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浆工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灌浆工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昌都市丁青县当堆水电站灌浆工程施工方案安和水利水电工程当堆水电站工程项目部2018年 06 月 26 日昌都市丁青县当堆水电站灌浆工程施工方案审查:校核:编写: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施工布置(浆、水、电系统) (4)三、资源配置 (6)四、固结灌浆 (7)五、帷幕钻孔及灌浆 (9)六、成果资料 (15)七、质量管理措施 (16)八、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7)九、安全文明施工及其它 (18)当堆水电站灌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当堆水电站位于自治区昌都地区丁青县尺牍镇境,处于怒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嘎曲中游河段。

嘎曲流域位于东经94°34′~95°14′,北纬31°30′~32°10′之间,发源于海拔5200m的夏日阿坝山,河流流向自北向南,在嘎塔村附近,曲汇入后始称为嘎曲,在甘岩乡附近,有艾曲汇入,在尺犊镇日曲汇入。

坝(厂)址距尺牍镇约14km,距丁青县所在地丁青镇78km,距昌都地区所在地昌都镇326km,距那曲地区所在地那曲镇439km,距市766km。

丁青县地处东北部、昌都地区西北部、唐古拉山余脉他念他翁山南麓,西与那曲地区巴青县、索县交界,北与省州杂多县和囊谦县接壤,东与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倚山为邻,南与昌都地区边坝县隔怒江相望。

拟建工程坝址位于东经95°04′,北纬31°30′,海拔3700m,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为3530km2。

当堆水电站为低水头坝后式电站,以发电为主,无其它综合利用要求。

电站总装机容量3200kW(2×1600kW),水轮发电机额定水头18.50m,设计引用流量20.40m3/s。

水库正常蓄水位3698.00m、设计洪水位3700.04m、校核洪水位3701.85m,水库总库容360.57万m3,调节库容57.58万m3。

2、主要项目及工程量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见表 1-1表1-1注:本工程量,最终以实际发生为准。

3、主要控制工期工程控制性工期为3个月。

4、施工依据《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SL62-2014);《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量质量等级评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当堆水电站帷幕灌浆施工技术要求》;《当堆水电站隧洞灌浆施工技术要求》。

二、施工布置(浆、水、电系统)本着易于控制施工质量、就近、方便、节省的原则,在确保施工需要和工程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场已有条件合理有效的布置供水、供电、通讯及排污、制浆系统。

1.施工用浆在左岸搭设一个6米×8米的制浆平台;制浆用黑旋风高速搅拌机容量400L制成现场所需标准浆液,输送各双层搅拌桶配浆。

2.施工用电从500KW柴油发电机引接三相电源至工作面,作为动力主电源。

所有用电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器。

用电线路、设施、设备使用应符合要求,线路搭设整齐,并确保有足够照明。

3.施工用水灌浆工程所用水主要为制浆、钻孔用水。

采用泵送供水方式。

在上游围堰取水,设1台9.0KW的多极潜水泵将清水抽到左岸容积为10m3的储水箱,通过供水管,管道上设置阀门和增压泵,利用自由落差及增压泵送水。

4.废水废浆排放对于帷幕灌浆钻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岩粉、岩芯、废渣等由施工机组收集在一起后,每班安排专人进行清理,装袋后弃于指定地点。

产生的废水、弃浆通过排污泵抽排到的沉淀池后,再由沉淀池抽排到项目部指定位置。

5.钻灌平台布置坝底钻孔直接在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盖板上,钻机需要垫高时利用枕木或木板,作为钻机平台;两岸边坡施工,根据边坡坡度采用Φ50mm钢管架搭设钻孔平台;施工部位满铺木板或钢模板并用铁丝绑扎牢固,每根立地架管打Φ22插筋)。

6.施工顺序及计划安排先河床,再左坝肩灌浆平洞,然后左右坝肩斜坡段,右坝肩灌浆平洞段。

三、资源配置1.设备选择。

本工程工期紧,根据灌浆吸浆量的递减规律,钻孔机械的配置要能充分满足施工强度要求,所以施工时高峰时配置 2台 XY-2型回转式钻机;3台SNS型灌浆泵;1台高速制浆机;1台灌浆自动记录仪。

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如下表:2.材料准备①钻孔过程中应配备足够的钻头、钻杆、扩孔器、岩芯管等。

②压力表在压水、洗孔时使用小量程压力表,压力表标值在0~1.6Mpa。

③进浆管路及高压阀门之前回浆管采用高压钢丝编织胶管。

3.施工人员配备根据工程量及工期,以及帷幕灌浆的重要性与技术要求的严格性,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优化配置,配备计划如表3所示:施工人员配置表表3四、固结灌浆1、孔位布置:固结孔孔距3.0m和排距为3.0m,固结灌浆孔深度按设计孔深一次性成孔。

