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做人之道尊敬的各位领导、长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与大家在一起相处一个多小时的快乐时光,我感到非常高兴。
咱们的孔圣人,他把学习看成是娱乐,乐而后有得嘛。
所以,今天跟大家在一起就放松一下,好不好。
习近平在2013年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上曾说,儒家思想蕴藏解决世界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等。
他呼吁大家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大智慧。
早在1972年,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家池田大作进行了一次交谈,促膝长谈世界局势。
在《展望21世纪》这本书中,他们谈到,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代了,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
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
近几年,《论语》在日本很火。
你看,人家日本把咱们的《论语》拿过去,搞出了日本化的《论语》“童蒙论语”,成为小学的必备课程。
各位朋友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全球会出现孔子热?为什么会出现《论语》热?带着这些问题,我与诸位在一起共同学习、分享《论语》做人之道。
咱们品读《论语》靠的是觉悟。
儒家讲明心见性;道家讲悟道;佛家讲顿悟。
其实就两个字“觉悟”。
“觉悟”是什么?“觉”上面一个头字,下面一个“见”字,“悟”左边一个“心”字,右边一个“吾”字。
简单来说,就是我低下头就能看见我的心。
这叫觉悟。
人人心中皆有孔子,人人心中皆有《论语》。
在座50多人就有50多位孔子,孔子就活在我们的心中,就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咱们品读《论语》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你才能悟出智慧,是不是?想当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骑在马上夺得天下,宰相赵普就用了半部《论语》帮助皇帝治理天下,赵普每次退朝回家都呆在书房里面专心研读《论语》,读完后把它当宝贝一样锁在柜子里。
南宋理学家朱熹是孔子最忠实的粉丝,从十三岁开始读《论语》、《孟子》,从此之后,立志把儒学发扬光大,他把《论语》列为四书之首,他说读《论语》就像咱们吃饭一样,不能缺少。
海尔集团从1984年建厂,由一个即将破产倒闭的小厂转变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儒家智慧。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从《论语》中找到了管理的智慧,“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用”是海尔做大做强的法宝。
张瑞敏曾说对她影响最大的书就是《论语》,《论语》培育我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勇于进取、刚健有为的浩然正气。
那么,《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我个人认为,《论语》是一部生存哲学,是一部生活哲学乃至生命哲学。
它能打开我们的智慧。
经过几千年的演化,《论语》已经成为我们的本能行为。
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享受淳朴的生活?如何探究生命的意义?今天,我们主要交流两点。
一是做人的根本——孝道;二是做人的境界——仁道。
一、做人的根本——孝道去年最令人感到温暖的故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办公室的几张孝道亲情照片的曝光。
2014年新年,习近平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在办公室发表新年祝辞,办公室的几张照片被媒体曝光。
他与家人推着轮椅上的父亲、他牵母亲的手散步、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的照片,充分体现出他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领袖,更是一位家庭生活中的孝子、慈父和贤夫。
其实,如果一个人不孝顺父母、不热爱家人、不善待子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爱家的人会真心爱国爱民。
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孝道亲情的榜样。
那什么是孝?你怎样理解孝?我想先请朋友们衡量一下你对父母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为了方便大家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孝心,与周围的朋友、同事分享你的幸福感,我们用手臂来测量,如果你觉得自己对父母很尽心,大家把手臂高高举起;如果你觉得一般,手臂平举;如果你觉得做得还不够好,手臂自然下垂。
现在我数1、2、3,朋友们把手臂举起来,看看你对父母是否尽心了。
好,1、2、3——好的,谢谢大家,我看大家都把手举得很高。
说明我们都父母都很尽心,大家都能够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那我们如何理解孝?孝字怎么写,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
上老下小。
上一代和下一代紧紧连在一起。
孝字本身就包括两层含义。
一个老人用手抚摸着孩子的脑袋。
叫做醍醐灌顶。
灌的是什么?是文明,是智慧,是做人的道理。
你看教育的教,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要先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再教育孩子识文断句。
不教不孝。
子在下,子女背负着父母。
父慈子爱方为孝。
《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
又,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是什么?孝是人品性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
行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人与之俱来的本能行为。
孝是仁道的根本,没有孝,哪来仁道。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咱们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才会慢慢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有这样,一个人的仁爱之心才能慢慢培养起来。
所以说,孝敬父母才是最大的仁德。
孔子告诉我们,做人要讲次序。
第一个层次,是“入则孝,出则悌”。
