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总则——————————————————————————01 1、组织措施———————————————————————02 一般规定———————————————————————02 现场勘查制制度————————————————————02 工作票制度——————————————————————02 工作联系制度—————————————————————03 工作监护制度—————————————————————03 工作间断、转移与终结制度———————————————04 2、技术措施———————————————————————05 一般技术措施—————————————————————05 等电位作业——————————————————————09 带电断、接引线————————————————————11 带电短接设备—————————————————————12 带电水冲洗——————————————————————13 爆炸压接导线作业———————————————————14 保护间隙———————————————————————15 感应电压保护—————————————————————15 3、带电作业工具的保管与试验———————————————16 一般要求———————————————————————16 试验标准———————————————————————17总则1、本规程系根据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有关带电作业部分,结合我局带电作业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2、带电作业是在带电设备上进行检修或改进的一种特殊工作。
3、本规程适用于10(6)—330kV线路和变电设备上进行的一切带电作业。
4、带电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并取得带电作业合格证,熟悉和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带电作业部分,熟悉和遵守本规程,学会紧急救护法、触电解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5、各级主管生产的领导应熟悉和遵守本规程。
调度人员、变电值班人员应了解和执行本规程的有关部分。
6、带电作业人员因其它原因间断工作连续在六个月以上者应重新考试合格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7、凡是重大作业项目,或新项目,或比较复杂的带电作业项目,应先进行模拟操作试验(新工具应经过机械和电气性能试验),订出操作规程(新工具应具备局级以上单位主持的鉴定会通过),经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才能在带电设备上作业。
8、任何带电作业人员发现有违反本规程的操作,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者,应立即制止。
9、对认真执行本规程者,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本规程或造成事故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理。
10、本规程如与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不符者,应按上级规程执行。
1、带电作业组织措施一般规定1.1.1带电作业应有严密的组织措施,明确的现场分工,严格的现场纪律,并有完善的现场勘查制度、工作票制度、工作联系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及工作间断转移与终结制度。
现场勘查制度1.2.1在进行带电作业之前,根据工作情况,应派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现场查勘。
在满足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设备上进行一般或常用项目的带电作业可不现场勘查。
1.2.2现场查勘应注意结线方式,设备特性、工作环境、间隙距离、交叉跨越等情况。
根据现场查勘情况作出能否带电作业判断,并确定采用的方法及必要的安技措施。
工作票制度1.3.1带电作业应填写带电作业工作票(即第二种工作票,格式见附录)。
工作票经工作票签发人签发后生效。
1.3.2填写带电作业工作票的工作必须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事故紧急处理时,可不填写工作票,但应履行许可手续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3.3工作票应由工作负责人或由他委托的人员填写。
工作票中所列各项措施应正确清楚,不得任意涂改。
如有个别错、漏字要修改时,应字迹清楚。
工作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由工作负责人执存(或专门保存),另一份由工作票签发人保存(或专门保存)。
1.3.4一个工作负责人只能发给一张工作票。
一张工作票适用于同一电压等级、同类型项目的作业。
在工作期间,工作票应始终保持在工作负责人手中,工作票用后应保存半年。
工作联系制度1.4.1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应与调度联系,其联系内容包括:电压等级、设备名称、工作内容、作业范围、工作负责人及工作时间等。
1.4.2带电作业时,中性点有效接地的系统中有可能引起单相接地的作业、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系统中有可能引起相间短路路的作业、复杂的作业以及推广项目,工作前应向调度申请停用重合闸,并不得强送电。
1.4.3带电作业时,需要现场挂保护间隙或改变运行结线方式时,应事先向调度部门申请(口头或书面的),在批准的时间内进行作业。
1.4.4在变电站进行带电作业时,应与值班员联系,并经其许可。
工作监护制度1.5.1凡是带电用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对复杂的工作和高杆塔、多回路上的工作,在杆塔(或构架)上应增设监护人。
1.5.2在复杂的作业项目中,工作领导人(工作票签发人)应在场加强领导。
工作领导人应对以下事项负责:⑴、审查工作是否必要;⑵、审查工作是否安全;⑶、审查工作票上的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⑷、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是否合适和充足。
