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注音方法的发展

语文——注音方法的发展

第一节 古代的注音方法
古代的注音方法
一.譬况法 二.读若法 三.直音法 四.反切法
一.譬况法
• 用打比方,作比较,描写说明发音情况的方法 给汉字注音 • 说明被注字的发音方法,发音部位
• 常见描述用语:急言/缓言;短言/长言;内言 /外言……
• 《淮南子》”其地宜黍,多旄犀。“高诱 注:”旄读近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
在这两部著作中,他使用根据北京读书 音制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式给汉字注音。 1912年,翟理斯出版汉英词典,对威妥 玛的方案做了适当修订,此后,该方案就 称为威妥玛系统,或“威妥玛拼音”。
(二)、威妥玛拼音系统的重大意义 1、该系统被广泛采用,成为中国地名、 人名、事物名称外译的译音标准;美国国 会图书馆一直使用这一方案,直到2000年 10月1日,才改用汉语拼音方案。 2、是20世纪前中期中文的主要音译系统, 1979年以前,更是广泛运用于英文标准参 考资料和所有关于中国的书籍当中。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原则
(一)标准音原则,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原则。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拼音方式都要求一个活的语言或方言的语
音系统作为它的拼写对象。《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对象是普通
话,而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所以,制定《汉语 拼音方案》就得坚持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拼 写出来的应该是现代汉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原草案”)
1957年11月,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了《关 于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决议》,明确指出, 《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是“帮助学习汉字推广普通话 的工具”。
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发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1979年,联合国秘书处发出通知,以汉语拼音方案的拼 法作为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 际标准。
10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标准(ISO)《文献 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决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通过的 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
文 改 会 主 要 工 作 内 容
• 岑,音涔(?) • 嗲,音(?)
四,反切法
• 格式: #,##切。 • 或: #,##反。 • 例:贡,古送切。
被切字 反切上字
反切下字
• 被切字 • 反切上字 • 反切下字
贡 古 gu 送 song
g ong
• 反切规则: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上定清浊,下定四声。
反切正例---音和
反切变读/变例----类隔
这说明,“原草案”最初制定时,并非只作为给汉字注音的 辅助工具,而是瞄准制定一套“拼音文字”方案设计的,但一 下子用拼音文字取代汉字,引起很多人的反对。
为此,周恩来总理专门指示审定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还不是 文字方案,它是给汉字注音,帮助扫盲,帮助推广普通话的, 它还不能代替汉字,因此现在不能废除汉字。至于汉字将来是 否要用拼音文字代替,这个问题需要从长计议,现在不做决定。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1.字母表:26个拉丁字母 2.声母表:21个辅音生母及其名称 3.韵母表:共39个 4.声调符号:4个声调符号及其标注规则 5.隔音符号:用于音节界限混淆时的分割
1.字母表
(四)、该系统的缺点
1、它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充分考虑汉语的 语音特点,拘泥于国际习惯,沿袭前人使 用的送气符号“ ’”来表示送气音声母的 办法。而实际应用中,送气符常常被省略, 因而造成很大的混乱。 2、另一个缺点: j和zh不分,都是ch;q 和ch不分,都是ch’。由于’和u上的两点 常被省略,“朱、楚、居、瞿”,拼出来 都是chu。
3.注音符号的特点
(1.)字母形体是汉字笔画式,符号选自古 代简单的汉字。它是以章太炎的汉字笔画式 方案“纽韵文”为基础的 (2.)它的表音功能比直音法和反切法强, 并规定不作文字用,只作汉字注音用。 (3.)注音字母的拼音法为声、介、韵三 拼法。 (4.)缺点:主要是注音字母不是音素字 母,对于普通话中的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 母表示不清,使用起来缺少应有的灵活性。
