适用材料、大致工艺参数和优缺点;画出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曲线,并对比分析珠光体转变和贝氏体转变的异同点?说出至少两种细化金属的方法,并说出各自适用的材料,工艺参数,优缺点?第二遍结束以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与时间,可以对习题集上的错题再进行研究,这里推荐一下研教新版的习题,答案超级详细。
结束以后,该会的知识点你都会了,剩下的就是按考试的要求认认真真研究真题,套路,题型,常考的方式。
顺便说一下,我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其实不管是哪一个科目,他们大体的复习原则都是近似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其实有相似的地方,拿英语和政治举例子,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做题而不加以总结,就会变成边做边丢,所以可以将类似的题型进行归纳,并且将一些知识点和常见的陷阱做一个笔记,政治也是这样,尤其政治的大题很多,答题的时候更加不能盲目,可以在《政治新时器》上面做一些相关的归纳笔记,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可以把目录作为一个框架,在框架上填入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就可以轻松行程自己的框架笔记,总之就是将公共课与专业课进行有规律的复习。
然后我们言归正传继续回归专业课上来。
专业课总体来说内容不算多,罗列知识框架后,就相当好学了。
如下:我给自己制定的是轮回制复习,第一轮可能会觉得非常抽象,看完一遍没留下什么,不要心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背,不要追求理解,尽量去记,记完后会在自己头脑里形成画面,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加强整体的框架。
每轮复习之间都要做历年真题查漏,了解下自己的水平。
第三轮以后基本就是查缺补漏阶段了,边做真题边总结,要有笔记,总结一些难记的点,总结一些自己的解题心得,这方面因人而异。
整理笔记的时候,不仅要记录书上概括的内容还需要自己额外的去扩展,我们不仅要了解书中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还要了解到它的常见运用方法。
晶体空间点阵、点阵特点、点阵基本要素、晶胞、晶系、布拉菲点阵、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晶带、晶面间距、晶体的对称要素、点群、单行及空间群、理想晶体的形态-单形核聚形、电负性、晶体中的键型、金属结合、离子结合、共价结合、分子键、氢键、金属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硅酸盐的分类与结构、晶体的缺陷、缺陷特征、位错、晶体表面状态、晶界、固溶体、固溶体分类(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缺位固溶体、非晶态固体及范畴、非晶态固体的结构特征、非晶态固体的短程序、非晶态半导体的类型、非晶半导体结构模型、硫系非晶半导体结构、非晶态金属、玻璃的无规则网络结构、玻璃结构的微晶学说、非晶态高分子、稳态扩散-菲克第一定律、非稳态扩散-菲克第二定律、自扩散系统、偏扩散系数、空位扩散机制、固体材料的晶格震动与热性质、晶体中的电子运动与能带理论等,是每年必考的重点,建议大家多思考多去联想,拆分出单个关节去想象,这个章节要求的是对前面所有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建议大家先去掌握基础的解剖知识再来攻克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