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练习测试题五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1.泰勒的_____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分化而形成的。
2.指出,人除了有经济方面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要3.文化管理要求组织是组织。
4.巴纳德的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三要素为、、。
5.斯潘塞·伯法的《现代生产管理》、《生产管理基础》也阐述了的思想,主张用、方法来解决管理科学的主观性,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
6.管理科学理论是建立在系统思维基础之上的。
从现代系统科学的、、的观点和要求出发,科学的管理应该在系统的整体效果的基础上进行考察,分析与解决问题,注重制定和使用数学模型,运用数理分析方法。
7.企业文化是由、、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五个要素构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1916年,在75岁时法约尔发表了他的划时代名著是( )。
A.《管理行为》 B.《从混饨到有序》C.《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D.《协同论》2.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的人是( )。
A.瓦特 B.阿克莱特C.约翰·凯伊 D.萨伊3.第五代管理理论的应用条件是()。
A.区域经济B. 范围经济C. 网络经济D.信息经济4.团队组织学习的形式是()。
A.一般交谈B.深度汇谈C. 广泛交谈D. 浅度汇谈5.文化管理的特征表现为其管理是()A.非理性的 B.纯理性的C.理性的 D.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6.未来管理组织结构将呈()。
A.垂直立体结构 B.高架结构C.扁平化结构 D.锥型结构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科层制2.第五代管理3.经理角色学派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科学管理理论有那些主要内容?2. 现代企业制度有5个基本特征3.孔茨的计划职能的内容4.知识型企业的含义和特征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亚当·斯密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
2.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五:一、填空1.科学管理理论2.梅奥 3. 学习型 4. 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5. 管理科学数学控制程序化系统 6.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7.企业环境价值观二、选择题1.C2.B3.D4.B5. D6.C三、名词解释1.科层制。
韦伯所谓理想类型的官僚制,是指纯粹类型的官僚体制及制度。
或者说是完全官僚制化的组织及管理制度。
官僚制是一种分工明确、层次部类明确、职责权限分明,实行集权和统一指挥并强调服从的组织管理制度。
2.第五代管理。
美国管理学家查尔斯·M·萨维奇(Charles M·Savage)认为:应通过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和知识联网来共同创造财富,这是第五代管理的核心观点。
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企业内部或企业间进行资源组合或重组来把握和传递具体的市场机遇,以互利的方式联合各个企业的知识、经验、才干、技巧和能力,共同创造某项产品和服务。
在这种条件下,变化最大的是管理和领导企业的方式。
因此,查尔斯·M·萨维奇认为,第五代管理是一个领导方式的问题,它的注意力不应集中在某个人的力量,而应集中在如何锻炼、鼓励和培养其他人方面。
3.经理角色学派。
是在现代企业组织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重视对经理角色职务和工作效率的探讨。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等人,不仅探讨了经理人的角色定位、工作性质、岗位职责、经理人的培养,而且还关注了经理人的工作效率和激励机制、监控机制等。
四、简答题1. 科学管理理论有那些主要内容?答:一、差别计件工资制度二、任务管理三、工时研究四、管理职能和组织五、工人的培训六、关于工会的看法七、管理哲学2.现代企业制度有5个基本特征.答: 其一,产权关系明晰。
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出资者;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企业是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其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其三,出资者按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包括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等;同时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其四,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要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其五,企业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
3.孔茨的计划职能的内容答:孔茨阐释了管理的内涵、理论、原则和方法。
他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管理的基本职能有五项,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协调贯穿于管理始终,不应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而应是有效行使管理的五项职能的结果。
在孔茨看来,计划的内容应涉及:(1)目的和任务。
目的是生产和销售有经济价值的商品和劳务,任务是社会赋予企业的基本职能。
(2)目标。
这是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3)策略。
它表示一种总的方案、工作部署重点和资源的利用方法,并依次全面地实现目标。
(4)政策。
它表现在计划中的文字说明或协商一致的意见,以此指导或交流决策过程中的思想和行动。
(5)程序。
它规定处理未来活动的理性方法和程序。
(6)规则。
它根据具体情况规定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动,但不规定时间顺序。
(7)规划。
它是为了实现既定方针而必须有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划、任务安排、工作步骤、所用资源及其它要素的复合体,通常要有资金和预算的支持。
(8)预算。
它是用数字表示的一种预期效果的报告书,可以叫做数学化的规则。
4.知识型企业的含义和特征答:(1)含义:知识型企业是能够把信息转换为顾客的知识源,让顾客从产品和服务中受到教育的企业。
这是因为知识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智能型”,能够过滤和表达信息,让使用者更有效地做出反应。
顾客在使用智能产品时会成为学习者,企业通过产品的智能化将顾客带入到一个教育过程。
这样知识型企业扮演的角色是教育者而非生产者,从而使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即:由传统的“买卖关系”变成了“教学关系”;传统的“交换关系”变成了“共享关系”。
(2)达尔.尼夫认为:知识型企业有六个特征:a.知识型产品和服务越使用越具有智能。
b.你越使用知识型产品和服务,你就越聪明。
c.知识型产品和服务可随环境变化而做出调整。
d.知识型企业可按顾客要求提供产品和服务。
e.知识型产品和服务具有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
f.知识型企业能使顾客实时采取行动。
五、论述题1.亚当·斯密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答:(1)关天人性分析。
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性,用“开明的自利即是共同的利益”来描述人类经济社会的和谐,他承认人有自利的天性,但并不认为自利就是性恶。
亚当·斯密对人性的分析,对管理思想的影响是巨大。
古典管理理论就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之上,泰勒的薪酬管理思想以及他协调劳资矛盾、强调劳资共同得利的观点,都是以经济人假设为起点。
(2)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源泉。
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源泉,这个命题是斯密提出的。
斯密分析了分工提高生产率的原因,认为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3)分配理论。
斯密在他的著作中分析了影响工资和利润的因素。
劳动工资因业务有难易和尊卑、学习有难易和学费多寡、是否安定、劳动者所承担的责任的大小、取得某一职位资格的可能性的大小而不相同。
而使劳动工资不相同的五种情况,只有两种会影响资本利润的高低,即工作的愉快与否与资本投入的安全性问题。
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在90年代以前的战略管理理论在探讨竞争和竞争优势时,大多是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之上。
进入到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产业环境动态化、竞争范围全球化和顾客需求多样化的出现,人们逐渐注意到企业间的各种形式的联合。
在某种意义上讲,组成联盟、扶持伙伴已日益成为关键性的商业决策。
这是因为建立在竞争合作基础上的战略联盟,能够分享约定的资源和能力,实现延续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目标。
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来超越竞争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是美国学者詹姆斯?穆尔(James F. Moorel)的企业生态竞争观,他在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阐述了这一思想,标志着战略理论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的突破。
穆尔认为:在当今产业界限日益融合的情况下,企业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而应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
这个经济系统生产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其成员包括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在这个系统中,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企业充当核心,它们领导和影响这个企业系统的发展方向。
穆尔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突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局限,主张企业间通过合作建立共生系统以求得共同发展,强调竞争优势不仅根植于几个关键因素、资源和能力,而且产生于行动体系,表明战略管理理论建立在互惠互存的基础之上。
它所探讨的企业在生态系统中取得领导地位的战略管理方法,为企业如何开展合作竞争提供了指导。
这些思想突出了创新和为未来而竞争的主题,表明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顺应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