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度量1_沪教版(2015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度量1_沪教版(2015秋)

度量1
教学目标
1、能用量数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2、用自己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3、用米尺上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去正确测量实物。

4、认识米(m)和厘米(cm),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测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米和厘米的初步认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钢卷尺,缝纫尺等。

课前准备连一连。

教室的长大约5m
街的宽大约10m
体育馆的长大约100m
运动会的长大约30m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操作多媒体课件(主题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四人讨论,及时交流,反馈意见。

2、师:小胖在用脚步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测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测量课桌的长与宽。

介绍:打开大拇指和食指,我们把这段距离用“拃”来表示,念作zà。

3、原来我们身上的许多器官都可以帮助我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度量。

(出示课题)
二、实践感知
1、下面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去量一量吧!
(1)用脚步量:教室的长与宽、走廊的长。

(2)用脚底量:门宽、橱宽、走廊宽。

(3)用拃量:课桌、窗台、黑板。

把“课桌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请学生汇报,写于黑板上。

2、质疑:同样长的一个课桌,为什么用拃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3、归纳:聪明的人类发明了一种公正的度量长度的工具,方便人们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它就是“尺”。

小朋友已经和尺交上了好朋友,说说尺的用途是什么?今天我们请米尺来帮助我们测量,它很柔软便于度量。

4、认识米。

(1)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2)介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3)感知:
①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②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③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三、练习巩固
1、每人都用自己的米尺测量自己的指宽、拃、脚步各是多少厘米?记录在书本P47的练习上。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度量小实验:
(1)用指宽和米尺分别去测量橡皮的长度,说说你的体会。

(2)用拃和米尺分别去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小结:我们身上的“尺”可以帮助我们估测,使用简单方便,但是不够精确。

如果要得到精确的度量结果,我们就必须用尺进行度量。

4、自由活动:用你身上的“尺”或米尺去度量自己喜欢的物体。

四、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长度:
长颈鹿高约5()黑板长约400()宽约1()
小亚身高1()30()
2、填空
1m=( )cm 半米=()厘米 500cm=( )m
板书设计度量
估测精确
用脚步量用尺量
用脚底量
用拃量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