*部分老字号、驰名品牌,一直沿用威妥 玛拼音,而且还将继续使用下去。如: 青岛啤酒—Tsingtao Beer 贵州茅台酒—Kweichow Moutai 中华牌香烟—Chunghwa *大学名称仍使用威妥玛拼音的,如: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三)、威妥玛系统的影响 虽然自1979年被汉语拼音方案取代,但 威妥玛拼音并未彻底消失。例如: *至今,台湾的县市名称大多仍采用威 妥玛拼音,如台北(Taipei)、台中 (Taichung)、高雄(Kaohsiung)等。 *中国城市机场的三字代码,就是以该 城市威妥玛拼音的字母缩略而成的。如: 重庆—CKG—Chungking 北京—PEK—Peking 香港—HKG—Hongkong
(二)音素化原则,即拼音字母采用音素制的原则。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汉语的音节,最少的只有一个音素, 如啊(a);最多的有四个音素,如边(bian)、庄(zh u a ng); 有的有两个音素,如妈(ma);沙(sha)。
区别: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有些音节光有音没有意义,不能看作语素,如“雳”、“馄”。
• 《吕氏春秋》”崔抒之子相与私闀。“高诱 注:”闀,读近鸿,缓气言之。“
清·陈澧 《切韵考》
“古人音书,但曰读若某, 读与某同,然或无同音之字, 则其法穷;虽有同音之字而 隐避难识,则其法又 穷。„„”
二,读若法
• 用一个同音或近音字注音。 • 一般格式:#,读若#。或:#,读如/读 近/读似#。 • 《说文》 ”綹,… 读若柳。” • 《吕氏春秋》”饬其辞令。“高诱注: ”饬 读若敕。“
第二节 注音符号
1.什么是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即注音字母,是专门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 号,也是注音方法的革命。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 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名称为“国语注音符 号第一式” 。
2.历史地位
注音字母是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子形成的拼音字母, 它的最大功绩在于使汉注音真正走上拼音的道路,实现 了注音方式的符号化。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制定《汉字简化方案》
大力推广普通话
很多人为研究和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贡献智慧。 1950-1955年,文改会收到社会各界包括海外华人共633人 提交的汉语拼音方案655种。这些方案中有汉字笔画式的, 有外文子母式的,有图案式的,有数码式的,甚至还有速 记符号。
“原草案”中对于汉语拼音的制定有非常详尽的考虑和规划。 专家们在设计中甚至考虑到,字母在连写、草书时怎样写,会 不会彼此混淆。
• 《吕氏春秋》”是月也,名渔师始渔,天子 亲往。”高诱注:”渔,读如《论语》之 语。”
三,直音法:
• 用一个同音的字注音。
• 一般格式:#,音#。例如:《离骚》“偭 规矩而改错。”洪兴祖《补注》:“偭音 面。” • 《周礼》”拔茅茹。“郑玄注:”茅,音苗。 “
• 《尔雅。释言》“填,田。” • 《唐韵》”剑,检去声“
4.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对照表
大陆地区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后注音方案停止 使用,但仍是台湾地区汉字的主要拼读工具。目前 使用的注音符号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第三节
威妥玛系统
一、“威妥玛系统”简介
(一)、威妥玛(1818-1895), 英国人,剑桥 大学教授,讲授汉语。
为了便于外国人(主要是英国人)学习掌握汉语,先 后写成《寻津录》和《语言自迩集》两部著作。
二、威妥玛系统与汉语拼音对 照
(一)、声母对照
(二)、韵母对照
第四节 汉语拼音方案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
1949年8月,吴玉章致信毛泽东,称中国文字应改成拉丁 化的拼音文字。毛泽东对此十分重视。 1954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简称“文改会”)。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 指示》,其中明确表示 “中央认为,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比较适宜”。
语素

短语
句子
(三)国际化原则,即采用国际通用的字母形式的原则。
汉语拼音采用的字母,一定要有国际通用性。拉丁字母是国际
公用的符号,具有国际通用性,便于国际交流。1958年,世界有 就有60多个国家采用拉丁字母,现在,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 用拉丁字母形式。今天看来,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方案》 的字母形式无疑是最佳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