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PPT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PPT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 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 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两高《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 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008年11月20日实施
七、商业贿赂中的财物,既包括金钱和实 物,也包括可以用金钱计算数额的财产性 利益,如提供房屋装修、含有金额的会员 卡、代币卡(券)、旅游费用等。具体数额以 实际支付的资费为准。
问: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相关规定
1、刑法第163条,共计3个条款【没有任何修改的原条款】 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
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 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 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 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委派 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 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修正案六的完善
依照新刑法第163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犯罪 主体仅为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而没有将其他 单位的人员包括在内,因此会导致非公司、企业 的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贿赂的行为无 法处理。为了将那些既非公司、企业工作人员, 也非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收受贿赂行为收 入网底,填补完善刑法原来在这方面的打击盲区, 刑法修正案(六)对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作了 重新界定,将刑法第163条修改为:公司、企业或 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 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2、修正案(六)2006-6-29实施
七、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修改为:“公司、企业或者其 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 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 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 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历史变迁:立法从无到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 发展,各类公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地涌现, 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公司、企业内部贿赂腐败行 为滋生蔓延,严重扰乱了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 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1997年新刑法典适应当时客观形势需求,为了严 密法制、统一体系,在原单行刑法对公司、企业 人员受贿犯罪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受贿主体的非 国家工作人员性质,在刑法典分则第163条规定了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蓬勃发展,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经历 了一个从无到有以及概念内涵与外延发展 与完善的过程。从刑事立法的演化过程来 看,本罪主体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所以关 于本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为他 人“谋取利益”的认定,不可避免地会带 来一些争议。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 设立与演变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变迁与定
案例
1、王某是郑州某医院的著名大夫,经常在 高强度疑难手术之后,收到患者家属送来 的各种礼物,折合人民币10万元。
问: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么?理由是?
案例
2、某高校教师张某经常负责购买教材,各 地出版社为了表示感谢和扩大业务量,以 感谢费的名义送其钱物,总计达3万元。
违反公司法犯罪的决定与97刑法比较
新刑法规定的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对1995年《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 的犯罪的决定》的修订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将犯罪主体由原“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统一改成“公司、 企业的工作人员”;
二是为了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根据该罪罪刑的轻重增加规定了对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处罚档次;
意见
十、办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要注意区分贿赂与 馈赠的界限。主要应当结合以下因素全面分析、 综合判断:(1)发生财物往来的背景,如双方是否存 在亲友关系及历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2)往来财 物的价值;(3)财物往来的缘由、时机和方式,提供 财物方对于接受方有无职务上的请托;(4)接受方是 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提供方谋取利益。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概念:是指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 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这里需要搞清: 1、非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哪些人? 2、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什么? 3、财物的范围是什么? 4、为他人谋取利益怎么理解? 5、什么是数额较大?
从刑事立法的演化进程来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从贪 污贿赂罪中逐渐剥离而分立出来的。由于当时的经济体制、 法制观念等原因,1979年刑法典并没有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 贿罪作出规定。
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单行刑法《关于惩治违反公司 法的犯罪的决定》是最早规定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立法。 此决定第9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 处没收财产。”第1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以外的企业职工有本决定第9条规定的犯罪行为适用本决定。
三是将《决定》中规定的犯罪对象“贿赂”改为“财物”,语义更加 明确,操作性更强;
四是明确规定了将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 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纳 入其中,以确保公司、企业管理有序,防止不正当竞争,促进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五是对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 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的人员的受贿行为作了特别的规定,以突出 其公务性质,加大打击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