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先锋示范引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124”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推进为发挥课改先锋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扎实的开展“124”模式健康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3月中旬,我校启动了第二届“课改先锋”评选工作,从2014秋表彰的20余名优秀课改教师中评选出第二届“课改先锋”。
其目的是凭借活动带动,以赛促教,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
4月13---24日期间,小学部语文、数学组10名参赛教师按此次活动安排,先后进行了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等环节的课内比教学活动。
本次引领课重点从教学设计、讲课、课件制作等方面示范,让听课教师明确:在“124”健康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怎样进行自主探究,讨论解疑;教师怎样反馈矫正,总结提升;如何设计达标的作业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听课后,讲课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听课教师点评讲课教师的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并和自己对照,找出差距与不足。
结合本次示范引领课突出的特点进行下提炼:一、收获与成绩:1、细化过程管理早在3月中旬学校就统一部署2015春“课内比教学”活动,在启动仪式上万校长作了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讲话,号召我校教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员参与,全面覆盖。
随即各部也分部、分组召开动员会,作具体要求,确保这次“课内比教学”打好精彩的头灶。
作为课改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的各部负责人、教务处、各教研组长做到了认真组织、热情服务、悉心指导。
按照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安排表,教研组提前通知参赛的讲课教师做好准备,并做好当天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
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并且参与打分。
讲课结束,即开展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当天的“比武”情况,并做好参赛教师的教案、说课稿、评课稿、教学反思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真实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参赛教师精心做好课前准备,课前,教师们自觉查找相关的资料,按“一二四”健康课堂要求,有效整合资源,制作课件。
教师们信心十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自身优势为有效课堂的创建营造氛围。
在课堂中,实现了课堂角色的真正转换。
以往那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复存在,呈现出的是比较成熟的上庸健康课堂新模式。
教师角色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堂。
教师潜心研究,自我反思,沟通交流,同伴互动,共同发展,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3、课堂生动、有趣、有效4月13日,小学数学组“课内比教学”活动拉开帷幕。
在活动中,所有参赛教师从备课到讲课倾力以赴。
我校年轻教师沈享讲课,能让枯燥的数字教学不再乏味,展示了新课改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和独具风采的教学特色。
年长的女教师杨文菊,老骥伏枥,工作极其敬业,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也让人折服,不仅课上得顶呱呱,而且她班的学习小组建设也一直走在全校的前列,尤其是学生在学习小组的自评互评时语言训练极其到位,值得全校教师学习。
柏丽,作为数学老师的她,对现仅二年级的孩子,大胆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她班学生小组成员间中肯、礼貌的评价语言已成常态化、生活化。
中青年教师杜凤琴、袁修尧、朱艳明等,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体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蔡波、杨红艳、朱秀荣等教师的朗读教学,课后,教师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样的课堂扎实、有效,整节课教师真正起到了“导”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然后到知识的形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从我们所听的任何一节课上,都可以看出老师们付出的心血。
4、小组合作学习,助推了班级学生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我校“124”健康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小组合作学习,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近几年课改的摸索与推进,大多数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训练,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班级的小组建设很独到,且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时语言也极为规范,小组评价语言也极其文明,班级学生文明素养已得到了整体提高。
请看三(2)般学生在交流展示时的汇报语言:“我代表×××组进行发言”、“我们组的意见是……”、“我们组展示的内容是……”、“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我们组展示完毕”等。
在小组评价时,评价语言:“我代表×××组为×××组进行点评:”、“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因为……”、“我认为你虽然读的很有感情,但是我认为……一点不足。
”、“我们组的意见就是这样,你们还有补充的吗?”、“这是我们小组共同讨论的结果。
谢谢大家的倾听,请指教。
……”等。
同时,还要注意了不打断别人的发言,不明白的地方,申请让对方解释说明。
意见分歧时,委婉地提出意见,注意以理服人。
二(1)班的小朋友,他们年龄虽小,在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组组间互动结束均不忘礼貌地说一声:“谢谢”、“谢谢你”、“谢谢大家”。
此类的语言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严格要求学生文明的语言组织汇报交流,点评,无论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甚至于对学生的将来都会受益无穷。
5、我校的课改之路逐渐由稚嫩走向成熟两年艰辛探索,两载春华秋实。
带着满腹的困惑,一路徘徊,一路追寻,经历着曲折,品味着甘苦。
作为一个课改实践学校,初闻课改,好似“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歌声中却夹杂着困惑;这歌声中却充斥着迷茫。
仿佛一场革命,仿佛一场传统对改革的挑战。