工作领导人(工作票签发人)应由有丰富的带电作业经验,熟悉设备情况和本规程的生产领导人、技术人员,经局主管专业工程师审查、主管生产领导或总工程师批准的人员担任。
工作领导人不得兼任该项作业的工作负责人。
1.5.3工作负责人是作业现场的主要监护人,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不得直接进行操作,其主要职责是:⑴、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⑵、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必要时进行补充现场安全措施,保证作业安全顺利地进行;⑶、工作前向全体人员交代工作任务、作业方法和安全措施,明确分配工作岗位;⑷、检查工器具、材料、设备是否齐全合格;⑸、正确发布一切操作命令,对工作人员不断进行监护,督促工作人员遵守本规程,及时纠正违反本规程的行为以及习惯性违章动作。
工作负责人应经处主管生产领导或主任工程师书面批准并报局生技或安监部门备案。
1.5.4在带电作业中,工作班(组)成员,应互相监护,紧密配合;认真执行本规程和现场安全措施,对违反规程、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错误命令或行为,有权提出意见或制止;必须按各自的责任,完成分配的工作,以保证安全地完成整个作业。
工作间断、转移与终结制度1.6.1工作间断时,对使用中的工器具应固定牢靠并派人看守现场。
恢复工作时,应派人详细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确认安全可靠,方可开始工作。
工作进行中,当天气突然变化(如雷雨、暴风等),应立即暂停工作。
如此时设备不能及时恢复,工作人员必须撤离现场,并与高度取得联系,采取强迫停电措施。
1.6.2工作转移时,应拆除所有工器具并仔细检查,使被检修的设备、现场恢复正常。
1.6.3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应向调度或变电站值班员汇报,对停用了的重合闸应及时恢复。
2、技术措施一般技术措施2.1.1带电作业应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如遇雨、雪、雷、雾,风力大于五级、气温超过+38℃或低于-12℃等异常情况时,均应停止工作。
如必须在恶劣天气进行带电作业时,应经带电作业人员充分讨论,采取可靠措施,并经局专业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夜间进行带电抢修应有足够的照明。
2.1.2在带电设备上进行作业前,应对设备的机械强度和固定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如发现有裂纹、锈蚀或烧伤等情况,应采取补救(如补强)措施后,方可在设备上作业。
2.1.3在带电设备上进行作业前,首先应掌握设备本身的绝缘状况。
在不同的额定电压下,要求良好的绝缘子串个数如表1:注:表1所列良好绝缘子个数为直线串,对于耐张串应增加一片,对于针式绝缘子、瓷柱或瓷套,应达到相当于表1中的绝缘水平,否则应采用其它保安措施。
2.1.4在检测绝缘子串时,应先从带电侧开始。
绝缘子串只有2片者,严禁用火花间隙法检测。
当测出的低、零值绝缘子达到表2数值时应停止检测。
2.1.5绝缘架空地线是属于有电设备,不允许人身直接接触。
2.1.6在35—330千伏带电设备上进行更换绝缘子作业时,当导线尚未脱离绝缘子串前,绝缘子串与横担的挂点不许解开。
需要接解第一片绝缘子串时,必须穿屏蔽服(或加短接线,短接线长度以短接一个瓷瓶的长度为限),才允许拆挂操作第1片绝缘子串的作业。
2.1.7带电作业人员应熟悉带电作业专用工具的组装、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及允许工作荷重,不允许使用不合格的或非专用的工具进行作业。
作业应戴志用线手套和安全帽,使用绝缘安全带和绝缘保险绳。
2.1.8带电作业时,一般不使用非绝缘绳索(如钢丝绳)。
若必须使用时,与带电设备不应小于表3规定的距离。
2.1.9带电移动导线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对被跨越的电力线和对弱电流线路的交叉、垂直、平行距离不应小于表4的规定:2.1.10人身距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如表5规定:2.1.11绝缘工具和绝缘绳索的最小有效长度如表6规定:2.1.12绝缘测尺、绝缘操作杆必须有护环,最小有效长度如表7:2.1.13在220kV及以上电压的设备上采用中等电位法进入强电场时,其安全距离规定如表8:注:1、S=S1+S2其中S1为带电体与人体间的距离,其可在大于上表的范围内变化,随此S2也作相应变化。
2、上述所列数值是适用于海拔1000m以下地区,在海拔高度大于1000m的地区,上表所列数值按海拔增加100m其值增加0.02m 的原则确定。
2.1.14在220kV及以上线路上允许沿绝缘子串进行作业时,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扣除人体短接的绝缘子及零值绝缘子后,良好绝缘子片数应满足表1规定。
⑵、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如保护间隙,否则应使用绝缘工具更换绝缘子。
带电作业人员在绝缘子串上移动时,手脚动作要协调,应与绝缘子串垂直,所占绝缘子部位相同,进入方式不得超越“跨四短三”的范围。
作业时防止大挥手、大摆动以及前仰等动作。
传递工具应用绝缘绳索和绝缘工具进行,其绝缘长度应符合2.1.10的规定。
2.1.15在处理接头发热或加装载流阻波器时,应接好能满足负荷电流要求的分流线,防止发热。
在短接开关时,先检查开关是否合好,应停用跳闸保护,将跳闸机构锁住。
2.1.16进行主变带电加油和滤油的作业时,应停用重瓦斯保护。
2.1.17在转动横担上或在用释放线夹的线路上,进行移动导线的作业,应将转动横担或释放线夹先行固定,然后才能移动导线。
2.1.18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带电处理单相接地故障时,应采取下列措施:⑴、必须经局总工程批准,得到调度部门的同意。
⑵、采取可靠的重复接地措施和消弧装置。
⑶、测试接地电容电流的大小,必要时采取消弧线圈过偿的措施来限制接地电容电流。
⑷、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⑸、接地相上的残压不大于6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