在父母跟前要懂得孝顺,在兄长跟前要懂得尊敬。
要先与自己的父母、兄弟这些亲人把关系处好,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如果你说话谨慎,守信用,用爱亲人的心去博爱众人,还去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你就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就能走得更远。
如果以上这些你都做到了,孔子才说到第三个层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做人从什么地方开始?从孝敬父母开始,从齐家开始。
做人要讲次序。
《大学》里面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要知道做人的先后顺序,你离仁道也就不远了。
甚至你能上达王道,上达天道。
今年年初,习近平到云南考察,第一站就到鲁甸龙头山,他很亲切地与群众交谈。
你们都安置好了吗?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
孩子有学上吗。
生病能够治疗吗?非常亲切,非常体贴,非常接地气,这就是上达王道。
同样,我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三字经》中讲,首孝悌,次见闻。
老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首先要做的是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教育好孩子怎么跟兄弟姊妹相处。
《易经》中也说:童蒙养正,圣功也。
从小开始就要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以养浩然正气。
现实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往往忽视了对孩子根本的教育,现在很多家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成绩上,放在孩子的才艺上。
一个赛一个,让孩子学英语、学音乐、舞蹈、美术等等。
颠倒了教育的次序。
孔子告诉我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作为人,要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实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品性。
之后推己及人,去培养爱心、善心。
这些东西都做到了。
那再去游于艺。
现在很多领导干部锒铛入狱,你能说他们没有能力吗?你能说他们没有能量吗?他们的能力很强,能量很大。
那为什么还会出事呢?主要是个人的修养还不到家,德不配位是不是。
以前,有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叫卢刚。
相当聪明。
考中博士,师从李政道,到美国学习。
可是这个家伙心眼很小,心里容不得导师对其他同学的偏爱。
到毕业时,开枪杀了六人,包括同学、老师、还有这所大学的校长和校长夫人。
诸位,我告诉你,能力再强又能怎么样?人品不行,最终触犯法律,难逃法律的制裁。
所以我跟大家说,望子成龙不如教子做人。
那么,行孝又从什么地方开始?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
从养亲开始。
《礼记》里面讲:“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自己先要有一个好的身体,不能老让父母担心、老让父母操心。
子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啊。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妻,生下一个女儿。
但做妈妈的要工作呀。
三个月的产假过后去上班了,没办法,三个月的女儿就只能断奶。
但是妈妈的乳汁还很多啊,怎么办。
做丈夫的就想了一个办法,每次乳汁很多的时候,就用一个小瓶子把乳汁收集起来。
二十年过后,女儿要出嫁了,在出嫁的当天,父亲说,女儿啊,我没有什么可以送你的。
现在我把最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你,父亲把收集了二十年的乳汁拿出来送给女儿。
可是瓶子里面装的乳汁已经不再是白色的,而是变成了血红色。
有科学家曾统计过,小孩在母乳期间大概能喝下妈妈130公斤的乳汁,相当于妈妈身上130公斤血啊。
各位,想一想,原来咱们小时候喝的是妈妈身上的血。
诸位,请珍惜父母吧,请好好对待我们的父母吧。
《朱氏女三字经》中说:七八岁,讲伦常。
第一事,奉爹娘。
女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懂得侍奉父母。
景文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她说“爹娘给俺一条命,俺要给爹娘一颗心。
”从6岁开始,就照顾瘫痪的父亲和得了癌症的母亲,12年如一日。
为了让爹娘吃上饭,她学着洗衣服、做饭。
为了不耽误上学,她每天5点起床烧水做饭,给爹娘端屎端尿、洗漱喂饭,然后跑着到学校上课。
我们反思一下自己。
与小文华相比,我们多数人可能更有条件尽孝,但是我们这些为人子女、也为人父母的人可以扪心自问一下,父母把我们养这么大我们付出了多少艰辛,而我们又为父母做了多少事?我们对父母尽心了吗?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了,应该说,父母的吃穿不成问题。
一般人认为,孝就是赡养父母。
是不是?你看,孝敬这个词,孝和敬常常连在一起。
孝敬,孝敬,不敬不孝。
关键在一个敬字。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如果把养父母看做是孝。
那狗和马也能养啊,对父母没有恭敬之心、没有敬爱之心,那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
敬亲,就是对父母要有恭敬心,要有一颗淳朴善良的敬爱之心。
要用爱去侍奉他们。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在大街有遛狗的,有遛猫的,甚至还有遛猪的,狗的生活条件比她父母的生活条件好多了,吃的是肉,喝的是牛奶,住的是洋房,穿的是貂皮,睡的是席梦思。
狗比父母还珍贵。
诸位,你说这样的人在单位上她会尽心尽力工作吗?几乎不可能,她眼里只有自己。
《弟子规》中说: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什么意思?冬天的时候,我们要让父母感到暖和,夏天的时候,我们要让父母感到凉快;早上起来的时候,首先要看看父母有没有起来,向他们请安问好,到了晚上,要为他们铺床拉被,侍奉父母睡下。
我看过一本书叫《家风》,其中一件事情让我终身难忘。
彭真在最后病危时,他的女儿傅彦,整整75天没有脱过衣服,没有离开过父亲的病房,最多就是趴在那儿睡一会儿,一直陪在父亲身边。
看了之后,我特别感动,这是多么深厚的父女情深和孝道啊!孝敬孝敬,不敬不孝。
各位朋友,你真心孝敬父母了吗?你用心关心过父母吗?请大家闭上眼睛。
咱们一起互动一下,好吗?想一想,小时候父母把最好最好的东西留给我吃,现在,我有没有把最好吃的留给他们先吃?想一想,父母生病了,我能不能尽心尽力侍奉,想方设法让他们减少痛苦?想一想,我已经有多久没有打电话问候父母了,我已经有多久没有回家看望他们了?想一想,我有没有在某个没有应酬的夜晚想起远在老家的父母?父亲的腰弯了,背驼了;母亲脸上爬满了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