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中地理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331-01
高中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
面对这样的教材,高中地理教师该如何使用?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程的要求?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积极
地探索,探索出一套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
笔者通过自己长期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的地理教学意见。
一、培养自主意识,鼓励创新质疑
新课改改革浪潮下,教师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创新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传统教育理念,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
们亲自参与每一个学习和实践过程,而教师则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指导。
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究素材,然后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方式,如:自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等。
例如,在讲解“时区和日界线”的习题时,教师提倡同桌与同桌之间互相讲解习题,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要在讲授方法和技巧上狠下功夫
1、讲授枯燥的难点知识时,可以把不容易理解的知识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狠强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去学这些内容,肯定是很难的,但是能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同学们常见的生活例子,再略加讲解,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热力环流”时,单纯的讲课本上的图片和知识,学生们是很难听懂的,我再讲这个内容时,就是在讲台上点燃了一张非常薄的纸,灰烬就上升到空中,然后飘落在讲台的周围,从这个例子切入,再讲热力环流就容易的多。
2、在讲一些对比性很强,而且容易混淆的内容时,可以列出表格进行比较。
由于课本上的很多知识是用文字来表述的,那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就不容易掌握,如果用表格把它们一一归类,在进行深
入的比较和区别,就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个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中,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比较,就可以用一个表格把这三种天气系统放进去来进行,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比较,这样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3、在讲章节难点和重点时,可以把这些知识放在题目当中进行讲解。
如果只讲知识,死扣知识,让同学们去记,他们是感觉不到这个知识的重要性的,而且也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把这个知识放到题目当中,让同学们去做,老师再去讲评,那么同学们就知道这个知识是怎样用的,该怎么理解它。
例如在讲“时间计算”这个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在讲完知识后找一些典型的例题,让一些同学去做,再叫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达到掌握这个知识的目的。
三、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对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讲授“地壳运动”这一内容时,可以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样一个难以理解的地壳运动过程以动态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
生面前。
即起初的画面是水平的岩层,然后在内力的作用下,原本水平的岩层慢慢地发生变形和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接着,“背斜”的“轴部”在张力的作用下更加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更快,从而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结果。
教师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还可以举出“汶川地震”的真实事例,使学生对于该地质现象产生更加真实的印象。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活学活用理论,因材施教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习,活学活用理论,不断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课堂讲授的内容过难、过易,都将使学生困惑,以至于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与效率。
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性,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种学科、每个年龄段甚至不同时代出生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了,这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多走进学生,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笔者在日常备课中,往往把备学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以及他们之间的原有知识水平差异,我们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手段,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帮助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和规律真正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从而达到
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2]莫利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5).
[3]冯明.谈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j].教育界,2010(02).
[4]杨俊卿.试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j].学园,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