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春温--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春温--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短赤,或胸胁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见于病初,里热化火。
治法:苦寒清热,宣透郁热
兼表者,佐以疏邪透表
方药: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去白芍、大枣医学,ppt 用生甘草易炙甘草12)
(2)热郁胸膈
症状:身热,心烦懊憹,坐卧不安,舌
黄,脉数。 辨证要点:热势不甚,心中懊憹,见于
初入气分,或病之后期。
化斑汤(白虎汤+犀角、玄参);
清瘟败毒饮(白虎汤+黄连解毒汤+凉
膈散+犀医学角ppt 地黄汤)
20
(3)热盛迫血(热盛动血)
症状:身体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
狂谵妄,斑疹密布,色深红甚或紫黑,或吐衄
昏痉、正气外脱 风
动
医学ppt
7
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
发病季节——春季(《素问•热论》:“凡 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典型症状——初起即有里热见证 (有发于气分和发于营分之别),病变过程中易 发生昏痉、动血,后期多见肝肾阴虚。
2、鉴别诊断:风温、感冒
医学ppt
8
风温与春温的鉴别要点:
辨证要点:阳明腑实证+阴虚和气虚证
治法:攻下腑实,补益气阴 方药:新加黄龙汤
攻下腑实:硝、黄; 补助正气:人参、甘草; 滋养阴液:生地、麦冬、玄参、海参; 当归:和血分之医学滞ppt;姜汁:宣通气机 17
③阳明腑实,小肠热盛
症状:身热,大便不通,小便涓滴
不畅,溺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甚。 辨证要点:大便秘+小便短赤热痛
用硝、黄,主要是为了引热下行,故大便不
秘者亦能用)
医学ppt
14
(4)阳明热盛(参风温)
症状:高热,汗多,渴喜凉饮,脉洪
大,舌红苔黄燥。 辨证要点:“四大症”。
治法:清热保津。
方药:白虎汤加味
(热盛烦渴,加养阴及清火之品;热
扰神明而谵语者,用清心之品;热盛动风
者,加凉肝息风之品;气阴大伤者加人参)
发病条件:
内因:阴精素亏(《素问·金匮真言论》:
“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外因:时令之邪引发(新感引发)、另
有“伏邪自发”
医学ppt
6
病机传变: 热郁胸膈
热灼胸膈
发于气分(少阳) 热盛阳明 兼阴液亏虚
肾
热结肠腑 兼气液两虚
阴
兼小肠热盛
耗
损
深入血分
气营两燔
阴
热灼营阴 内陷手足厥阴 出血、斑疹、
虚
热盛动风
治法:清宣郁热
方药:栀子豉汤
(有表者,加薄荷、牛蒡子、蝉衣等以透 表;热盛加清热之品;津伤者加天花粉等)
医学ppt
13
(3)热灼胸膈
症状:身热不已,烦躁不安,胸膈灼
热如焚,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或黄白 欠润,脉滑数。
辨证要点:热盛,胸膈如焚
治法:清泄膈热
方药:凉膈散
(用芩、栀、甘、薄、竹、翘清热;方中
医学ppt
3
概述:
1、定义:感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 的一种急性热病,以初起即见里热证为主 要特点,发生于春季。
2、沿革:
《内经》提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伤寒补亡论》指出春温也有新感者:“冬伤
于寒,至春而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 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及春有非节之气中人为
疫者,亦谓之温”。 《医经溯洄集》提出本病的治则是“清里热”。 叶天士提出:春温属伏气温病,“藏于少阴,发
治法:清营泄热,有表者佐以透表。
方药:清营汤医
症状:壮热,目赤,头痛,口渴饮冷,心
烦躁扰,甚或谵语,斑疹隐隐,或发斑吐衄、舌 绛,苔黄燥,脉滑数、弦数或洪大有力。
辨证要点:气营两燔——气分证+营分证 气血两燔——气分证+血分证
治法:气营(血)两清
方药:加减玉女煎(白虎汤+增液汤);
医学ppt
15
(5)阳明热结 ①阳明热结,阴液亏损
症状:阳明腑实证+口干唇裂,苔焦
燥,脉沉细。 辨证要点:阳明腑实证+阴虚证
治法:滋阴攻下 方药:增液承气汤
(增液汤+硝黄)
医学ppt
16
②阳明热结,气液两虚
症状:阳明腑实证+口干咽燥,唇裂舌焦,
倦怠少气,撮空理线或循衣摸床,目不了了,脉 沉弱或沉细。
温病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 —春 温
南京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2008.9
医学ppt
1
病案举例
沈××,女,53岁,农民。1992年2月7日急
诊。急诊号:4364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上午自诉身体
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仍能坚
持做家务,未能就医。到晚上9点时,患者突然
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急送医院。
于少阳”,也有“外邪先受医,学pp引t 动在里伏热”。 4
3、类型
(1)按发病病机浅深:
发于气分——病机较浅——轻 发于营分——病机较深——重 (2)是否兼表: 兼有表证——新感引动伏气 不兼表证——伏邪自发
医学ppt
5
病因病机:
病因:温热病邪(即传统所说的
“伏寒化温”)《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
大急促,苔薄黄,舌红绛。
检查:体温39.8℃,脉搏98/分,白细胞计数:
总数21000/mm3, 中性90%,淋巴10%。瞳孔等大,
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散在出血
点。
医学ppt
2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治法:宣大肠秘,泄小肠热。 方药:导赤承气汤(细生地、赤
芍、生大黄、芒硝、黄连、黄柏)
医学ppt
18
2、营血分证治
(1)热灼营阴
症状: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或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口干咽燥而反不甚渴饮,舌红绛,苔薄
或无,脉细数。(或兼恶寒、无汗、头身疼痛)
辨证要点:(营分证典型表现;可见于病之初,
也可见于气分证之后;或可兼表表证)。
鉴别要点 风
温
春
温
病因
风热病邪
温热病邪
发病季节 冬春,其他季节也见 春
初起症状
肺卫表热证:发热, 里热证:高热, 恶寒,咳嗽,口微渴,烦渴,小便黄赤 舌边尖红,脉浮数, 舌红苔黄,脉弦数
后期表现 初起治法
多伤肺胃之阴 辛凉解表 医学ppt
易伤肝肾之阴
苦寒清里
9
辨证环节:
• )初起在气在营
发于气——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发于营——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 )察表证之有无
不兼表——伏邪自发 兼 表——新感引动伏气
• )审特异性症状——昏、痉、厥、脱、
斑疹或出血
医学ppt
10
辨证论治
治则:清泄里热为主,注意顾阴、透
邪外出
治疗大法:解表、清气、攻下、清
营凉血、开窍、息风、养阴、固脱等
医学ppt
11
分型论治
1、气分证治
(1)热郁胆腑
症状: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