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化研究设计与方法

质化研究设计与方法


行動研究的特徵
社會過程 行動者親身參與 合作與實踐 限制的解放 理性的批判 彈性與對話
行動研究的步驟
一般性的改進觀點 釐清處境與問題性質 擬定改進實施計畫 付諸實踐 檢討實踐成效與缺點 擬定進一步調整改進的計畫 實踐、檢討與調整(持續循環下去)
可能遭遇到的問題
個人思維與習慣改變 心理壓力的解除 小組互動模式的建立 能力與時間不足 成果認定問題 社會壓力調適
場所或社會網絡的選擇
研究場所的選擇要適用於探究在預 示的問題中所陳述的現象和過程 如果預示的問題在於社會組織的了 解,場所就應該以組織平常運作的 描述,整體環境、組織性質、組織 人員相處情形、參與者的類別、決 策者領導行為、決策過程等。
研究角色
研究者在描述資料時之角色
參與者的觀察 觀察者的參與 晤談者
初步的文獻探討
以發現真象為取向 文獻探討因被限制在某一歷史概念 下,因此無法廣博,但需要深入 理論基礎的來源
相同歷史期間的其他主題研究 使用其他的檔案蒐集而對類似問題 進行研究
歷史名詞的界定
敘述專門的歷史問題後,對於研究 中主要的概念及名詞,應有清楚的 界定 概念可能來自於紮根理論的建立, 或經由文獻探討方式獲得。
分析方法應與研究目標有關
如:原始資料之編排、提供描述 性的敘述、採取解釋性分析或採 取比較分析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不過是研究者對自己有興 趣的研究內容與工作結合,進行持 續的反省、監控與調整改善的歷程。
行動者在自己工作情境中有計畫的 解決問題的過程。
行動研究的目的
專業上的目的: 產生新知識與理論 實踐改善目的: 解決特定問題,日 常工作的改善 個人成長與人際互動的增進
合經系碩二課程
質化研究
第二部分 質的研究設計
Outline
Chap3.質化研究計畫大綱
人種誌研究計畫 歷史研究計畫 行動研究計畫
Chap4.質的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模式 研究設計組成部分

相同點

撰寫方式與量化研究部分類似
研究背景敘述 提出預示問題 研究目的及重要性
差異點
研究過程 設計與方法 討論與結果呈現
資訊蒐集策略
陳述預期駐守田野之期限 資料記載方式(摘要觀察、晤談記錄、 草稿、細節等) 資料歸類、儲存及檢索方式
資料歸納分析與結果討論
將資料蒐集策略、歸類及結果 進行順序性的編排 估計資料的可靠性 結果敘述方式
描述性敘述 描述-分析解釋 基礎的學理分析
研究限制
研究範圍
與問題的敘述有關,場所選擇不 佳,所有參與者無法全部涵蓋等
人種誌研究計畫大綱(1)
緒論
一般的問題敘述
初步的文獻探討
提出預示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人種誌研究計畫大綱(2)
設計與方法
場所或社會網絡的選擇
研究角色
目標抽樣方法資料蒐集方法来自人種誌研究計畫大綱(3)
結論與建議
資料歸納分析 結果討論 研究限制
參考文獻 附錄
一般的問題敘述
對研究問題以簡潔、清晰的 方式進行陳述 問題的敘述緊接在問題的背 景或緣起之後 問題敘述為“發現取向”, 「描述與分析」進行中的 事件或過程
資料來源:查尋、選擇與鑑定
此一步驟是研究重點所在
可以在撰寫研究計畫時敘述清楚; 在開始進行計畫以後才公開決定
史料蒐集無法在擬定計畫時就非常 周全,過程仍須繼續探索 過程中利用在內在及外在鑑定技術, 以期獲得有關的資料,得到有效內 容。
資料歸納分析與結果討論
資料歸納分析是一種循環過程
提出暫時性敘述,再經由各種方 式進行分析驗證
行動研究計畫擬定
找到合適的題目
從理論面(一般性改進點子)著手。 從實務面著手
研究題目評估--興趣、能力與時間、權責與 效益、環境與配合措施。 研究計畫擬定 研究計畫實施 資料收集與分析 研究報告撰寫
設計與方法
有時設計限制成為人種誌研究的 優點,若全然沒限制,研究目標 並不一定能完全達成。
歷史研究
歷史個案研究主張研究一個現象必須從 事長期的研究,由整體觀點來描述與分 析特殊的現象(以一個個案形式) 描述在某段時期中的事件所涉及的機 構、方案或實際情況,以便瞭解整個 事件的情境脈絡,以及背後的預設, 當然也可能瞭解到整個事件對於機構 或參與者的衝擊(Merriam,1988)。
初步的文獻探討
說明在提出所描述預示的問題時, 研究者「可能」使用的概念架構, 同時確認我們對問題的了解或現有 知識,或前人的研究尚待解決或研 究的缺失之處 引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 術領域之理論或實證研究 根據理論或他人研究,開始進行觀 察或田野調查
提出預示的研究問題
以廣泛的、期待的方式,敘述研究 問題,但該問題可能尚待在田野中 重新形成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歷史研究的結果可以增進吾人 對於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期 間發生之活動、人物及組織的 關聯性的了解,並對社會現象 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甚至達到 解決問題或影響未來的決策。
個案研究設計
個案研究即是對特定現象的檢 視(examination),例如一個 計畫、一個事件、一個人、一 個機構、或者一個社會團體 (Merriam,1988)。
人種誌為敘述預示的問題,常選擇 場所並徵得暫時或正式許可,以假 定的研究者角色執行研究 研究者早已有部分資訊,了解在研 究環境中可能觀察得到何種類型的 資料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非常清楚地描述研究目的(與量 化研究的寫法不同) 可能在社會現象或社會行為上 可以提供新的知識或研究方向, 釐清他人尚未了解的問題 可能藉由觀察或描述分析,發 展出新的概念、理論或知識體 系
歷史研究計畫大綱(1)
緒論
一般的問題敘述
初步的文獻探討
歷史名詞的界定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歷史研究計畫大綱(2)
設計與方法
個案研究設計
資料來源:查尋、選擇與鑑定
結論與建議 資料歸納分析與結果 設計限制 參考文獻 附錄
一般的問題敘述
對歷史研究問題的問題要清晰 而精確 問題的敘述多半涉及期間、地 點、人物、運動或組織等 問題敘述針對過去的現象或問 題進行描述,希望發現以往所 不曾了解或未解決的問題
研究者角色對資料蒐集具有交互作 用的影響。
研究者角色儘可能以期望的社會關 係或角色描述之
目標抽樣方法
合於研究目標 小樣本,獲取資訊完整、符合 社會情境或過程的個案 綜合取樣、最大變異抽樣、網 狀抽樣、聲譽個案、極端個案、 代表性個案、關鍵個案等
資料蒐集方法
資料蒐集類型
參與觀察、人種誌晤談、從田野中 蒐集人工製品或實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