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1)(一)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大量人口就业 (1)(二)旅游业的发展的到各地的高度重视 (1)(三)旅游业能够很好的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2)(四)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2)二、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当 (2)(二)旅游配套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 (2)(三)从业人员素质低 (2)(四)旅游诚信的缺失 (3)(五)时间的调配与适度问题 (3)(六)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 (3)三、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4)(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规划 (4)(二)加强旅游业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4)(三)通过旅游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4)(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理念 (5)(五)对旅游者的出行进行合理的安排 (5)(六)加强法规建设,维护旅游者正当权益 (5)参考文献 (5)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已经与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旅游业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而我国的旅游业在发展方面存在种种不足,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低;旅游诚信的缺失等。

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规划;通过旅游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理念等对策,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我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在旅游发展方面却存在种种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产品的供应很难适应旅游消费的需求。

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有关法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宏观调控。

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一)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大量人口就业“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需求走高,每年新增直接就业人口超过50万,间接带动数百万人就业,这是旅游业红火的一个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总收入从1978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7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62%。

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比2005年增加8,000多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36%。

2012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近30亿人次,直接就业人员1300万,关联就业人员5000多万,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万亿元,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和第一出境旅游购买力国家。

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入2.85万亿元,增长11%;国内旅游32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2.49万亿元,增长12%;入境旅游1.34亿人次,增长1%。

(二)旅游业的发展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从云南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到河南“旅游立省”,苏浙京津等省市发放旅游消费券,各地对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高度重视。

(三)旅游业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先后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盛事,同时也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冲击。

我国旅游业很好地抓住了发展机遇,表现出较强的产业适应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在产业发展的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四)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旅游法》对旅游相关内容都作了明确规定,全面、科学、指导性强,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的旅游业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使人们更渴求精神方面的消费,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动力;其次,旅游业涉及面广泛,对国家经济的提升有着催化剂的作用,并且是绿色环保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对其越来越重视。

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不会一直保持不变,“走马观花”的旅游形式必然会成为过去式,旅游产品也会由低品质化向高品质、享受式的旅游模式发展。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第一,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跟不上,旅游业本身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而我国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同时有些技术方面和开发手段还不能达到有效地保护原有的资源,甚至存在破坏性地开发,致使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和广度受到了严重限制。

第二,相关产业发展不成熟,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第三,开发利用不当,开发过程中的表层性、盲目性、不合理性,以及新兴旅游产品匮乏,致使旅游资源吸引力低,赶不上旅游者的需求。

(二)旅游配套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家的投资相对较少,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步伐。

主要表现在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茶楼、餐厅等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让人难以忍受;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国内旅游者现阶段基本还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性的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从业人员素质低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文化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服务意识不强、主动服务不够、服务态度差甚至恶劣,功利思想过重,价值取向扭曲。

从业人员高流动性的这个特点,致使企业无法实施对从业人员的长期管理和教育活动;很多从业人员缺乏对企业和行业的认同,没有归属感,职业道德也就无法得以提升。

(四)旅游诚信的缺失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断产生不文明,违背职业道德的不良现象。

旅游行业的诚信危机突出,主要表现在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身上,具体表现为:由于旅游市场内部的恶性竞争,旅行社利用旅游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和旅游信息的不对称这些特点,推出零团费或负团费的旅游服务,低价诱使旅游者参团,而在实际的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擅自增加购物点和自费项目,从而降低了服务水平。

导游队伍诚信服务和道德意识淡薄,私自拿回扣和各种欺客现象严重。

风景区旅游市场抓住旅游者一次性消费的特点,制假售假,以次充好。

(五)时间的调配与适度问题“旅游黄金周”这种休假模式的实施,解决了没有连续的闲暇时间外出旅游的问题,也迅速刺激了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提到的是旅游交通问题,2012年黄金周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共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

其次是热点旅游景区游人拥挤,环境负荷加重,游览和服务质量有所下降,2012年中秋十一黄金周,华山数万人滞留普陀山2万多人滞留;丽江上万游客找不到住处;鼓浪屿遭遇“沦陷”,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

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和旅游偏好过度集中,造成许多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很多景区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考虑接待能力,过度利用旅游资源、超量容纳游客.造成旅游热点地区的普遍爆“棚”,旅游交通拥挤,食宿紧张,收费标准强行提高,服务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增多,旅游者投诉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六)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我国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企业无序竞争、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等现象。

在行业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旅游主管部门管理权限不清,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也不能使各类旅游企业接受有效必要的指导和监管,旅游企业行为缺乏规范,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很好地保护。

三、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策(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从而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时的盲目性。

第一,由政府发挥带头作用,主导制定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与管理,从而进行有序的开发。

第二,在旅游资源开发前必须对市场客源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估,权衡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旅游市场的变化、动向直接影响着客源的变化,而客源的多少又决定了某个旅游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

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使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

(二)加强旅游业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第一,需要多方面的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分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提高旅游交通服务水平。

第二,努力提高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强接待设施建设。

在城市入口、公交站点、各个景区景点设立醒目的旅游指示牌;优化公交线路,在各主要景区景点之间开通可以直达的公交车;在景区景点内外设立可供游客休息的长椅等设施;优化景区供水、供热、供气、道路、桥梁、垃圾处理、停车场(站)、公厕等基础建设,同时要考虑为特殊人群提供特殊服务,完善景区服务功能,保障通讯畅通,提升景区发展水平和档次,改善景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第三,在旅游安全方面要加强管理,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设立医务站,保障游客人身和财物安全。

第四,抓好宾馆酒店、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商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尤其是抓好星级宾馆酒店建设,提升总体接待水平。

(三)通过旅游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受其道德标准、文化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多种因素影响,决定其在服务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进而影响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旅游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

导游人员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旅游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予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水平。

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导游收入结构,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导游队伍活力,增强导游岗位的吸引力;二是加大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力度,各级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城市营销、公关礼仪等专题培训,提高导游人员整体素质;三是从当地大学、科研院所中聘请部分专家学者做兼职导游,并以此培育锻炼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导游队伍。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诚信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支点。

为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使旅游市场充满活力。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进行旅游诚信信息查询和反馈;第二,建立旅游消费明码标价体系;第三,建立旅游购物质量保障体系;第四,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监督管理,规范导游服务行为,通过建立合法公开的导游报酬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导游员私拿回扣,索要小费等问题,对违规违纪的导游人员坚决给予惩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