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万全乡常溪二、三级水电站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一、概述1.1项目由来及其建设意义将乐县地处闽西北部山区,扼闽江支流金溪的中下游,土地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6万余人,辖12个乡(镇),林产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分布较为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3.6万千瓦,仅常溪就可开发2600千瓦。
截至2001年底,将乐县拥有小水电2.6万kWh,年发电量0.85亿kWh,为了保证该县工农业稳步持续增长,缓解该区域电力供求矛盾,常溪二、三级水电站作为开发条件较好,经济指标较优的水电项目得到了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于2002年12月由尤溪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完成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将乐县万全乡常溪二、三级水电站位于将乐县万全乡常安村常溪流域,距县城60km。
二级电站装机900kW,三级装机9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822万kWh,年利用小时为4560小时,由股份制企业万全乡常溪流域电站投资1125.57万元兴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万全乡常溪流域电站于2003年2月8日委托我院进行该项目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为此,我院经充分调查、收集资料后,完成该报告。
1.2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2、2.3-93;HJ/T2.4-1995。
⑷《将乐县万全常溪二、三级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尤溪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2002.12。
⑸《委托书》万全乡常溪流域电站2003.2.8。
1.3评价标准⑴水环境常溪水域流入闽江支流金溪,为出境水域,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GB3838-1996)表4中一级标准。
⑵声环境区域声环境属《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7-93)1类区,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类标准。
⑶大气环境该区域大气环境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类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
⑷生态环境该项目所在地为一般山林地,不属于各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以杂林地、次生灌丛为主,未发现属国家各级保护的动、植物。
1.4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周围环境特征和拟建项目建设情况,水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从二级电站至三级电站之间长约13km的范围,声环境范围为厂界外100m。
该区域内没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水源地等敏感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纳污水域常溪和距三级电站约200m的常溪自然村。
二、项目概况2.1建设规模2.1建设规模常溪二、三级水电站总装机1800kW。
其中二级水电站在一级电站(已建)下游900米处,建设砼埋块石拱坝,坝上游集雨面积64km2,坝高9.8m,坝顶弧37.5m,库容12.6万m3,正常蓄水位302.0m,死水位279.1m,河床底高程292.4m,并凿洞2.12km至启甲建设发电厂房,水头落差48m,引用流量2.5m3/s,总装机900kW。
三级电站在启甲电站(已建)下游1.2km处建设砼埋石拱坝,坝上游集雨面积75km2,坝高10m,坝顶弧长41m,容库17.3万m3,正常蓄水位250.0m,死水位244.8m,河床底高程240.6m,并凿洞2.52km至常溪村河对岸建设发电厂房。
水头差42m,引用流量2.79m3/s,装机容量900kW。
工程特性见表1:续表1工程特性表本工程区域地质为震旦系麻源组地层和燕山晚期侵入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致密坚硬,区域内未发育有较大的断裂带,二级坝址河谷呈“U”形,两岸地形大致对称,坡度35~40度左右,河床宽度35m,河床高程为287.3m,平均挖深3.6m 左右;引水隧洞全长2120m,沿线基岩为黑云变粒岩二长石英片岩等,地岩构造段较为简单,无大的构造从洞线及附近通过,能满足工程要求。
三级:坝址河谷呈“U”形两岸大致对称,坡度33~38度左右,河床底高程234.4m,河床宽42m,基岩为黑云变粒岩,平均开挖深度为4.5m左右,引水隧洞全长2520m,沿线基岩为黑云变粒岩二长石英片岩等,区内无大的断裂带,能满足工程要求。
2.3主要建筑物2.3.1二级电站该电站主要建筑物有:拦河拱坝、引水隧洞、调压井、发电厂房、升压站和输电线路等。
⑴拦河坝拱坝:采用砼埋块石拱坝,坝高18.2m,坝顶弧长75m,坝顶宽1.5mn,底宽 4.3m,坝顶自由溢流,溢流面高程302m,坝底高程287.3m,设计砂闸一道;⑵压力隧洞:长2120m,输水流量2.5m3/s,断面尺寸B×H=2.3×2.3m(为城门型),设计纵坡I=1/2000;⑶压力衬管:采用一条φ1300主管联合供水,管壁厚10mm,管长80m;在隧洞出口分叉,用800钢管供两台机组发电;⑷发电厂房:位于启甲电站对面上游50m处,管道轴线与厂房成135°交角,按两台机组(1×500 1×400kW)布置,厂房尺寸为18×8.5×9.5m,发电尾水位为252.0m;⑸升压站:为户外式布置在下游侧的台地上,尺寸为55m;⑹输电线路:架设10kV线路架至三级电站,线路长3.3km。
2.3.2三级电站该电站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引水隧洞、发电厂房、升压站和输电线路等。
