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背景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分别为:介绍我自己;漫游语文世界。
我将第二单元的主题定为──《名字里的学问》,其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二是延续并深化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浅层次的介绍自己,而《名字里的学问》虽不是专门介绍自己,但却包含对自己的深刻认识,并能逐步唤起自己的生命意识。
此外,这个教学设计能很好地把写作、口语交际及其它语文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思路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名字里的学问》,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人取名字的一些常识、趣闻等,并将这些资料整理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2、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研究自己的名字,并将研究成果写在练笔本上。
3、以《名字里的学问》为主题,进行集体交流。
三、预期目标1、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2、学习多渠道收集资料,并学习如何整理资料。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4、学会认识自我,增强生命意识。
四、教学反思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名字里的学问》历时近两周,师生皆有较多的收获,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下面试从两大方面作一些反思:此次活动的成功之处:1、活动切入点──《名字里的学问》选得不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高。
整个活动以自主探究为主,探究的宽度和深度都有所体现。
很多同学都在自己的练笔本中表达了这种心情。
2、强化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许多同学萌发了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意识。
3、课堂交流十分活跃,并可看出有些同学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4、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途径。
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5、执教者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自我认识和反省的机会。
通过课堂实录的撰写(包括反复观看课堂录象),我得以清晰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平时无法发现的问题。
此次活动的不足之处:1、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多数同学选择了上网,直接导致所选资料的单一(有一部分属雷同),执教者缺乏防御措施。
2、部分同学与家长合作不够好,甚至没有这个环节,因而对自己的名字的认识显得单薄。
3、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参与。
4、整个活动,除了与家长的合作以外,缺少其它形式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的自我批判:1、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存在一些不足。
如第一个环节“猜卡片上的名字”,个别人名的选择不具代表性,导致学生产生过多的歧义,而浪费教学时间。
2、个别点评及发挥的地方,若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存在知识上的不严密,甚至有个别的错误。
3、在点评学生的发言中,仍有一些不必要的重复。
4、第一个教学环节“猜卡片上的名字”结束后,执教者对照幻灯片进行总结时,有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这个环节没有达到最优化。
5、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起承转合,在语言的链接上,存在着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6、教学中的礼貌用语用得不够好,缺少“请坐”这样的语言。
五、今后的对策1、进一步研究语文新课标,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进一步研究学生,努力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
3、进一步研究自己,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加凝练,更加生动;使自己的教态更具亲和力。
4、进一步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一些教育名家,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具特色,更加合理化。
【附课堂实录】(第一张幻灯片显示:名字里的学问;黑板板书:名字里的学问)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班长:坐下!师:世间万物,只要在我们人的认识范围内,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是谁赋予它的呢?生:人(齐答)。
师:人不但赋予万物以名称,还赋予他本身以名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少有人关注过自己或他人的名字,这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其实,我们的名字里面大有学问。
我们从研究自己、他人和世间万物的名称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也是我们这次综合性语文学习的一个主题。
(第二张幻灯片显示:想一想猜一猜这些名字有何特征)我这里选了一些人的名字,请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些人的名字有何特征?师:(出示第一张毛笔书写的人名卡──蔡国庆)一起读一下。
生:蔡国庆(齐)。
师:请同学们说一下。
生:我想,他可能是在国庆节出生的。
师:在国庆节出生的,正确。
师:(出示第二张毛笔书写的人名卡──陈冬梅)一起读一下。
生:陈冬梅(齐)。
师:谁说一下。
生1:冬天梅花盛开的时候出生的。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生2:我想是她的父母希望她像冬天的梅花一样,傲立于风雪之中。
师:不错!还有谁补充?生3:她父母很喜欢冬天里的梅花,所以取这个名字。
师:她父母很喜欢冬天里的梅花。
说的都有道理。
蓝子君说她肯定是冬天梅花盛开的时候出生的,后面的同学说不一定是冬天出生的,因为她父母喜欢冬天的梅花,也可以叫这个名字。
