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填空第二章知识整理填空1、我国西部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地势总特征:高低,呈分布。
2、一、二阶梯分界线是山山山,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山山山。
第一阶梯主要地形为,(有高原)第二阶梯主要地形为高原、盆地 (有高原高原高原盆地盆地盆地);第三阶梯主要地形为平原、丘陵。
(有平原平原平原)(要求在图中相应位置指出各种地形)3、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面积广大。
4、山区在发展、和等方面优势大,但是,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不便,难度大。
在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注意生态环境问题,预防避免、、、等常见山地灾害的发生。
5、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高原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崎岖不平,多梯田。
6、由于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夏季南北气温差异,除、、外,全国。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在,夏季最热的地方在。
号称我国的三大火炉的城市是、、。
7、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个温度带,有、、、、,另外还有一个气候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
8、我国1月份0oC等温线大致沿一线分布,也是带和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还是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所以,秦岭淮河还是区和区的分界线。
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向递减。
主要受因素影响。
10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11、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与与有关,根据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和。
12、湿润地区的自然景观(植被)是,农业以为主;半湿润地区的自然景观是,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景观,农业以为主;干旱地区的自然景观。
13、在我国,山区包括、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14、受和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
15、冬季风带来的气流。
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了我国的。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习惯上以、、、把我国划分为和。
季风区受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非季风区受、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到达,降水,全年。
16、我国五种气候类型是,总的说来,东部主要是和,西北地区主要是。
17、给我国带来降水的是季风,冬夏季风冷暖气流的交锋形成雨,雨带的移动使我国降水量多少;雨季时间长短;季风气候的优点是,这有利于我国季风区种植业的发展。
但季风的不稳定也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灾害和、等灾害性天气18、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根据其是否流入海洋分为河和外流河,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是,汛期最长的河流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最长的内流河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最长的运河;19、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呈巨大的“”字形,流入海。
20,黄河上、中游分界是自治区的,中、下游的分界线是省的。
21、黄河上游资源丰富。
利用黄河水灌溉使、成为“”。
黄河中游流经,支流较多,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黄河游地区,自古多泛滥。
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
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
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搞好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
2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注入海,有“”和“”之称,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建立了许多座水电站,有、、等水利工程。
23、湖北的到湖南的一段称为“九曲回肠”江,河道蜿蜒蛇形,多浅滩和沙洲,水流不畅易发生灾害。
24、三峡自东向西有瞿塘峡、峡、峡。
25、长江支流众多,通航里程8万多,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之称。
26、秦岭-淮河一线(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1月份0OC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主产地的分界线,米饭和面食为主食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27、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节地势和地形P232.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3.落差:变大。
价值:落差变大,流速加快,蕴藏着大量的水能资源。
4.一方面沟通了东西方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P291.特点: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在开发和利用山地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区灾害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发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优势,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3.⑴原因可能有:a.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b.耕地少,降水少,农业生产落后。
c.思想和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经济闭塞。
(2)建议:a.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
b. 提供资金,发展水利和多种经营。
c.建设公路和铁路,适应山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等。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P33:1、从我国气温冬夏分布特点的形成看,气温分布与地势的关系很明显,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从1月和7月等温线图上可看出,青藏高原地区总是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的气温低,特别是7月。
2、不同的温度带,植被不同,例如:暖温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不同;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运动方式不同,北方人喜欢滑冰,南方人喜欢赛龙舟、泼水等。
--------------------------------------------------------------------------------------------------------------------P37:1、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节约材料,土墙平顶不易被风损坏;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较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2、干湿状况联想到与水果的关系,与经济作物的关系,与房屋建筑、交通、体育活动的关系等等。
(房屋建筑:竹楼、窑洞;交通:船、车马;体育活动:赛龙舟、滑冰、旱船。
)--------------------------------------------------------------------------------------------------------------------P40:1、(1)5-9;5-9;(2)这种降雨与热量的配合特点是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2、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
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丰沛;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所处海陆位置与我国截然不同,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降水稀少,属于沙漠气候区。
3、寒潮: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冬季风实力特别强大,形成的锋面移动速度很快,就会造成大风降温天气,严重时爆发寒潮。
西藏、云贵影响较小。
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雨雪等天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危害。
预防寒潮措施是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做好防寒防冻准备。
洪涝:夏季,锋面雨带登陆时间的早晚或推移速度的快慢,会造成各地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严重时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洪涝灾害往往给国民经济以及人民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预防洪涝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暴雨的监测和预报能力;同时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植树造林等。
--------------------------------------------------------------------------------------------------------------------P43:1、我国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气温较高,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可以种植各种果菜,成为我国重要的果菜生产基地;而北方地区冬季不适宜果菜的生长,过去冬季蔬菜品种非常单调,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南方地区果菜可以运到北方,丰富了北方地区冬季的“菜篮子”,使人们生活得以改善。
2、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及农作物的影响,可以列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和农作物种类。
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旅游资源,例如黄山的云海、冬季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等。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例如房屋的建筑朝向与采光问题,人们的服装与当地的气候关系等。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P46页1.略(松花江注入鄂霍次克海)2.⑵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导致河流流向多为自西向东。
我国气候南方多雨而北方干旱,导致我国河流南多北少。
3.⑴南方汛期开始早,结束晚;汛期南长北短⑵不同:黄河水量年际变化大,汛期短;西江水量年际变化小,汛期长。
影响:从农田灌溉、内河航运、发电量、洪涝灾害等方面分析。
--------------------------------------------------------------------------------------------------------------------P501、⑴自然因素:气候干燥,纬度位置偏北,冬季气温偏低。
可能产生的影响:黄河断流,初春形成凌汛。
人为因素:过度开垦、放牧。
可能产生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的泥沙量增多,形成地上河,暴雨季节,易发生水灾。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初春凌汛严重;中游: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处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旺盛,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洪涝灾害;初春易发生凌汛;近年来断流现象严重,影响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⑵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兴修水利设施;中游: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2.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季节变化大。
人为原因:两岸地区无计划用水,过量引用黄河水。
对策:修建水库,可以有效的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植树造林,含蓄水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政府在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实现全年不断流,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