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风机的工作
2 v12 p2 v2 z1 H z2 hw 2g 2g
p1
2 v12 v2 0 2g 2g
H ( z2
p2
) ( z1
p1
) hw H st hw
Hst ——静压头(或称静扬程),表达式为:
H st ( z2
p2
曲线1—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 曲线2—管路特性曲线
点A即是泵或风机 的工作点。
A点表明所选定的泵或风机存流量为QA的条件下, 向该装置提供的扬程HA正是该工程所要求的,而 又处在泵或风机的高效率范围内,这样的安排是 恰当的、经济的。否则,应重新选择合适的泵或 风机。
【例题】 当某管路系统风量为500m3/h时,系统阻力为300Pa, 今预选一个风机的性能曲线如图所示。试计算(1)风机实际工作 点;(2)当系统阻力增加50%时的工作点;(3)当空气送入有正压 150Pa的密封舱时的工作点。 【解】 (1)先绘出管路性能 曲线
两台性能不同的泵或风机并联
QM= QB +QD
QM<QA +QC
HM=HD=HB
两台不同性能的泵或风机并联工作的总流量 小于并联前各泵或风机单独工作的流量之和。
并联运行时,应使各单机工况点处于高效区 范围内;同时也尽量保证仅单机运行时,工况点 也落在高效区内。
14.2 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
14.2.2 串联运行 串联运行的目的——增加压头
(1)改变管道系统特性,如减少水头损失、变水位、 节流等; (2)改变水泵(风机)的扬程(压头)性能曲线,如 变速、变径、变角、摘叶等。
14.3.1 节流调节
节流调节就是通过调节安装在风机吸入管及泵或风机 排出管上的闸阀、蝶阀等节流装置来改变管道中的流量以调 节泵或风机的工况。
优点:调节流量,简便 易行,可连续变化。 缺点:关小阀门时增大 了流动阻力,额外消耗 了部分能量,经济上不 合理。 阀门的关小额外增加的水头损失为 H H B H C
p SQ
2
S 1 <S 2 < S 3
14.1 管路性能曲线与工作点
泵或风机与管路系统的合理匹配是保证 管网正常运行的前提。当泵或风机接入管路系统, 并作为动力源工作时, 泵或风机所提供的扬程或 风压总是与管路系统所需的扬程或风压相一致, 这时泵或风机的流量就是管路的流量。 泵与风机工作点的确定 将泵或风机的Q-H性能曲线和其管道特性曲线 按相同的比例尺绘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则两 曲线的交点就是该泵或风机的工作点。
两台性能相同的泵或风机并联
M点即为并联运行工况点。 (QM,HM)
D点即为并联运行时单机 的工况点
QM=2 QD
H M =H D
C是只开一台设备时的工作点 :
QC>QD , HM=HD>HC
并联运行时的流量增加量△Q=(QM—QC)<QC,增加的流量小于 系统中一台设备时的流量。也就是说,流量没有增加一倍,即 QM<2QC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转速。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调速范围有限, 并且要停机换轮。
(3)采用液力耦合器
所谓液力耦合器是指在电机和泵或风机之间安装的通过液体来 传递转矩的传动设备。这种调节法通常没有附加的能量损失,也不 致过多降低效率,比较经济。但调节措施较复杂麻烦,若采用变频 调节或液力联轴器还会增加投资,因此在中小型设备中应用并不普 遍。
两台泵或风机串联运行,由各单机性能曲 线,根据等流量下扬程相加的原理,得到串联 运行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
M点即为串联运行工况点。 (QM,HM)
C、D点即为串联运行时单 机的工况点 QM=QD=QC HM=HD+HC
A、B是只开一台设备时的工作点 : HA>HD,HB>HC,则 HM<HB+HA表明,串联运行的扬程总是小于各单机独立运行时扬 程之和,同时串联后的流量也增加了,这是因为总扬程加大,使 管路中流体的速度加大,流量随之增加。
14.4 泵与风机的选用
14.4.1选用原则
选择泵与风机的一般原则是:保证泵或风机系统的 正常、经济的运行,即所选择的泵或风机不仅能满足管 路系统流量、扬程(风压)的要求,而且能保证泵或风 机经常在高效段内稳定的运行,同时泵或风机应具有合 理的结构。
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具体原则: (1)首选泵或风机应满足生产上所需要的最大流量和扬程或压头 的需要,并使其正常运行工况点尽可能靠近泵或风机的设计点, 从而保证泵或风机长期在高效区运行,以提高设备长期运行的经 济性。 (2)力求选择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及高转速的泵或风机。 (3)所选泵或风机应保证运行安全可靠,运转稳定性好。 (4)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泵或风机,还应尽可能满足其特殊要求。 (5)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6)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7)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行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 成本最低。 (8)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结构简单、 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相应多消耗的轴功率为
