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地理

初一地理

初一地理(上)知识归纳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1.用来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很多,主要包括:半径、直径、表面积、周长、体积等。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地球的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合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球仪上最明显的点与线有:北极、南极、地轴、经线和纬线等。

4、地球仪的作用:地球仪既可以方便我们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又能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5、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北极和南极。

三、纬线和经线〈一〉纬线1、纬线的概念: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1)在地球仪上能够找到无数条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圆,称为纬线圈。

2)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为一点。

3)除了0°纬线(赤道)外,其余纬线都有两条纬度相同的纬线,但每个半球的纬线都不相同。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纬度纬度是人们给纬线标注的度数。

1)每条纬线都是用度数标注的。

如:0°纬线。

2)纬线的度数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的。

最大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两点, 它们的纬度均为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以北为北纬,记为N,如:北纬30°记为30° N 。

赤道以南为南纬,记为 S,如:南纬30°记为30°S 。

4、几条重要的纬线、纬度1)赤道(0°纬线)、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2)习惯上,把南北纬30°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60°为中纬度,南北纬60°--90°为高纬度。

(二)、经线1、经线的概念经线是指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经线的特点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在地球仪上能够找到无数条经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3)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圈,叫经线圈.4)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3、经度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

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英国伦敦附近格林威(尼)治天文台原址上的那一条经线为0°经线,0°经线是经度的起点,也称本初子午线。

5、经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1)地球仪上经度的范围是从0°到180°之间,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0°经线向西的180°为西经。

即:西经(W)-——0°——东经( E)经度值向西增大,向东减小。

经度值向东增大,向西减小。

2)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度数相同的经线各有一条,只有0°经线和180°经线有一条经线。

3)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差180°。

4)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的度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5)0°经线以东为东经,记为E 。

如:东经20°记作20° E。

0°经线以西为西经,记为 W。

如:西经20°记作20° W 。

6、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其原因1)东西半球的划分:以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 E )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此线圈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2)东西半球划分的原因:20°W和160° E这个经线圈基本在海洋上通过,很少穿过陆地,从而避免了把欧洲、非洲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所带来的不便。

四、经纬网1、经纬网概念:经纬网是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经纬网的作用(研究经纬网的目的):确定地球上某点的地理位置。

主要体现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以及出租车上的卫星定位系统。

3、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首先找出该地所在经度的经线,然后在此经线上再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的纬线,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位置。

4、纬度、经度判定方法:经度:数值向东越来越大是东经;数值向西越来越大是西经纬度:数值向北越来越大是北纬;数值向南越来越大是南纬注:地球仪上的能够使地球模型转动的轴以及标注的经线和纬线,在真实的地球上都是不存在的,它们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想出来的。

经线和纬线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圆圈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分布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相等度数范围赤道为0°南北两极为90°本初子午线为0°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180°经纬度表示法北纬用 N, 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赤道20°W和160° E为东西半球分界线数量特征0°——90°0°——180°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度数起止点本初子午线(0°经线)赤道(0°纬线)度数划分向东向西各为180°向南向北各为90°代号东经(E)西经( W )南纬(S )北纬( N)第三节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一〉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1比例尺表示形式:1)数字式如,1:50000002)线段式如, 0 _____50 千米3)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注:1、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2、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表示范围的大小表示内容的详略大比例尺小详细小比例尺大粗略〈二〉地图上的方向判定法1、经纬网判定法1)同一经线上的点只存在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点只存在正东正西的关系。

2)、若两地同位于东经,经度大的在东面;若两地同位于西经,经度值小的在东面;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面,反之在西面。

(附问题一根据上述两点,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方向?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2、指向标定位法1)指向标指向北极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向标注东西南北②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二、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面上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1)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山脊2) 等高线向高处凸表示山谷3)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4)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见教材P16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1、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29%。

(即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所以,从太空看上去,地球更像是一个水球。

2、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西亚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其中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3、各大洲的分界线: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注:①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

②土耳其地跨欧亚两洲。

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注:①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

③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境内,所以埃及是地跨亚洲和非洲的国家。

3)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注: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

4)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注:丹麦海峡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

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注: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活动。

如: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壳的变动,在我国东部的海低发现古河流遗迹说明海平面的升降,荷兰的围海造田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二、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1、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六大板块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说明:①太平洋板块全部在大洋中(太平洋),其余板块均包括陆地和海洋。

②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球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③→←表示两个板块相对运动,造成碰撞和挤压,易形成山脉,引起火山和地震。

④←→表示两个板块相向运动,造成张裂,易形成裂谷和海洋.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①经常变化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飞天气可能变化很大。

3、天气与交通、生活、农业和军事等有很大关系。

4、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飞情况;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天气符号来表示天气状况或天气变化。

5、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6、风向是风的来向。

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风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的强弱。

风的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7、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8、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