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督办复核申请书申请人:原钦州镇蔬菜大队成员35人。
代表人:叶春典,男,1967年10月29日出生,汉族,钦州市人,无职业(原钦州镇蔬菜大队成员),住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五马路63号,身份证号码:452802************。
代表人:黄国平,男,1966年11月28日出生,汉族,钦州市人,无职业(原钦州镇蔬菜大队成员),住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五马路北三巷9号,身份证号码:452802************。
代表人:黄其松,男,1943年1月16日出生,汉族,钦州市人,无职业(原钦州镇蔬菜大队成员),住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新盛西巷8号,身份证号码:45280219430160316。
代表人:彭秀荣,女,1934年12月3日出生,汉族,钦州市人,无职业(原钦州镇蔬菜大队成员),住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攀桂街100号,身份证号码:452802************。
代表人:刘桂芳,女,1944年7月13日出生,汉族,钦州市人,无职业(原钦州镇蔬菜大队成员),住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五马路68号,身份证号码:452802************。
被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定代表人:陈武,自治区主席申请事项:一、依法撤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对符显成等人信访事项复核意见的函》桂信核字(2009)50号,撤销钦州市人民政府《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原钦州镇蔬菜大队部分人员信访事项复查意见的函》钦信查(2008)2号,撤销钦南区人民政府《钦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原钦州镇蔬菜大队部分人员信访事项复查意见的函》钦南政函(2007)140号。
二、依法确认原钦州镇人民政府将原钦州镇蔬菜大队改为钦州镇第五街居民委员会(即现文昌社区居民委员会)由第五街居委会取代蔬菜大队法人权利,并将蔬菜大队集体财产权利处置给第五街居委会管理,占有的具体行为违法。
三、依法确认蔬菜大队的土地及房产属蔬菜大队集体所有,由蔬菜大队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四、依法责令居民委员会将原蔬菜大队集体的342.44万元(其中:1、集体积累公益金43万元;2、镇住宅公司征地欠款31.44万元;3、原水厂拆迁赔偿款195万元;4、集体积累公积金73万元)。
为原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项社会统筹保险。
事实和理由:一、纠纷基本情况:原钦州镇蔬菜大队成立于1958年,在全国进行城乡合作化时,原先由不集中性辖区居住的居民38户劳动群众筹办,是以个人参加为基础管理制度的平等支配分配,将自解放前父辈就耕种下来的耕地、耕畜、农具等一并加入成立蔬菜生产合作社,称为“蔬菜社”,到公社化四集中时,经过开荒吸收成员加入组成蔬菜生产营,称为“蔬菜营”,在1962年体制下放时,继续扩大生产吸收成员加入,集体组织的成长建制需要,向原钦州县人民政府报批改称为“钦州镇蔬菜大队”,属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