⑴拦河坝:采用砼埋块石拱坝,坝高19.3m,坝顶弧长82m,坝顶宽为1.5m,底宽为4.5m,坝顶自由溢流。
溢流面高程302m,坝底高程287.3m,设计砂闸一道;⑵压力隧洞:长2120m,输水流量2.5m3/s,断面尺寸B×H=2.3×2.3m(为城门型),设计纵坡I=1/2000;⑶压力衬管:采用一条φ1300主管联合供水,管壁厚10mm,管长80m;在隧洞出口分叉,用800钢管供两台机组发电;⑷发电厂房:位于启甲电站对面上游50m处,管道轴线与厂房成135°交角,按两台机组(1×500 1×400kW)布置,厂房尺寸为18×8.5×9.5m,发电尾水位为252.0m;⑸升压站:为户外式布置在下游侧的台地上,尺寸为55m;⑹输电线路:架设10kV 线路架至三级电站,线路长3.3km。
2.3.2三级电站该电站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引水隧洞、发电厂房、升压站和输电线路等。
⑴拦河坝:采用砼埋块石拱坝,坝高19.3m,坝顶弧长82m,坝顶宽为1.5m,底宽为4.5m,坝顶自由溢流。
溢流面高程250.0m,坝底高程234.4m,设排砂闸一道;⑵压力隧洞:长2520m,输水流量2.79m3/s,断面尺寸2.32.5m(城门型),设计纵坡I=1/2000;⑶压力衬管:采用一条φ1400主管,管道厚10mm,长120m,分叉管用φ800长38m,厚8mm,供两台机组发电;⑷发电厂房:厂房位于常溪自然村对面,管道与厂房成90°,按两台机组(1×500 1×400kW)布置,厂房尺寸为18×8.5×9.5m,发电尾水位为206.1m;⑸升压站:为户外布置在下游侧的台地上,尺寸为55m;⑹输电线路:与二级电站10kV线路并联后架至黄潭变电站并入县网运行,线路长15km。
2.4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河道径流大坝截流引水涵洞压力钢管电网输电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组水轮机组尾水排入下级电站三、社会、经济、环境状况3.1自然环境将乐县地处闽西北部山区,辖区内层峦迭嶂,丘陵起伏,矿产资源、林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分布较为丰富。
项目建设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与大陆性相互影响的季风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具有温度适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为18.7℃,极端最高气温为40.2℃,极端最低气温为-6.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57.5mm。
洪水期主要是峰面雨和台风雨形成,以前者为主,多发生于5-8月份,其主要特性是水量丰富,动态变化,河道坡降大,流速快,易涨易退,二、三级水电站主河道长18km,流域面积8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6300万m3,于常溪口汇入全溪。
2.2社会环境将乐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扼闽江支流金溪的中下游,东界顺昌,西接泰宁,南临明溪,北毗邻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
土地面积2246km2,人口16万余人,辖12个乡(镇),是我省重点林区和商品、毛竹生产基地县之一。
项目所在地万全乡距县城60km,土地面积193km2,人口7358人,主产粮食、烤烟、食用菌、水果,人均收入在1450元,乡镇企业以加工木、竹产品为主,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1078万元。
2.3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地上游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由于林业产品发展需用,现以杂林地次生灌丛存量为主,以其常绿镇叶林、毛竹林。
2.4环境现状根据现场调查,该区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交通车辆尾气和道路扬尘由于车辆较少,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
常溪沿岸基本没有工业污染源,仅排入少量生活污水,因此其水质可达标。
项目所在地没有其它噪声源,声环境可达标。
四、环境影响分析4.1污染源分析4.1.1水污染源该项目水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电站正常运营时员工为48人,生活用水量以200L/人d,污水排污系数以0.9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110t/a。
4.1.2噪声污染源该项目施工期噪声源见表2。
运营期噪声源见表3。
运营期噪声源强项目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弃渣,土石方开挖量为5.2万m3,除少部分回用大坝,其余均为废弃的土石方。
按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5kg计,施工期工人每天将产生24kg的垃圾。
4.1.4生态环境项目施工将使局部地表植被受到破坏,易形成水土流失。
项目淹没山地45亩。
水库蓄水初期,因淹没山地、植被,库中有机物质和总磷的含量有所升高。
4.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2.1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期间将修建拦水大坝、引水渠道、隧洞、厂房和进厂公路等,需开挖大量的土石方。
制,实际水土流失量极少,可按以上计算的水土流失量的10%计,则该水电站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为15.8吨,对环境的影响甚微。
在本项目投产后,需进行全面绿化,恢复地表植被,届时水土流失程度将更小。
4.2.2噪声影响施工期建设场地的噪声源较多,且源强较高,易产生环境影响。
施工期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A声级一般在72-93dB,而运输车辆噪声源强A声级一般在80-94dB。
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源强详见表2。
根据模拟资料和实测结果表明,施工场地厂界噪声A声为76-95dB,影响范围可达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