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词风格之婉转篇

诗词风格之婉转篇

诗词风格之婉转篇
上次我们学习了诗词中的含蓄风格,这次我们再学习诗词中的婉转风格
诗词因为写得婉转,才尤其耐人寻味,同时也增强了阅读和钻研的兴趣。

那些名家的诗词在千百年后依然让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诵,正是因为这些诗词中具备婉转这一艺术魅力。

但是要做到婉转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诗词中实现婉转的具体办法也比较复杂,常见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1.叙述事实,但不加以说明,公在所选用的词语中透露出思想感情。

例如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虽然叙述了事实,但是诗人用以下词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故国”说明这是一座旧城。

“空城”说明这座旧城曾经繁华,而现在已经荒废了。

“旧时月”说明从前,月亮曾经照耀过这座旧城的繁华时代。

而末句的“还”说明,同一个月亮现在却照耀着这座荒凉的城。

把这几个词联系起来,就能清楚的知道诗人对石头城兴衰变化的感慨了。

2.揭露事实,是非由读者去判断。

例如张祜《集灵台》
虢国夫人承主恩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蛾眉朝至尊
杨贵妃的三个姐姐都是美貌异常,而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宠爱杨贵妃而宠爱她的姐姐们,将这三个人都封为夫人。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她为了自炫美貌,常不施脂粉。

李隆基整天和她们鬼混,不理朝政,国事日非凤致且来酿大祸——安史之乱,而唐王朝也从此开始衰落。

这首诗只写了虢国夫人早晨骑马入宫的一个片段,而没有表达一点评论,是国为诗人将这种现象的是非和所带来的后果都留待读者去思考。

3.写人物的行动,留待读者去分析此行动的原因。

例如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年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银烛”“画屏”“轻罗小扇”“天阶”都表明诗中的主人公是宫女。

“看牵牛织女星”则是她的行动。

但是,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动?我们可以从民间传说关于牵牛织女的神话故事中得到解答。

传说,牵牛织女结成夫妇,触怒王母,王母遂用银河把她们隔开。

他们二人第年只能在七月七日夜里相见一晚。

而此时,宫妇凝望牵牛织女二星说明她想到了自己常年禁闭深宫,不是与君王见面的凄凉身世。

4.把思想感情藏在引用的典故之中
例如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伟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在讲唐代宫中的风俗。

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这一天禁用火,所以叫“寒食”。

次日清明,宫里“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那么,这首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所用的典故看出来。

诗里本是讲唐代当时的风俗,去说是“汉宫”又用了“五侯”这就是使人想到东汉的五侯。

汉桓帝封单超为新丰侯,徐璜为武原侯,具瑗为东武阳侯,左官为上蔡侯,唐衡为汝阳侯。

这五个人都是宦官,因为铲除梁冀有功,同日封侯,所以称五侯。

这五个人和后来的许多宦官都专横跋扈,败坏朝政,以致汉朝衰亡。

唐代从肃宗、代宗以来宠信宦官,宦官把持朝政,国事紊乱,同东汉末年相近。

韩雄对这种现象忧虑。

在诗中用传蜡烛先给五侯,表示对宠任宦官的讥讽。

5.正话反说,使读者从正面理解诗意。

例如谢枋的《蚕妇吟》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这首诗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种是劳动人民辛勤艰苦的生活,另一种是剥削阶级荒淫享乐的生活。

这种鲜明的对比是劳动人民感受最深的但诗人却用了“不信”两字,这是反说。

可能有人会问,应该如何看出诗中是反说呢?会不会有所误解?这就要从全诗的意境和氛围来看。

上边所举的例子可以从全诗的气氛中明显的看出是在反说,因此可以断定“不信”是反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