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知识点1、当计划由于受到外部干扰因素而偏离原来方向时,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是控制。
2、根据麦格雷戈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因此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惩罚等才能使他们努力完成工作。
3、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定计划。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19世界末、20世纪初。
6、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7、有“经营管理之父”称号的古典管理学家是法约尔。
8、现代管理理论中,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
9、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10、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1、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学者是赫伯特·A.西蒙。
1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1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14、管理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使人们能用够尽可能少的支出去实现既定目标的环境。
15、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15、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提出的企业战略的5P包括: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
16、企业战略规定了战略规划期内的总任务和完成的基本方针、重大措施以及主要步骤,因而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挑战性、相对稳定性和纲领性等特征。
17、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价值分析模型、公司地位和行业吸引力矩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基本竞争战略。
18、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中五种力量是指:同行业竞争者间的竞争、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威胁、顾客讨价还价的威胁。
19、战略联盟的基本形式:合资企业、相互持股和非产权战略联盟。
20、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文化、价值观文化、人本文化和创新文化。
21、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决策理论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
22、某企业为推销甲产品,预计单位产品售价为5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2元,每年需固定费用为3000元,盈亏平衡时产品应为1000台23、某产品单价2元,单位变动成本1.8元,固定成本40000元,销量100000件,当前亏损达20000元,若企业拟采取提价的方法扭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单价的最小值应为2.2元。
24、对于研究环境不确定、可能出现不同自然状态,且每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也无法估计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决策属于非确定型决策。
25市场是人口、购买力和购买需求三个因素的统一,体现的是一个市场容量的概念。
26、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提出了4C理论,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购买的便利性和与消费者沟通。
27、产品组合的关联度是指一个企业的各个产品大类在最终使用、生产条件、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密切相关程度。
28、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淘汰的整个发展过程,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29、品牌经向政府商标局注册登记后,过的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就称为商标。
商标是法律概念,而品牌更偏重于管理概念,构成品牌资产。
30、企业在为产品定价时通常采取成本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和需求导向定价法等三类基本的定价方法或战略。
31、撇脂定价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赚取最大利润,尽快收回投资,然后伺机再降价的定价策略。
32、促销组合,又称为营销传播组合,主要由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四种传播方式或工具组成。
33、经营成本是项目运营期的主要现金流出,其构成和估算采用的表达式为: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退消费—利息34、当名义利率一定时,按半年计息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35、内部收益率属于动态评价指标。
36、在多方案决策中,如果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不影响他方案是否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独立。
37、某工程在建成后的10年经营期内,每年年末可获利250万元,年利率为10%,十年的总收益的现值为15363.1万元。
二、名词解释1、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有效的争取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法人资格(或自然人)的经济组织。
3、企业管理: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经营规律,按市场反应出来的社会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满足职工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4、管理二重性:管理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的一般性),有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特殊性)。
5、管理者:管理者是管理行为过程的主体,凡是参与管理的人,都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一般由拥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
6、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份,第一,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第二,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7、知识管理:是信息转化为课被人们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
8、虚拟组织:指两个以上独立的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9、企业战略:一个企业认清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基础上,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而做出的一系列根本的,全局性的,长远性的,指导性的谋略。
10、SWOT分析:是一种将企业战略与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优势劣势分析,主要分析内部条件,二是机会威胁分析,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
11、差别化战略:指企业为其产品或服务创造出于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所不同的显著特征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12、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其长期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培育或形成的一种能够使其获得竞争优势地位的能力。
13、蓝海战略:企业从关注并超越竞争对手,转为向买方提供价值飞跃,从而挖掘巨大的潜在需求,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目的是摆脱红海和开创蓝海。
14、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15、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
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16、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
17/多目标决策:系统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个目标的满足程度这类决策问题称为多目标决策。
18、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有一定的风险。
19、市场:市场营销学者认为,市场是某种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
即市场是人口、购买需求和购买力三个因素的统一,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缺一不可的,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现实的市场。
20、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提供并同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
21、产品观念:是以消费者会选择价格相同而质地最好的产品为假设前提,把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的一种营销观念。
22、市场细分:指营销者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特征,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消费群)的过程。
23、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符号或图案设计,或者是它们的不同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便于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
24、声望定价:企业利用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声望,信任及仰慕心理来确定商品的价格,把价格定为整数或高价。
25、渠道:又叫分销渠道或营销渠道,指参与产品所有权转移或产品买卖交易活动的中间商所组成的统一体。
26、促销:企业通过人员或非人员的方式,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引发、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兴趣,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企业行为。
27、投资:是指人们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行为,即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以获取所期望的报酬。
28、现金流:是指某一特定时间以内,特定的经济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的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
29、时间价值:指资金作为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
30、资金等值:在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不同时点上数额不相等的资金在一定利率条件下具有相等的价值。
31、净现值:指项目方案在寿命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期初时的现值之和。
32、内部收益率:又称内部报酬率,指项目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33、资金成本:投资者在项目实施中,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向资金的所有者及中介人支付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
三、简答1、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发挥管理职能的重点上存在哪些区别?答:①基层管理者主要在于执行。
指导和控制,具备技术技能最重要;②中层管理者主要在于计划、指导和控制,对技能的要求下降,对思想技能的要求上升;③高层管理者的职能主要在于决策和控制,思维技能最为重要。
2、简述管理者的层次划分以及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技能。
答:(1)层次: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2)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思维技能。
3、管理的二重性原理及现实意义是什么?答:(1)管理二重性:管理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的一般性),又有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特殊性)。
(2)指导意义:①有利于研究、总结和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②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中的科学经验与方法;③有利于结合国情学习、运用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答:①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
②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③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5、管理活动还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1)管理活动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和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
6、简述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