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含义:外、内,相互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普遍性
联系
从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一切以时、地、条为转移
把握各种条件
建立新的联系
多样性
客观性
特点
教
学
反
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本节课,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本节教学,完全达到了课表要求,学生明确了哲学中联系的含义,理解了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进一步培养和巩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兼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树立了环保意识。
7.1-3
联系的多样性
反向分析视频中世界杯的影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联系具有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1、积极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联系具有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1、反向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教师引导有利于调控学生思维及课堂结构,进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出科学结论
7.1-2联系的客观性
课
堂教学过程设计思
路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层层递进抛出问题:1、提到“世界杯”,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3、由世界杯我们联想到这些内容,说明他们和世界杯之间存在着……?
学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得出结论——联系
以世界杯作为背景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亢奋的状态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1、展示材料“世界杯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联系具有客观性
2、知识解读: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3、展示材料“巴西世界杯期间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
4、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合作探究并展示答案
展示两则材料
把问题引入环保,拓宽视野的同时也贴近热点问题,突破难点的同时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此之前学习了哲学的基本概述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相关内容,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哲学的思维方法。但由于本人授课班级的学生程度整体相对较弱,在解决问题时不能更好的使用相关原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在关注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与探究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结合哲学学科相对比较抽象的特点以及学生学科思维不完整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总结得出科学的结论。
3.某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一栏写道:(1)与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合用,可引起严重嗜睡;(2)与茶碱合用,本药清除率下降,会增加本药的不良反应。这说明( )
A.联系具有偶然性B.联系具有多样性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2.在2014年6月30日,荷兰对阵墨西哥的比赛,罗本总共3次摔倒在禁区内,业界专家认为后两次都是假摔,赛后接受采访时,罗本表示:“我必须承认,上半场我跳水了。我必须为此做出道歉。有时你的确非常期待点球的来临,因为那将改变比赛结果。”按规则,假摔应受到黄牌警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教学重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教学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预习本节课教材内容
2、课外延伸阅读,多方面了解世界杯的影响
教学策略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并展示学习成果。
2、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世界杯的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达标检测
教学目标
测试题目内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这在哲学上主要体现了(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直接联系
B.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1.认真观看视频,寻找视频中的联系;
2.根据教材表述联系的含义;
3.列举生活中有关联系的事例;
4.同老师共同分析所列举事例,进而明确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5.整理笔记,澄清易错点
播放视频材料《世界杯中的财富》
1、视频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其积极性;
2、学生自己列举事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教师引导有利于调控学生思维角度,进而突出重点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2)通过对联系客观性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共设有三目,分别讲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其中,联系的普遍性是认识联系客观性与多样性的基础,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是普遍性的进一步深入解读。
学习
新知
7.1-1
联系的普遍性
1.播放视频,组织学生寻找世界杯所带来的影响;
2.分析各种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表述联系的含义;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普遍联系的事例;
4.结合学生举例,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联系具有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5.设置问题:联系是普遍的,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①应坚持联系的客观性,防止主观臆造的联系对实践活动的误导②“假摔”承载了赢得点球的美好愿望,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③“假摔骗过裁判”体现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④联系是主体根据其内在需要而构建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个性化
教学
问题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探究问题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准备,比较简单明了的问题多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准备,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以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设计者:
单位:授课年级:高二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与课上活动,使学生识记联系的含义;(2)通过师生互动与分析材料使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3)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联系的三个基本特征并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