所有固结灌浆孔孔位、孔向、孔深应满足要求,其偏差在规规定之。

2、冲洗及压水试验:灌浆孔孔径不小于Φ38mm,;洗孔通过高压水对孔壁进行冲洗,把孔沉碴冲洗干净,直至回水澄清方可结束。

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且不大于1MPa。

选择具有代表性5%孔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

3、灌浆:3.1灌浆方式:采用孔循环法,本工程固结浆深度为入岩5.0m,采用全孔一次性钻灌。

3.2灌浆顺序:采用环间分序、环加密的原则进行,环间分两个次序进行。

灌浆压力:建议Ⅰ序孔采用0.3Mpa;Ⅱ序孔采用0.5Mpa。

3.3 灌浆水灰比:灌浆遵循由稀到浓的原则,开灌水灰比为3:1、2:1、1:1、0.8:1、0.5:1五个比级。

3.4水灰比改变原则: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注入量已达 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改变时,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

3.5结束标准:当注入率不大于1.0L/min时,继续灌注30min,灌浆即可结束。

3.6封孔:采用导管注浆封孔法。

4、质量检查固结灌浆采用压水试验进行质量检查。

压水试验检查孔的钻进在灌浆施工3天后进行。

检查孔的数量应不少于灌浆孔总数的3%,设计规定透水率为5Lu,其孔段合格率应在85%以上,否则应进行补充固结灌浆;不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 150%,且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认为合格。

五、帷幕钻孔及灌浆1、施工条件:⑴钻孔灌浆工作应在其帷幕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⑵灌浆过程中安设抬动监测装置。

灌浆过程中应经常观测和记录,严禁抬动值超过设计及规要求。

根据帷幕灌浆防渗工程施工工序和要求,主要施工流程见图5-1.2、钻灌施工顺序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孔循环分段钻灌法”。

单排孔帷幕应分为三序灌浆。

根据现场灌浆试验情况,对岩性完整的地层,帷幕灌浆可改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3、钻孔(1)钻孔孔径帷幕灌浆孔宜选用较小的孔径,但终孔孔径不得小于φ56mm;钻孔孔壁应平直完整。

(2)钻孔机具及钻进参数帷幕灌浆钻孔、灌后检查孔钻孔均采用清水钻进,地质回转钻机钻孔,根据地层情况选用钻头钻进。

(3)钻孔控制依据设计技术要求提供的坐标点、指定的参照物,项目部采用全站仪对孔位进行放样,现场施工人员采用钢卷尺对孔位进行校核。

钻机就位后采用水准尺对钻机进行校正,灌浆孔孔位偏差严格控制在10cm以。

帷幕灌浆的各类钻孔均应分段进行,孔斜测量垂直的或顶角不大于5°的钻孔孔底最大允许偏差值不大于下表。

4、钻孔冲洗在基岩段采用压力水进行孔壁冲洗直至回水清净时止,不大于20min,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 80%,并不大于1.0Mpa。

孔沉积厚度不得超过20cm。

5、压水试验(1)帷幕灌浆孔(除先导孔以外)在各灌浆段灌浆前要做简易压水试验。

简易压水试验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0Mpa。

(2)帷幕灌浆试验孔、检查孔应按规定采用单点法进行压水试验。

(3)对遇水后性能易恶化的地层,可不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也宜少做或不做压水试验。

6、灌浆6.1本工程灌浆采用孔口封闭,孔循环,自上而下的分段灌浆法,各灌浆段灌浆时必须下入射浆管,管口距段底不得大于50cm。

帷幕灌浆段长度为第一段入岩2m;以下各段为5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减或加长,但不得大于8m。

岩体破碎孔壁不稳时,段长应缩短。

坝体混凝土盖板和基岩的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浆并预埋孔口管待凝24h后扫孔进行下一段钻灌工作。

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待凝时间不宜少于24h,其余灌浆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

灌浆前孔口涌水、灌浆后返浆或遇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宜待凝,待凝时间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帷幕灌浆孔各灌浆段,不论透水率大小均应按设计技术要求进行灌浆。

灌浆孔相互串浆时,可采用群孔并联灌注,孔数不宜多于3个,并应控制压力。

6.2灌浆压力按照设计文件,帷幕灌浆处理深度以深入q=5lu线以下5m控制,灌浆压力为0.5~3.0Mpa。

6.3灌浆浆液:帷幕灌浆中浆液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帷幕灌浆普通水泥浆,水泥浆液水灰比(重量比)为5:1、3:1、2:1、1:1、0.5:1共5个比级,6.4浆液变换原则: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浆液浓度。

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浆液浓度应改浓一级。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在灌浆过程中,当改变浆液水灰比后,如灌浆压力突增或注入率突减时,应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6.5灌浆结束标准:在最大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30min;方可结束灌浆。

当长期达不到结束标准时,应报请监理人共同研究处理措施。

6.6封孔每个帷幕灌浆孔全孔灌浆结束后,采用水灰比0.5:1的浆液“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封孔。

封孔压力采用全孔段平均压力,封孔灌浆时间可为1h。

终孔段的透水率或单位注入量大于设计规定值时,灌浆孔应继续加深。

6.7特殊情况处理灌浆全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

帷幕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以同时进行灌浆,应一泵灌一孔。

否则应将串浆孔用栓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再行扫开串浆孔,而后继续钻孔和灌浆。

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可按照下述原则进行处理:应及早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进行冲洗钻孔,然后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扫孔,而后恢复灌浆。

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

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即可改用中断前的水灰比继续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比减少较多,则浆液应逐级加浓继续灌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