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她是冬天里出生的,至于是不是在梅花盛开的时候出生的,那也未必。
但是她的父母一定喜欢冬天里的梅花,希望她以后像冬天里的梅花一样。
猜得不错。
师:(出示第三张毛笔书写的人名卡──李湘)一起读。
生:李湘(齐)。
师:知道这个人吗?生:知道(纷纷地)。
师:何许人也?生1:《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
师:你能不能说说她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生:不知道。
生2:因为“湘”是湖南的简称,她出生在湖南,所以叫“李湘”。
师:对不对?生:对!(齐)师:像这种按地名叫的名字,你们还知道吗?生:鲁豫。
师:非常正确,“凤凰卫视”的名主持鲁豫。
那么有些同学可能说是不是鲁豫在鲁地出生,或是豫呢?那不一定。
她全名陈鲁豫,可能她的父亲、母亲,一个是鲁,鲁是那里?(生:山东),一个是豫,豫是那里?(生:河南)那么,这种是属于跟地名有关的。
你们知不知道上步中学前任校长叫什么?生:窃窃私语。
(有的小声说,刘粤生)师:噢,有人知道他叫刘粤生。
为什么叫刘粤生?在广东出生的。
可见他祖上是不是广东人?(生:是)是吗?肯定不是。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就推断他不是广东人,后来一问,果然如此。
他祖籍河北,其父是南下干部,他小时侯在这里出生,便取名刘粤生。
师:(出示第4张名字卡片──敖翔)一起读一遍。
生:ào xiáng师:ào xiáng吗?生:áo xiáng师:áo xiáng。
(指着“敖”字说)这是一个姓。
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姓“敖”,名“翔”,知道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吗?生:沉默(约4秒钟)师:真正的áo xiáng一词是这样写的吗?生:不是。
师:虽然不是这两个字,但读起来就有“翱翔”之意。
知道什么意思吗?生:(不敢说)师:(指着幻灯片说)不知道可以猜嘛,猜一猜,无所谓对错。
生1:那个“翔”字像老鹰飞翔,刚好他的姓读“敖”,所以,一读起来就是“翱翔”了。
师:哦,他的父母希望他像老鹰一样翱翔。
还有哪个同学说说?生2:他的父母希望他有才,能够飞到蓝天,所以取名“敖翔”。
师:很好!其实这两个同学都说对了。
他的父母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够翱翔于广阔的蓝天之上,也就是说,希望他以后无论学业还是事业都能够展翅飞翔,寄予了一种美好的希望,这种叫法也很多。
师:(出示第5张名字卡片──王若愚)一起读。
生:王若愚。
师:王若愚,姓王,名若愚。
这个名字有何讲究?生:(窃窃私语,小声议论,其中蒋姝男同学跃跃欲试)师:好,请蒋姝男同学回答。
生:这个名字一看很蠢。
师:你由这个名字想到了什么?生:大智若愚。
师:声音大一点。
生:大智若愚。
师: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是一个成语,你接着说。
生:表面上很笨,其实很有志向。
师:知道“大智若愚”这个成语的举手。
生:(有12个同学举手)师:不错,把手放下。
刚才蒋姝男反应很快,她猜中了这个人父母的心思。
这个人的父母就是根据成语“大智若愚”来取的。
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不一定从表面上能看出来。
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很蠢,他这个蠢是真蠢还是假蠢?(生齐声:假蠢)哦,装出来了。
这是中国人一直宣扬的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叫──(学生齐答:谦虚)对了,中国人特别宣扬谦虚。
所以,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要装得谦虚,所以有“大智若愚”一说。
这个父母很有文化。
师:(出示第6张名字卡片──张玛丽)来,一起读。
生:张玛丽。
师: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生:(议论纷纷)生1: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混血儿。
师:哦,混血儿。
生2:她是一个中国人,出国留学了,一定要取一个英文名。
师:出国留学了。
生3:他的父母在中国,是移民美国后改的名字。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她就在中国也叫这个名字,行不行?生:行!(齐声)生4:她父母想让她很美丽,因为“玛”是“玛瑙”。
师:可能没这么复杂。
生5:因为“玛丽·居里”是一个科学家,她父母想她像“玛丽·居里”一样出名。
师:哦,还有这想法。
请坐。
其实这个名字你们想复杂了。
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从音译词中弄一些到名字中来的。
我们在坐的同学中就有一些带这样的字,像什么“娜”之类的,如“林燕娜”的“娜”。
像这个“张玛丽”就非常典型了,都是想沾点洋气。
不是有一种说法,说有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比中国的大吗?其实这是一种崇洋的心理。
师:(出示第7张名字卡片──陶行知)一起读。
生:陶行知。
师:知道这个人吗?生:(议论纷纷,有些同学说知道)师:是什么人?生:作家。
(议论纷纷地)师:不对。
生:诗人。
师:不对。
你们小学时听说过(这个人),对不对?生:是。
师:这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当然他也写过一些作品,但主要从事教育。
现在我们看一看他的名字,姓陶,名行知。
这个难度大一点,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生1:“行知”是表示走万里路,边走边学知识。
师:讲得不错。
生2:“行”是行走,就是在知识中漫游。
师:想象很丰富,还有吗?生3:他预测自己会成为教育家。
《论语》里有一句话“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所以他想了很多句,那些很有哲理的话。
师:不错。
总之,这个名字有很浓的哲学味道。
其实,他的名字就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取的这个名字。
本来他不叫“陶行知”,有一阵字还叫过“陶知行”,后来反复琢磨,还是觉得“陶行知”好。
中国人主张:行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知当然是指一个人掌握的知识。
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自己的行为应相互统一。
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或者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体现自己学到的知识,那么,“知”、“行”就不能达到辨证的统一,不能达到一种默契,那么,这就不是一种最佳状态。
他希望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都运用到自己的实践当中。
他在美国留学多年,学到了很多教育法方面的知识,回来后亲自办学校,而且在农村办学校,用他自己毕生的实践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
所以,他被誉为我们中国最伟大的现当代教育家之一。
师:(出示第8张名字卡片──冰心)生: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