主要从事蔬菜生产,分为九个生产队,有耕地460亩,鱼塘12亩,劳动力230人,蔬菜生产和经销统一由钦州县果菜公司指导,按国家指导价收购统筹供养市场,蔬菜大队与果菜公司协定,农业户口转正职工的,由果菜公司负责办理转非农业户口,随着各行业单位基建用地需要1975年起,南北区林业局等单位陆续征用蔬菜大队土地,被征地的地上作业人员安置解决,一般按每征地2亩负责安置1人到征地单位工作,改革开放到1981年蔬菜大队实行以蔬菜生产小组承包制度,83年蔬菜大队全面实行以蔬菜生产个人承包责任制度,蔬地分包到每个社员是2.2到3亩不等,蔬菜生产承包责任制合同期限为20年,在1984年由于承包制生产和经销自我经营政策,蔬菜上市自由化市场时期,冲击了一直由县果菜公司独家统购蔬菜供应市场的环境,为了统购蔬菜市场,原县果菜公司领导闭大力向政府要求想把蔬菜大队改为菜民委员会,“即是菜民自治组织机构”,目的是想把钦州镇四马路一下段集中性的菜农户进行辖区设立机构统一管理,构建统购蔬菜市场,但由于蔬菜大队不属于管理居民户的组织机构,政府不同意,我们蔬菜大队也不接受。
见证据一、2006年3月16日对原蔬菜大队党支部书记何学声的《调查笔录》,后在1984年10月11日原钦州镇党委会决定成立钦州镇菜民委员会党支部任命何学声担任支部书记,开始计划要组建钦州镇菜民委员会,计划把钦州镇四马路下段集中性的菜农户包括蔬菜大队统一管理,由于镇党委一直未能落实适合人选接替支部之间人员的调任任命工作问题,何学声一直未能胜任菜民委员会第一任的支部书记职责,组建菜民委员会组织成员未得到落实形成,也在1985年7月原钦州镇党委进行了菜民委员会第二任支部书记的改选任命,是想把菜民委员会再次组建起来的,但因当时城市的扩建用地征地,新计划设立菜民委员会辖区中菜民正在陆续减少,原钦州镇政府了解情况后就不再组建菜民委员会实体组织形成,决定就着原计划设立菜民委员会管理辖区中新开发五马路住宅区,在同年9月6日钦州镇政府就着将仅在文件中形成的菜民委员会向市人大要求改为了第五街居委会,也在同年,钦州镇住宅公司和钦州市幼儿园计划要征用蔬菜大队土地,当时由钦州镇政府出资建办的钦州镇住宅公司因为还未有成立尚未存在,征地前的准备工作,钦州镇政府派出镇政府企业办公室负责与蔬菜大队落实计划工作,要求蔬菜大队准备将被征地承包社员按征地处理退职,镇企业办公室向蔬菜大队落实工作保证,征地退职损失费补偿问题是由征地单位镇住宅公司以予补偿,并要求蔬菜大队接受由钦州镇政府事先拟制好被征地承包社员的交地退职申请书,向钦州镇政府报批,完成报批的退职申请书全部由钦州镇政府和蔬菜大队负责存解,到征地有钱时再办理已报批退职申请人的退职处理,镇企业办公室却推行了蔬菜大队提前过急的乱拟订社员交地退职申请书报批,导致退职申请书承诺的退职费没法去整理兑现,到交地退职申请书报批之日,钦州镇住宅公司才得以成立,镇住宅公司成立后未经得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准,即采取违规强横的征用蔬菜大队第三、第四、第七,三个生产队的78.8亩菜地,对被征地承包社员47人无任何安置和损失补偿,只承担大队集体所得的征地土地补偿费,对镇政府企业办公室征地前对蔬菜大队依照法律要求落实的,征地农作物损失费补偿和征地退职损失费补偿镇住宅公司都不以承认补偿,只支付一半金额的征地款30万元给蔬菜大队,1985年间争取的土地到1988年以征多报少不办征地手续虚报是47.3亩8厘,损害国家和蔬菜大队的利益。