N QB H B
14.3.2 变速调节
变速调节就是在管路特性曲线不变的情况下,用改变转速的方 法来改变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从而达到改变泵或风机的运行 工况,即改变工作点的目的。
由相似律可知,转速改变时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变化如下
Q n H n p n N n ; ; ; Q' n' H ' n' p' n' N ' n'
2
2
3
n n’
曲线Ⅰ为转数n时泵或风机 的性能曲线。曲线Ⅱ为管 路性能曲线。两线交点A就 是工况点。 将工况点调节至管路性能 曲线上的B点,通过B点的 泵或风机性能曲线Ⅲ,转 数为n’。 变速调节工况分析
n QA n' Q B
A、B两点不满足运动相似条件。
n n’
相似工况点应满足以下关系:
H Q2 H H' 2 2 2 S H ' Q' Q Q'
14 泵与风机运行分析及选择
14.1 管路性能曲线与工作点 14.2 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 14.3 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 14.4 泵与风机的选用 14.5 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14.1 管路性能曲线与工作点
14.1.1管路性能曲线
管路特性曲线也叫管路性能曲线,是指泵或风机在管路系统中 工作时,其实际扬程(或压头)与实际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由图可得方程
得相似工况曲线方程为:
H HB 2 2 Q SQ 2 QB
变速调节工况分析
相似工况 曲线
绘出通过B点的相似工况曲线,与转数n的性能曲线I交于C点, 在图中读数QC。B点与C点是相似工况点,C点又在转数为n 的性能曲线上。因此有:
n QC n' Q B
改变泵或风机转速的方法 (1)改变电机转速
14.1 管路性能曲线与工作点
14.1.3 运行工况的稳定性
泵或风机的Q一H性能曲线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平坦形;(2)陡降形;(3)驼峰形。
前两种类型的性能曲线与管路 性能曲线一般只有一个交点, 此交点为稳定的工作点。
有些低比转数泵或风机的性 能曲线呈驼峰形,这样的性 能曲线与管路性能曲线有可 能出现两个交点D和K,这 种情况下,
2
绘出管路特性曲线2-2,新的交点即为此时工作点 读图得
p=610Pa时,Q=570m3/h
(3)对第一种情况附加正 压150pa(即管路系统两端 压差)
则管路特性方程为
p 150Biblioteka 0.0012Q2绘出管路特性曲线3-3, 交点即为此时工作点
读图得出
p=590Pa时,Q=590m3/h
此例可看出:当阻力增加50%时,风量减少
14.3.4 变径调节
变径调节是将离心泵叶轮车削去一部分后,装好再运行用 以改变水泵特性的一种调节方法,这种调节方法具有不可 逆的特点。这也是离心泵所特有的调节方法。 在一定车削量范围内 ,叶轮的切削要符合车削定律。
对于水泵,制造厂通常对同一型号泵,出标准叶轮外,还 提供几种经过车削的叶轮供选用。
14.2 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
14.2.1 并联运行 并联运行的目的——增加流量
当系统要求的流量很大,用 一台泵或风机其流量不够时,或 需要增开或停开并联台数,以实 现大幅度调节流量时,或保证不 问断供水(气)的要求,作为检修 及事故备用时,宜采用并联运行。
并联运行的工况可以用图解法
在并联支管管路阻力相等或相差不大条件下, 泵或风机并联运行的特性曲线由各单机的性能曲线 在等扬程(风压)下,流量叠加得到;管路性能曲线 由静扬程和一条支管与干管的管路损失之和得到。
串联运行时,应保证各单机在高效区内运行。 在串联管路后面的单机,由于承受较高的扬程(风压) 作用,选机时应考虑其构造强度。风机串联,因操 作上可靠性较差,一般不推荐采用。 一般说来,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泵或风机联合运 行要比单机运行效果差,工况复杂,分析麻烦。
14.3 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
实际工程中,随着外界的需求,泵与风机都要经常进 行流量调节,即进行工况调节。如前所述,泵与风机运行 时工况点的参数是由泵、风机的性能曲线与管路性能曲线 共同决定的。 工况调节的基本途径是:
D点是稳定工作点, K点是不稳定工作点。
M点是极不稳定工作点。
当水泵向高位水箱送水、或风机 向压力容器或容量甚大的管道送 风时,由于位能差Hz变化而引起 管路性能曲线上移,如图中虚线 所示,以致与泵或风机的Q—H曲 线脱离,于是泵的流量将立即自 QM突变为零。
因此,在使用驼峰形Q—H性能 曲线时,切忌将工作点选在切 点M以及K点上。 大多数泵或风机的特性都 具有平缓下降的曲线,当少数 曲线有驼峰时,则工作点应选 在曲线的下降段,故通常的运 转工况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