一石激起的千层浪,初摸索出“124”健康课堂新模式,一时间教师们说什么的都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穿旧鞋走新路的,拎着新鞋走旧路的,真是好奇与困惑相伴,思考与探索同行。
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甄别各种声音时,坚定笃实的往前走,我们慢慢有了新的探寻方向。
从本次二十多节参赛课来看,教师们已能较透彻的领悟和较熟练的运用“124”健康课堂模式,教师们已从课改的朦胧渐渐走向清晰,绝大多数教师能够从课程、课堂和学生间改变,从骨子里改变,我们依稀可见我校的教师变了——我们收获着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
通过先锋示范课的展示与交流,让全体教师的教学观念又一次更新,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锤炼教师的基本技能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问题与思考:1、教师们对“124”模式健康课堂精髓的领悟与践行参差不齐无论是从课改初的全员摸索,到已具雏形的“124”模式,还是走过两年历程的今天,无疑不暴露着老师们对健康课堂精髓的解读与践行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而且在活学活用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
仍存在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抱侥幸心理,对健康课堂的领悟较肤浅,编写教案与自制课件运用时机械、牵强甚至有偏差,课后反思不深刻。
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课改是大势所趋,时代所向,是新时期教师保持永久魅力的制胜法宝。
2、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小组互动探究学习环节的灵活处理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124”健康课堂改革中学习小组建设非常重要。
小组建设搞得好的班级,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课堂呈现出轻松,高效,反之则不尽如人意。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小组建设的五大环节: 一、建立小组;二、选举组长;三、训练组员;四、小组激励;五、习惯培养。
只有让小组中的孩子每个都能听,都能说,都能动起手来,那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听课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为了紧跟课改步伐,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所有出示在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都会让小组去讨论,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老师问题一出来,不管问题是易是难,学习小组成员都会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凑在一起做讨论状,泛泛的讨论,这样就失去了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的真正意义。
还有的教师为了讨论而讨论,没有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该设计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适时的巧妙的安排小组讨论,真正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3、仍需加大电子白板使用的频度、深度和广度电子白板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优化了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虽然我校电子白板在课堂中使用的频率还比较高,有的教师几乎节节都会使用白板,但是仅停留在播放课件上,从这次示范引领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学生都能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熟练地书写、涂改,更何况我们的教师呢?其实电子白板的功能很多:交互、控制、书写、回放、擦除、绘图等等的功能,有待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充实,确实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4、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教师不能放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一种是担心放手之后,卡在那里,教学进行不下去,完不成教学任务。
这种情况在讲公开课时尤为突出。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在教师讲完没讲完教材,而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如何。
教师即使把教材讲完了,但很多学生还是不会,或存在很多问题,这和没讲完有什么区别?那么,如何放手呢?小学语文组杜凤琴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从她的做法中我们是否有所启示呢?她是从以下几方面来驾驭课堂的: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说说课文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2)课文列举了几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再放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小组交流,动手去完成表格,归纳和总结。
最后老师简单适时地点拨总结。
让我们听着感觉整堂课是轻松的、愉悦的,源至我们教师做到了大胆放手,学生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往不胜。
如果我们教师真正在课堂上能做到“15+30”限时课堂,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宽松的展示成果的空间,那样我们的学生还怕各种各样的考试吗?5、如何做到将“比教学”真正转化为“常态化”我们日常的上课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最易“疲倦”、老套的课。
通常,一个教师在比教学时“磨上”一两节好课并不难,难在每天的教学中是否按健康课堂要求,有新意、有创意。
我们大力鼓励教师创新,鼓励教师用心用脑去上课,而不是仅仅用身体去上课。
要求教师每课有亮点,课课有进步。
将我校的“课内比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常态教学。
三、下阶段课改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构想: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和细化“124”健康课堂模式研究,从当前的宏观建模研究进一步走向微观内涵研究,提炼基本理念和要义,结合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和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创造性地运用;优化操作过程和环节,研究和问题导学讲实效,合作交流求有效,小组评价重长效,实现“124”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精细化发展,稳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