见证据二、1988年8月4日原钦州地区行政公署土地管理局《关于钦州镇住宅开发公司补办拨用土地的批复》钦地土字(1988)26号,钦州镇住宅公司强横非法征地,致使蔬菜大队无法兑现退职申请签字时,所承诺的交地退职费,无奈之下蔬菜大队没有按退职申请为社员办理退职事宜,为了解决安置被用地承包社员的生活工作和集体经济出路问题,蔬菜大队决定使用镇住宅公司支付来的全部征地款和集体积累资金投资建设自来水厂和日用电器厂安置被征地人员上岗工作,将情况报告,请示钦州镇政府,镇政府同意蔬菜大队建厂安置社员上岗不进行处理退职的请求,到1986年2月水厂和电器厂建成先后开业,自来水厂建成投资38万元都是处理蔬菜大队征地得来的钱投资的,用完了镇住宅公司支付来的全部征地款30万元,蔬菜大队将85年间被征地解散的四个生产队社员52人安置到我自来水厂和日用电器厂工作,当时蔬菜大队尚有成员80人,其中大队干部8人、水厂和电器厂共52人,二个蔬菜生产小组共20人,有菜地76亩,坡地16亩,鱼塘12亩,蔬菜大队进入了产业经营转形,正当引进电子生产线转营为电子生产行业单位时,钦州镇政府通知蔬菜大队领导,说有市人大、市政府批文要把蔬菜大队取消,成立五街居委会,钦州镇政府即把蔬菜大队取消直接变更为第五街居委会,这个通知和做法隐瞒欺骗了蔬菜大队社员群众19年才后知道,当时向市人大文件报告的,是要将菜民委员会改为第五街居委会,文件报告菜民委员会的情况中也包括到有关于蔬菜大队的,但他们不是同一个组织单位关系,他们之间在组织管理方面,菜民委员会是蔬菜大队上一级的领导管理机构单位关系,文件中蔬菜大队只是在菜民委员会管理领导下的一个蔬菜生产单位。
蔬菜大队配备法定代表人和法定行驶公章是独立自主所有权性质的主体。
见证据三、1985年9月6日原钦州镇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将钦州镇菜民委员会改为钦州镇第五街居民委员会的报告》钦镇政字(1985)003号,以下简称(钦镇政字[1985]003号),和见证据四、1985年11月16日原钦州镇蔬菜大队第二生产队职工方美霞的《退职申请书》,以下简称(方美霞的《退职申请书》),根据1985年11月16日蔬菜大队在(方美霞的《退职申请书》)中进行了公章签章行使管理权,钦州镇政府也进行加盖公章签章审批认证,蔬菜大队依法进行的公章行驶职权,证实:自1985年9月6日菜民委员会改为了第五街居委会之后,蔬菜大队依法存在仍进行公章签章行使管理权一直继续沿用,大队集体成员一直到1988年2月13日都在蔬菜大队工作,领工资是大队集体合法成员身份,见证据五、1988年2月13日原蔬菜大队社员的《年度结算社员工资发放表》,根据蔬菜大队进行的公章签章管理权和进行的社员工资发放管理权证实,直到1988年2月13日钦州镇蔬菜大队依法存在,大队集体成员身份进行管理权关系单位都是蔬菜大队有事实证明可见,由于菜民委员会仅在文件中形成不是现实可见的组织机构,也由于原县果菜公司领导闭大力先前有过向政府要求想把蔬菜大队改为菜民委员会前导因素,因此,负责组建第五街居委会工作的镇政府工作主管领导错误认为,(钦镇政字[1985]003号)文件中组织单位名称的之间关系,菜民委员会取代了蔬菜大队.所以通知蔬菜大队要求解散取消成立五街居委会,要求蔬菜大队集体上所有财产要转入到第五街居委会,当时钦州镇镇长曾正繁代表政府对蔬菜大队作出处理大队集体财产承诺讲到,留给五街居委会的固定资产如将来确实卖了的,拿出一部分钱解决你们的生活问题,如果国家需要处理固定资产时,所得的补偿费留一部份作为发展集体经济,一部份用来适当解决社员生活问题,就此撤销蔬菜大队财务管理层,同时设立第五街居委会财务层取代蔬菜大队财务管理权,在1988年2月中旬授权由第五街居委会取代蔬菜大队的所有权利,权利变更后居委会即非法收刮二个蔬菜生产队的房屋和社员全部法包菜地,社员在集体的正当成员身份后合法权益已不再承认,蔬菜大队的80名成员,只有大队干部6人可转入到第五街居委会享受正当成员身份,22名蔬菜生产队社员被非法退职解散,52名社员正在自来水厂和日用电器厂工作的为由被变更到第五街居委会厂场作临时工,却不能一同转入到第五街居委会享受成员待遇,集体单位的变更依法应该将集体上所有的人、财、物都一同转入到居委会才是,但只有将蔬菜大队所有财产变更转入到第五街居委会,大队集体尚现有的74名社员被非法退职除去掉不能一同转入,原钦州镇人民政府错误将蔬菜大队改为第五街居委会就成变相的侵吞集体经济组织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