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逆向行驶的危害
汽车逆向行驶是道路交通中比较严重的一种主观违法行为,轻则引起交通堵塞,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重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恶性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根据法律这一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左侧通行则属于"逆向行驶"。
多年来,汽车逆向行驶违法现象在各地屡禁不止,少数汽车驾驶人置交通安全和法律于不顾,为贪图一时方便,甚至在高速公路上左侧逆行"反其道而行之",不仅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不幸与灾难,而且给国家财产也带来巨大的损失。
汽车逆向行驶这一违法现象似乎司空见惯,但潜在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各地交通管理机关,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加大这一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其驾驶人一次可记12分并处200元罚款,从公安机关的处罚力度可见汽车逆向行驶对社会危害性程度之高。
客运车辆超载的危害
客运车辆超员、超速是重特大交通事故严重隐患。
历年来,因客运车辆超员、超速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格外关注,也是多年公安交警部门一直头疼的难点问题。
为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公安交警部门积极从自身职能出发,开展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知了行动”、“和谐交通大家行”以及“三超一疲劳”集中整治活动,对遏制客运车辆超员违法行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为遏制了客车超员、超速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诸方因素客车超员、超速行为仍然呈高发态势,形势不容乐观。
(一)客运车超员造成车内拥挤,乘座无序,乘客疲备,在车辆刹车、转向时容易形成挤压伤。
在超员车辆特别是严重超员车辆里,必然有部分乘客只能站立或者挤在车厢内。
车客超速,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如急转弯、刹车,无座乘客很容易造成在车厢内磕碰,同时也极易影响驾驶人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导致乘客特别是对一些没有任何防护能力和自救能力的孩子受伤。
(二)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特别是严重超员时,容易酿成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客运车的技术性能都是根据其核定载质量而设计、匹配的。
客运车辆一旦超员、超速很容易因影响车辆性能而引发交通事故,具体表现在刹车性能、车身稳定性能、轮胎稳定性都大受影响,而由于车辆设计时就已经有最大承受力,严重超员的客车容易导致断轴、爆胎、刹车失灵、车身平衡性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群死群伤交通事故之源。
不系安全带的危害
调查数据显示:在一次可能导致死亡的车祸中,安全带的使用可使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提高60%,发生正面撞车时,系了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57%;侧面撞车时可减少死亡率44%;翻车时可减少死亡率80%。
日本最新研究表明,车祸中后排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猛烈撞击前排座椅,会对司机或前排的乘客形成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在车祸中死亡的概率增加大约5倍。
安全带的防护作用主要是:
(1)防止驾、乘人员被抛出车外;
(2)对抗撞车时的减速度,使驾、乘人员不致与方向盘、仪表板、档风玻璃等物品发生第2次撞击。
正确地佩带安全带注意事项
1.腰部安全带应当系在紧贴在髋骨的下部,与股骨部位正好接触上。
在碰撞时,碰撞力作用在盆腔的骨骼上,避免安全带勒紧腹部导致严重伤害。
2.肩部安全带应当系在肩部,跨过胸腔。
人体的这些部位能够很好地承受安全带的束缚力。
3.为了使腰部安全带系紧,在搭扣端向下拉腰部安全带的同时向上拉肩部安全带。
常见的错误行为
1.系上了安全带,却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所系位置不当或过于宽松);
2.上高速公路时才系安全带,城区行驶时不系;
3.不是起步前系好,而是边开车边系;
4.为应付检查把安全带斜跨于胸前,等检查完再把安全带放下
开车抽烟打电话的危害
抽烟打电话,是许多驾驶员经常进行的高危动作。
研究表明,打电话时出车祸概率是正常驾驶的4倍,而车上抽烟至少由7个动作完成,更是引发车祸的隐形杀手。
有研究表明,开车时吸烟是交通中发生危险的根源之一。
研究认为,吸烟时开车发生车祸的可能性比不吸烟的人高出1.5倍,5%的交通事故与开车时吸烟或打电话有关。
研究表明,在以50km/小时的速度行驶时,驾驶员在点烟的动作中,盲目行驶了大约60米。
在黑暗中,火柴或打火机的火光能使驾驶员在短时间内产生目眩,在突然出现障碍物或意外情况时可能起到致命作用。
而烟雾在封闭的汽车驾驶室或车厢空间内造成的空气污染,能够引起轻度的二氧化碳中毒。
烟雾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看不出来的一层沉积,降低玻璃透明度,增加被对面来车造成目眩的危险。
同时,开车打电话危害也不小。
心理专家认为,打电话开车安全与否与一个人的驾龄关系并不大,而是与情绪和心理变化有关。
人的大脑中信息加工的空间是有限的,在同时处理不同的信息时有所侧重,这就导致了心理变化,心理又会对生理指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疲劳驾驶有什么危害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
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因此,疲劳后严禁驾驶车辆。
疲劳驾驶预防措施:(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4)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
(5)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如果你是已经处于疲劳驾驶中,并且长期得不到充分休息,建议你买一个防疲劳驾驶报警器,具体你可以了解一下径卫视觉的预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